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6]偃然:安然。
【鉴赏】此曲讴歌了隐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了作者隐居山林,超脱尘俗的闲情逸致。
首曲〔一枝花〕抒发了作者对官场名利的厌恶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以“不恋蜗角名,岂问蝇头利”引出,起到了领率的作用。作者把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视为生命的功名看作“蜗角”和“蝇头”,足见作者对名利的鄙视。接下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两句,感慨世态炎凉,官场险恶,也将官场的险恶和世态炎凉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就处于这样险恶的环境之中,因此他认为:“闲是闲非,僻掉的都伶俐。”只有避开这些与自己无关的是是非非,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最后两句“本待要快活逍遥,情愿待休官罢职”,表达作者归隐的决心。
第二曲〔梁州〕紧接上曲的归隐志向,自然的归隐生活,表现了作者归隐生活的无限乐趣。这种逍遥自在、清淡幽静的隐居生活,是上曲厌恶官场、否定名利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开头两句“谁待想锦衣玉食?甘心守淡饭黄齑”,进一步表达了作者隐居山林的坚定志向。以下数句铺写归隐生活的乐趣:人生得意须尽欢,在这样闲适逍遥、清淡幽静的环境中,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又舒心惬意,与官场的劳碌而又受束缚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情感鲜明。
第三曲〔煞尾〕继续抒写对社会的厌恶与淡薄。开头以“两轮日月搬兴废,一合乾坤洗是非”两句领出,表明了作者对于人世间的一切都看得十分淡薄。朝代的兴废更替可以不去理会。“那些儿况味谁知”一句设问巧妙,这种悠闲的滋味,整日奔波在官场上的人确实是无法体会的。最后以“一任莺啼唤不起”作结,更加衬托出那种滋味的甜美,意犹未尽。
此曲描写隐逸生活、表现脱尘离俗的闲情逸致时,仍然有消极避世的色彩。语言坦直真切,语调轻快,格调清幽,有较强的艺术表达力。
王仲诚
〔中吕〕粉蝶儿
昨宴东楼,玳筵[1]开舞裙歌袖,一团儿玉软花柔。遏行云,回飞雪。玲珑剔透,交错觥筹,捻冰丸暗藏锦绣[2]。
〔醉春风〕娇滴滴香脸嫩如花,细松松纤腰轻似柳。有丹青[3]巧笔写奇真,怎的朽、朽[4]?檀口能歌,莲舌轻调,柳眉频皱[5]。
〔迎仙客〕露玉纤[6],捧金瓯,云鬓巧簪金凤头。荡缃裙,掩玉钩,百倍风流。无福也难消受。
〔满庭芳〕人间罕有,沉鱼落雁,月闭花羞。蕙兰性一点灵犀透[7],举止温柔,成合了鸾[8]交凤友,匹配了燕侣莺俦。轻撋就[9],如弹玉纤粉汗流,佯呵欠袖儿里低声儿咒,一会家把人迤逗。撇不下漾秋波一对动情眸。
【注释】
[1]玳宴:盛宴。
[2]捻冰丸暗藏锦绣:捻,捏。冰丸,此处应是“冰纨”,即美人鲜艳的衣衫,暗喻美人的纯洁形象。锦绣:指美好的一切。
[3]丹青:作画用的颜料。
[4]朽:腐朽、衰老。
[5]“檀口能歌”三句:意思是,美人那粉红色的嘴能唱歌,莲花般的舌头发出那轻调,可两叶弯弯的柳眉却在频频皱着。
[6]玉纤:指美人手指。
[7]蕙兰性一点灵犀透:比喻自己的心和蕙兰一样纯洁。
[8]鸾:鸾鸟是一种雌雄相守,分开则哀的鸟。
[9]撋就:温存。
【鉴赏】此曲作者以动人的笔触、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其真挚的感情。
首曲〔粉蝶儿〕描写了豪宴的盛况以及主人公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开头三句“昨宴东楼,玳筵开舞裙歌袖,一团儿玉软花柔”,以回忆描绘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盛宴图。下面“玲珑剔透,交错觥筹”两句,将视角转移到宴席桌上,餐具细致奇巧,发出诱人的光彩,觥筹交错,酒酣人醉。结尾“捻冰丸暗藏锦绣”一句寓意丰富,描绘美人美好的形象时,心中也包含着向意中人表达自己内心的喜爱之情。
第二曲〔醉春风〕,作者刻画了意中人姣好的容貌和体态。着笔于细节,进一步刻画了美人的美态。第三曲〔迎仙客〕,描写美人的动态美。“露玉纤,捧金瓯,云鬓巧簪金凤头”写美人露出白玉般的纤纤手指,捧着黄金做的瓯,乌黑的云鬓上簪着金凤钗,神采飞扬。接下来两句“荡缃裙,掩玉钩”,描写美人的裙子象碧空中的云霞在飘荡,遮住了那一弯新月。紧接着“百倍风流,无福也难消受”两句,说美人这种姿态正是百般的风韵,却无福消受,暗中透露出作者的遗憾。
最后一曲〔满庭芳〕,写美人的举止以及自己与之相爱的情景。曲子一开始“人间罕有,沉鱼落雁,月闭花羞”,极写美人美妙绝伦,举世无双。下面“蕙兰性一点灵犀透”句,说美人蕙质兰心,与自己心有灵犀。“举止温柔,成合了鸾交凤友,匹配了燕侣莺俦”三句,写作者与意中人心心相印,且她举止温柔和顺,与作者是一对璧人。
此曲大胆地描写了世俗生活中的爱情,不加掩饰,其真挚和热烈跃然纸上。
陈子厚
〔黄钟〕醉花阴
孤另
宝钏松金髻云亸[1],甚试曾浓梳艳裹,宽绣带掩香罗[2],鬼病厌厌[3],除见他家可。
〔出队子〕伤心无奈,遣离人愁闷多。见银台绛[4]蜡尽消磨,玉鼎无烟香烬火,烛灭香消怎奈何?
〔幺〕情郎去后添寂寞,盼佳期无始末。这一双业眼敛秋波,两叶愁眉蹙翠蛾,泪滴胭脂添玉颗[5]。
〔尾〕着我倒枕捶床怎生卧,到二三更暖不温和,连这没人情的被窝儿也奚落我!
【注释】
[1]宝钏松金髻云亸:宝钏,指手镯。髻云亸,古代妇女把头发扎成卷曲的发髻,在头上高耸着,像云朵一样,所以以此来命名。亸,下垂的样子。
[2]香罗:指香罗裙。
[3]厌厌:同恹恹,生病,没有精神的样子。
[4]绛:红色。
[5]玉颗:丸状的玉,此处指泪水。
【鉴赏】此曲抒写了一个女子的思恋和孤独的内心感受,刻画细腻真切。
首曲描写女子瘦削的病体,表现思妇苦苦思恋的煎熬,写出女子消瘦得连手镯都松了许多,昔日高耸的发髻现在也像云一般垂了下来,托出了思妇的愁苦之貌。接下来作者写道:“甚试曾浓梳艳裹,宽绣带掩香罗”,进一步言其形体消瘦、容颜憔悴。“鬼病厌厌,除见他家可”两句,至此,思妇那不可名状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曲〔出队子〕开头两句“伤心无奈,遣离人愁闷多”,直抒胸臆,抒发了思妇内心深处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哀叹。女子见到银烛台上燃尽的红烛,联想到自己可悲的处境,香尽烛灭象征着思妇迫切想见到情人的希望的破灭,进而使她的心情跌到了低谷。
第三曲〔幺〕直接描绘思妇盼佳期无望的痛苦之状。道出了思妇自己明知道佳期无望,只是空添悲切,心中却还是放不下。最后“这一双业眼敛秋波,两叶愁眉蹙翠蛾,泪滴胭脂添玉颗”三句,着笔从神态上表现思妇的心灰意冷。眼睛疲倦,愁眉紧锁,脸挂泪珠,这一系列凝固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思妇满怀的幽怨和悲伤。
最后一首〔尾〕,着意刻画了思妇内心无法排解的孤独之苦,怨恨之极。开头一句“着我倒枕捶床怎生卧”,一下子就让人听到了少妇发自肺腑的犹如撕心裂肺般的呼喊。她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和自己作对,令人无法忍受,最后表达了她极其强烈和深切的愤懑。
此曲紧扣“孤零”这一题旨,形象悲切地表现了思妇体态的病瘦,用白描手法表现了她的孤苦,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她内心的绝望和愤懑情感。
吴西逸
〔越调〕天净沙
闲题(四首之一)
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1],依旧红尘[2]满眼。夕阳新雁[3],此情时拍阑干[4]。
【注释】
[1]阳关:地名,指古代交通要道,泛指边远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