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易解卷上【5 / 9】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非法非非法。

法无定相。故云非法。然如来说法利生。普令得度。不可谓之无法故云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差音雌。

○自阿那含以下为贤。阿罗汉以上为圣。世间为有为法。皆系识神用事。出世为无为法。因任自然。无处用力。差等差也。言所以谓法无定者何哉。盖一切出世贤圣。莫不皆由无为正法而证道。但其根性有浅深。故证果亦有差别耳。

○依法出生分第八

谓以此经法修持。自利利人即能出离群生于浊世。而径登彼岸矣。

须菩提。于意云何。

佛欲显持经获福之胜。故呼须菩提而告之曰。于汝意中以为何如耶。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教化之所。盖一个日月运行之所。为一世界。如此千个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所谓三千大千者。乃举小千中千大千而言。寔则一个大千世界也。七宝。谓金。银。琉璃。玻璃。车渠。赤珠。马脑也。言若有人布满大千世界七宝。而以之布施邀福。则所施甚大矣。

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宁犹讵也。言是人布施如此之大。其所得福报。讵多否耶。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以此人布施之大。则其获福固应无量。故以甚多答之。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福。德性。自性福德也。盖依经修证。见自本性乃为自性福德。言所谓宝施得福之多者。何哉。但因离性布施。仅得有为福德。而非见性福德。此乃如来所说福德多之意也。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偈。音计。

○持者。执持不舍之意。偈。犹诗也。佛言若更有人。而不求有为福德。惟修见性工夫。能于我所说此经之章句。受持读诵。虽至少而仅持四句偈等。自来言四句偈者。聚讼纷纭。迄无定论。有谓指无我相四句者。有谓凡所有相四句者。有谓若以色见我四句者。有谓一切有为法四句者。所指虽殊。总不出无相之旨。究有何异。而必欲争执彼此哉。况此经正破执相。乃于四句偈而反欲指以寔之。是破相而仍著相也。恶乎可。或又谓佛秘而不言者。是大不然。试思佛说三藏十二部。多方指示。乃于四句偈而独秘之。有是理哉。按经中凡言四句偈者。上则有乃至字。下则有等字。细玩语意。所谓乃至等者。盖少之之辞。言虽少而乃至四句偈耳。此特泛言之也。顾欲磪指以寔之。不与无相之经旨。相拂戾哉。不可以不辩。

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言若人既自持经获益。又能推己及人。为人讲说。而化导之。则修证功深。自他俱利。视彼宝施之福德。固不侔矣。盖宝施获福固为多。然徒增顽福。难出轮回。譬如无量家资。而坐享销耗。财虽多。终有。竭也持诵经文虽甚少。然半偈明心。顿超尘劫。譬如为山累土。而日渐增高。力虽微。终有成也。两两相形。其为优劣。不待智者而明矣佛慈明诲。可不信行。哉。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言持经获福之所以殊胜者。果何故哉须菩提知否。自来一切修成诸佛。及诸佛所修无上正觉之法。无不皆从此经中流出。故称般若为佛母焉。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恐闻此经法殊胜。又生法执。故呼须菩提而告之曰。所谓无上正觉之佛法者。乃睹色闻声。各有悟入之由。并非有一定死法。可名之为佛法也。

○一相无相分第九

一相者。诸法寔相也。言诸法虽云有寔相。而究无定相。是不宜取执也明矣。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洹。音浣下同。

○须陀洹。华言预流。谓此人见惑已断。得预圣人之流也。见惑谓见事物而心生计议也。佛欲示人离相证道之旨。故呼须菩提而问之曰。于汝意中以为何如耶。声闻乘有四果。初果名须陀洹。证是果者。其心以为我今已得须陀洹果否。声闻属二乘。谓闻说法音声而证果也。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须菩提乃此中过来之人。故闻佛问。而知证是果者。其心必不存一得果之心。故以不也答之。

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

须陀洹所以不存得果之心者。何故哉。盖须陀洹但有。入流之名。而无入流之相也。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既不为得果著相。即于六尘境界。都无染着所以名为须陀洹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此佛历举四果。而徴问之也。斯陀含。华言一来。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已断六品。更须欲界一度受生。故云一来也。思惑。谓触念生心也。佛呼须菩提而再诘之曰。声闻乘二果名斯陀含。证此果者。其心以为我今已得斯陀含果否。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须菩提以初果之人。且不作得果之念。况等而上之哉。故亦以不也。答之。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言斯陀含所以不存得果之念者何哉。盖斯陀含虽有往来之名。而心无往来之相。是以名为斯陀含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那。音罗。下同。

○阿那含。华言不来。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断尽。不来欲界受生。故云不来也。佛又呼须菩提而诘之曰。声闻乘三果名阿那含。证是果者。其心以为我今已得阿那含果否。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须菩提以阿那含亦不存得果之念。故仍以不也答之。

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

言阿那含所以不存得果之念者何哉。盖其名虽谓为不来。而心且无不来之相。是以名为阿那含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