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摘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而其后德国凭借在巴尔干半岛的经济渗透,逐渐拉了不少国家壮大三国同盟。
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可见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
德意确定了东北非分赃协议后,由于战前的东北非基本上还处于意大利,英国(早在1936年9月26日,英国与埃及签订了,《英埃同盟条约》)法国等的殖民地状态,意大利妄图趁机在东北非继续扩张,完成罗马帝国的美梦。
意大利单独陈兵东非,一些存在的东非军队补给、游击队、英军的南北夹击等问题,意大利在东非地区很快投降,北非成为英意双方交战的主战场。
墨索里尼此前对埃及情况的判断,“第一批德军登上英国领土之时,就是你们进攻之时。”,但由于德军在与英军的空战中失利,“海狮计划”被无限期延长,转而进攻苏联。
1940年9月27日,意大利进攻埃及。
意大利在非洲惨败,德国后方稳定可能受到影响,1941年2月,希特勒派埃尔温隆美尔将军率两个装甲师前往利比亚助战,德意和英方在利比亚与埃及边界附近对峙。
而自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战场问题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苏联来讲,开辟第二战场无疑可以减轻苏德战场的压力,英国认为控制住北非、地中海与中东地区才能保护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支援苏联为次要。
而美方认为,德军正夺取了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如果进一步推进到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与控制西非、北非的德军会师,甚至与在印度的日军携手,南大西洋航线和美国本土可能受到影响,经过协议,美英1942年7月确定了“火炬”计划。
隆美尔到达北非后,战局一度有利于德意,顺利占领昔兰尼加全省,托布鲁克要塞等,直到41年11月英军集中兵力反攻,德军寡不敌众溃败,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德军派来援兵,1942年5月,德军重新包围了托布鲁克。
1942年8月,蒙哥马利到任英军中东总司令部,任第8集团军司令,此时德军将主力投放在苏德战场南部,隆美尔率领的德意军不受重视,自阿拉姆哈勒法战役获胜后,英军开始总攻准备,于10月23日开始,两军激战十二天,德意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
(当时隆美尔将军正在欧洲疗养,代理的施图姆将军由于心脏病猝然离世,26日隆美尔返回北非为时已晚,德意军指挥系统一片混乱,于是选择违背希特勒“绝不后退一步”的命令,向西撤退。)
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可以说是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评价说:“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从未打赢过一次;但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所向无敌。”
同时,根据火炬计划,1942年11月8日凌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美军接连在卡萨布兰卡、奥兰、阿尔及尔顺利登陆,11月中旬进入突尼斯境内。
德意增兵突尼斯,1943年3月,蒙哥马利率军突破马雷特防线,5月7日,英美联军解放了突尼斯和比塞大,5月13日德意军投降,北非战役结束。
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和5月份丘吉尔及罗斯福的会谈,英美联军继续向西西里进攻,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于1943年7月10日开始,顺利占领巴勒莫、墨西拿,8月17日结束。
而由于意大利在苏德战场、北非战场以及西西里战役的接连惨败,国内反法西斯情绪高涨,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被逮捕,1943年9月3日,希特勒派兵意大利意图恢复法西斯政权,引起英法联军的轰炸,意大利正式签署停战协议,退出战争,与此同时,德军控制古斯塔夫防线以北区域,墨索里尼建立“萨洛政府”,10月13日意大利(巴多里奥)政府对德宣战,德军驻军意大利,直到1944年4月末。
北非战场,参与的轴心国包括,德国,意大利。同盟国包括,英国,美国,英属加拿大、印度和澳大利亚。
二战期间北非上空发生的空战,诞生的王牌飞行员成为了沙漠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