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20章 烽火北非1(前序)【1 / 2】

未有摘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次快穿任务世界在二战北非战场,着眼于意大利空军。

一直以来多数史学家将目光聚集在欧洲或者远东战场,本章会提到意大利、德国等在北非活动的一些背景。

经济危机总是伴随着政治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大部分国家工人罢工,农民夺地,阶级斗争面前,原有的议会民主制度显得软弱无力;且随着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资本主义有从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鼓吹“有力的”,集权统治成为了一种客观要求,经济危机下过剩产品市场的开拓也需要政治、外交、以致军事手段去达到目的。

这种情况下,法西斯主义鼓吹“国家高于一切”,包括个人,要求□□,信奉“领袖原则”,而议会民主制度是国家衰弱,政治软弱腐败的因由,并将其与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

对外政策上以民族扩张主义为基础(即侵略战争),鼓吹武力争夺“生存空间”。

于是,迎合了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经济危机下的经济破产、政治动荡、社会秩序混乱,人们的沮丧心理,法西斯主义发展了起来。

(轴心国三国皆是如此,据统计,经济危机下,27个欧洲国家中,只有10个仍保持民主政体。)

1936年11月1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发表演说,

“柏林会谈的成果是两国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了协议…这条罗马和柏林之间的垂直线不是屏障,而是轴心。”

1937年9月25日,墨索里尼首次访问德国。

1937年12月,意大利退出国际联盟。

1939年5月,德意在柏林签订“钢铁盟约”,即双方相互承担军事义务。

然而意大利对待战争一直是看起来“不坚定”的态度,39年进攻波兰前墨索里尼向希特勒狮子大开口的列出清单要支援才能参战,希特勒拒绝了,意大利举动明显带有投机意图,虽然开战后意大利对外称处于“非交战状态”,然而除了军事行动,所有行动都在向德方倾斜。

意大利本身,一是意大利此前侵略阿比西尼亚

(1935年,今埃塞俄比亚,受19世纪瓜分浪潮、巴黎和会失利、经济危机的作用,结果为意大利遭遇国联经济制裁,但未做封锁地中海及石油制裁,意大利未伤及根本。)

并武装干涉西班牙

(1936-1939,德意两国均有参与,西班牙内战,由于西班牙战略地位,物资丰富,还有存在的政党问题。)

意大利国家经济受到影响,战略物资储备甚至低于一战前水平,加之国内垄断集团的贸易诉求问题;

二是,德国与英法、英法与苏联、苏联与德国、德国与意大利…国际关系复杂,“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意大利国家实力不允许随意冒险;

三是意大利国内对参战意见存在分歧,摇摆不定。

直到1940年6月,因着德国在波兰,北欧和法国的胜利趋势,意大利和英法在地中海矛盾的加深,墨索里尼在威逼利诱下对法宣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