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数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参考答案】通常来说,品德主要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五、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
(一)有效说服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通过说服也可以引发学生产生某些负向的情绪体验,如恐惧、焦虑等,这对于改变作弊、吸烟、酗酒等简单的态度有一定的效果。
(二)树立榜样
由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与学生相似,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可接近感,避免他们产生高不可攀或望尘莫及之感。另外,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这样的榜样具有感染力和可信性,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也容易成为学生向往的、追随的对象,激发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希望通过学习这样的榜样来发展
自我、完善自我。
榜样行为的示范有多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直接的行为表现来示范,也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来描述某种行为方式;既可以是身边的真人真事的现身说法的示范,也可以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介象征性地示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充分利用恰当的示范方式。一般而言,多种示范方式的结合是比较有效的。教师、家长作为学生的榜样,也应注意其示范作用,必须言行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也应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坚决杜绝消极的、不健康的内容。
(三)利用群体约定
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具体可按如下程序操作:
第一,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第二,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第三,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第四,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第五,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第六,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第七,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真题链接】
(2014年上半年真题)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参考答案】c。群体约定是指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由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共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群体约定。
(四)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