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缅甸大史》关于直通国的记载是:佛陀在世时,直通国王是阿输迦达摩罗阇。而《直通史》的记载是:伽湾波堤天尊之弟悉哈罗阇为直通王。伽湾波堤天尊曾请佛陀驾临金地即直通。佛陀涅槃后,伽湾波堤天尊带来32尊佛牙舍利,献给悉哈罗阇,供王祀奉云云。悉哈罗阇王在位60年,在佛陀涅槃后十年时辞世归天。其子悉梨摩须伽继承王位。可见《缅甸大史》的记载与《直通史》所载有两处不符。
阿奴律陀返回蒲甘后,将带回的武士、工匠、学者分别安置在各个地区。将全部圣物舍利珍藏在宝盒内。将宝盒置于宫中御床头供奉。30套三藏经则珍藏在一座饰满宝石的藏经楼内,请高僧法师们讲诵。摩奴哈王与其家族役从人等一起住在敏格巴区。
据说摩奴哈王讲话时口中即闪现出熠熠光轮。因此,当摩奴哈来参见叩拜时,阿奴律陀王不禁毛骨悚然,异常惊恐。为了消除摩奴哈的神威,便命厨师们把用宝石托盘供过佛的供品做成他的膳食。摩奴哈王并未察觉,一味食用。久之口中光轮消失。据说此后摩奴哈王万念俱灰,叹道:吾虽有志,亦难如愿矣!遂参悟铸起两尊高大佛像,一是坐佛像,一是涅槃像,并祈祷道:“但愿在轮回之中,永远不再为他人征服!”此庙即定名为摩奴哈,一直流传至今。
[1] 白古即今日之勃固。
[2] 摩奴哈王的巴利文尊号。意即:吉祥三界光明高贵之法王。
(138)到妙香国————中国奉迎佛牙 注
笃信佛教的阿奴律陀王思忖:妙香国————中国有一颗神圣的佛牙,如果能向乌底勃瓦 注 索得这颗佛牙让众生顶礼膜拜,佛教定会更加发扬光大,众生也将在佛教长存的整个五千年中受益无穷。遂尽起全国兵马,亲率四员神骑骁将及瑞品基、瑞品艾兄弟,分水陆两路,每路3600万人,径向中国进发。抵后,乌底勃瓦紧闭城门,拒阿奴律陀于城外。阿奴律陀王见状,为探明原委,亲率江喜陀、鄂推友、鄂隆赖佩、良吴毕及瑞品两兄弟乘神驹来到乌底勃瓦国师所在寺庙。只见国师有侍卫十万居于寺中。
国师见阿奴律陀王、四员骁将和瑞品两兄弟个个服饰华丽,一时难以认定“谁是国君,谁是侍臣?”为了弄清情况,国师铺设了七个高贵的座位。阿奴律陀王用手中的阿粦陀摩神鞭对准七个座位抽去,顿时七者合一,然后端坐其上。江喜陀等四员骁将和瑞品两兄弟恭候两侧。国师见此情景,想此人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国王,遂问道:“不知贵人从何方来?到鄙国来有何赐教?”阿奴律陀王答道:“朕乃阿梨摩陀那即蒲甘国的君主阿奴律陀是也。来贵国为求取释迦牟尼佛祖之灵牙,以偿瞻拜供奉之愿。”
国师将阿奴律陀王来意奏明乌底勃瓦。乌底勃瓦不辨善恶,傲慢无礼。阿奴律陀王又问国师:“贵国乌底勃瓦为轮回与现世信奉何物?”国师答道:“我主乌底勃瓦为轮回信奉佛牙,为现世在宫前筑一高阁供奉月天。”乌底勃瓦对于阿奴律陀所率7200万大军认为乃区区小数,不足介意。
据说,一日一群割马草者挑着担子,手托下颚,前来围观。他们将国王的7200万大军围了个里外三层。
阿奴律陀愤然说:朕堂堂一国之君来到此地,乌底勃瓦竟不相见,亦不接风宴请,岂有此理?!于是,传瑞品两兄弟来到御前,说道:“汝二人夜间潜入乌底勃瓦宫中。乌底勃瓦睡在一水动轮机之中。乘其熟睡时,用吸管将水轮机中的水吸尽,用白灰在乌底勃瓦身上划上三道白线,然后在墙上写明:吾王陛下驾临此地,为何不见,也不宴请?再如此,则三道白线即刀落之处。”瑞品兄弟遵王命,夜间进宫,依言办妥。天明后,阿奴律陀又召见江喜陀说:“朕亲临此,乌底勃瓦对朕不敬。朕命你用绳索将月天神像捆起,用阿粦陀摩神鞭鞭笞之。”月天神像用铜铸成。身躯高大。腰围四人合抱,是上自乌底勃瓦下至全国臣民崇奉之神像。江喜陀遵照王命,毫无惧色,用绳索将神像捆住,用阿粦陀摩神鞭猛抽。
月天知道:阿梨摩陀那蒲甘国王为瞻仰佛牙而来。乌底勃瓦为首臣民既不相见亦不宴请,为此迁怒于我。遂喊道:“痛煞我也!”月天的喊声就像在乌底勃瓦及所有妙香国民众的耳际响起。
乌底勃瓦看到瑞品兄弟在自己身上划的三道白灰线和墙上的字大惊。此时又传来月天的喊声。乌底勃瓦和所有民众就像自己的肉将被吞噬一般,皆惊恐异常。乌底勃瓦遂带来许多礼品,在大臣们簇拥下来见阿奴律陀,说道:“实不知阁下驾临,惊闻月天呼喊方知此事。”
阿奴律陀王说:“吾来贵国非为财物而来,是拟向贵国求取佛牙,望能迎回供奉,以求超世幸福。”乌底勃瓦说:“如佛牙愿巡幸贵国,只管迎去。”从此,两王相处交谈融洽亲密。
自该日起,三月之中,乌底勃瓦每日即用金甗、银甗、金锅、银锅、金盆、银盆、金盏、银盏等器皿烹饪菜饭款待阿奴律陀。阿奴律陀也每日携许多供品到安放佛牙之地虔诚礼拜。佛牙具32大相、80种好、6道光轮,具有无比崇高之威德,升上太空,云游天际。阿奴律陀王虽屡次头顶宝盘,虔诚求拜,但佛牙始终留于天际,不肯降于盘中。
阿奴律陀见状,心情不悦,异常伤心。天帝释见阿奴律陀王如此伤心,知此王必将承担发展佛教大业之任。天帝释遂取一尊碧玉佛像,使其与佛牙一起在天际云游。然后,降落在国王头顶的宝盘内。天帝释显身对国王说:“佛陀并未预言由汝供奉佛牙,只预言佛法在妙香国长存五千年。也曾预言佛陀前额骨舍利将归汝供奉。佛陀前额骨舍利已由室利差呾罗竺多般王从干延迎到国内,安放在由他修建的大佛塔内供奉。汝可取去供奉。”阿奴律陀大喜,叮咛国师每日用乌底勃瓦款待自己用的金甗、银甗、金锅、银锅、金盆、银盆、金盏、银盏等做好斋饭,供奉佛牙。两位国王愉快亲切地话别。阿奴律陀王带着天帝释赠与的碧玉佛像回国。
阿奴律陀王途经木邦。统治木邦等九国 注 的土司用五张金丝细席铺地恭迎。阿奴律陀用阿粦陀摩神鞭一抽,由于国王的神威,五张金席即刻重叠在一起,王就坐于上。土司见此情景,即将五美齐备的苏蒙拉公主献给国王。王欣然接纳,后率大军分水陆两路返回。
行至觉西地区,阿奴律陀对瑞品兄弟二人失去信任,处死于瓦因窦。这地区至今仍被称为“谷育瓦良彬” 注 阿奴律陀王为使佛教长存五千年,造福众生,在当布雍地区建一佛窟,名为素当卑 注 。
从觉西启程,改乘御舟。此时,瑞品两兄弟已成神。御舟顺流而下。瑞品兄弟握住船舵,阻于河中。阿奴律陀问印度婆罗门占星家与缅甸占星家们:“舟何故不前?”占星家们答道:“陛下仆臣瑞品兄弟二人上奏,自任职以来尚未受恩,故今持舵随行。”王当即下令在当布雍地区的素当卑佛窟内为兄弟二人设一神龛,由觉西一带民众供祀。大臣们遵旨下令。后国王又在曼德勒山建造一塔、在叫做界野的两座山上建立两座佛塔。一切安排停当,王乘御舟顺流而下,返回京都,将碧玉佛像置宫中供奉。
[1] 此节所述阿奴律陀到中国奉迎佛牙事,在中国史籍中未见有相应记载。
[2] 缅语称南诏王或中国皇帝为utibwa乌底勃瓦。来源其说不一,尚待细考。如:西方学者巴克认为来自汉武帝音译;法汉学家伯希和同俞贝都说系吐蕃赠给南诏王异牟寻的封号————“日东王”一词衍变而来;我国中缅关系史教授陈炎则认为可能源自缅甸三个龙蛋故事,因u缅语意为蛋,bwa缅语意为生,utibwa即同蛋所生,与“胞波”意近似。
[3] 木邦等九国即指:木掸九国,指:孟拱、孟养、孟密、孟乃、当突、孟拜(摩别)、良瑞、底宝和登尼(木邦)九地。
[4] 意即:处死之地的榕树。
[5] 意即:祝愿圆满实现。
(139)木邦等九国土司之女苏蒙拉
阿奴律陀王将木邦等九国土司之女苏蒙拉留在身边。苏蒙拉耳环内藏有圣物,故光华灿烂。王后嫔妃们见后,在王前潜说苏蒙拉系一佐格尼女妖。国王前往观看,果见苏蒙拉的耳环光芒四射,因而轻信王后嫔妃们的谗言,认定苏蒙拉确系一女妖。下令道:“苏蒙拉不宜再在宫中,立即返回原籍。”苏蒙拉拜别国王和护国神、护殿神等之后,带领扈从返回故里。
苏蒙拉晓行夜宿,途经良吴村、宁村、勃林、赖窦村、冈西村、杜云山、温勃德、新城、驻地、炯巴村等地。一日,行至瑞萨延塔址附近,苏蒙拉耳环失落。只见水中映出耳环熠熠光芒。遂纵身跳入河中俯身寻找,却不见。蓦地只见带有圣物的耳环在空中显现,一群麻雀围在四周啭鸣不已。苏蒙拉俯身下拜。其时,带有圣物的耳环落下仍戴于苏蒙拉左耳之上。苏蒙拉萌起为圣物修建宝塔的愿望。天帝释见圣物可供民众供奉五千年,便化出一堆砖石。苏蒙拉遂将带有圣物的耳环珍藏于塔基下,建一高五肘尺之佛窟。
阿奴律陀王闻言:苏蒙拉将从木邦带来的金银施舍给当地僧俗并修建佛窟。派一使臣带圣旨前往察看。圣旨中写道:“若佛窟之门朝东面向木邦掸村,即将苏蒙拉处死。如佛窟之门面朝朕之京都蒲甘,则赦免。”御史到达该地,天色已晚,准备宣读圣旨。苏蒙拉以重金贿赂御使,请天明后再宣读接旨。当夜款待御使,并委婉探询圣旨内容。御使透露了圣旨内容。苏蒙拉跪地向天帝释、四大天王、达玛德瓦 注 神等祈求。随后她用手攥住系于颈上的缀玉金丝围巾的一端把围巾打了一个旋儿。与此同时,本来面向东方的瑞萨延佛塔也朝向了西方。天明后,御使察看过佛窟后,即返回蒲甘。御使返回,王问明情况。于缅历416年8月10日(公元1054年11月8日)将佛塔周围7000肘尺之内的土地献与苏蒙拉所建瑞萨延塔。
后至缅历485年(公元1123年)时,神舟王阿朗悉都为供奉该塔,将东至丹巴亚羌,南至蜿蜒的密艾河,西至班羌河岸边的因玛窦,北至那盖山和那盖河一带的村庄和土地全部献与该塔;另将50户人家捐给佛塔作为塔奴,从事看守、洒扫、供奉等劳役。后孟养王在位时,重修佛塔,将塔身提高至30余肘尺。再后,到修建摩诃敏加拉五层金殿庙的施主在位时,王太后再修佛塔,升金伞一顶,并从塔底至塔尖全部贴金。在《缅甸大史》与《中史》两部史籍中,没有四大名塔之一的瑞萨延佛塔的记述。上述有关瑞萨延佛塔的情况,本史系根据蒲甘《瑞喜宫佛塔史》和《瑞萨延佛塔史碑文》等写成的。
[1] 意为司年之神。
(140)迎奉佛陀额骨、佛牙并珍藏在瑞喜宫佛塔内
之后,阿奴律陀王率水陆大军直奔室利差呾罗,拆毁竺多般修建的佛塔,取出佛额骨,置于一嵌满宝石的尖顶阁状佛龛中,用白象迎送回国。此事《新史》中写道:“学者们不赞同竺多般王从干延国取得佛额骨一说。”
根据是:在《佛额骨舍利史》一书中有以下记载:“佛陀涅槃后,末罗王得到分到的一份圣物舍利————佛额骨。摩诃迦叶长老向末罗王索取后,将圣骨赠与摩诃难。之后,佛额骨便由信摩诃难、姜陀拘达、婆陀先那、阇耶斯那、僧伽勒弃多、梨波多等六位长老互相转送和奉祀。后来梨波多长老将佛额骨带到锡兰岛摩诃加马村,给予摩诃那伽国王。在锡兰岛佛额骨便由摩诃那伽、伽达那拉亚伽、乔达勃亚、伽伽温那四位国王相传供奉。至佛历360年(公元前216年)后,才由伽伽温那王将佛额骨安放在摩唏迎伽那宝塔之中。”
据《若开史》和《摩诃牟尼塔史》载:“杜拉珊达雅王的皇侄姜陀拘王在位时,阿奴律陀王进军若开。阿奴律陀王未能迎到摩诃牟尼佛像,只得到一些金银佛像和佛额带。”史书中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佛额骨和佛额带。因此,学者们对《佛额骨舍利史》中所载佛额骨一说与《若开史》和缅甸史中所述佛额带一说都表示赞同。
关于竺多般王从干延国取得并珍藏佛额骨一事,缅甸《古史》、《缅甸大史》均记述一致。《若开史》却记为;“阿奴律陀王在位时才取得。”但关于缅甸帝王的称号记载等,经过历代精选核实的缅甸史籍较之外族的记载更为可靠。
阿奴律陀王恐日后室利差呾罗城被反叛者占据,遂将城池夷为平地。竺多仰王将父王竺多般的九宝御舫埋于地下。阿奴律陀从地下掘出观赏后又埋回地下。阿奴律陀返回京都蒲甘后,与阿罗汉长老商议佛额骨事宜,为使佛教长存五千年,造福众生,将佛额骨藏与佛塔地宫之中。关于选择建塔地点决定采用如下办法:将佛额骨置白象背上,任白象漫步,并立誓:“白象伏下之地即应为塔址。”放出白象后,白象走至一沙滩即今瑞喜宫塔址处伏下。王见白象伏在沙滩上心中不悦,想吾一心为佛教长存五千年兴建佛塔,不料白象偏偏不伏于富饶之地,却伏在这块荒原沙滩之上。
是夜,天帝释显身对国王说:“汝不必忧虑。白象所伏之地正是将随佛教一起长存五千年之地。”国王大喜,立即安排建塔事。天帝释将这块厚24万由旬的土地变成全系石质之地,并用铁箍箍紧。阿奴律陀见佛法将长存五千年,遂迁至瑞喜宫塔南五座重阁中住下。瑞喜宫塔兴建于缅历421年(公元1059年)。安放圣物佛额骨石函时佛陀显圣,仪态轩昂,雍容华贵,显出相好大小特征 注 及六道光环,携八法器,升入天际。并预言:“此王原系一头名为布拉列之象,曾在一坐夏期三月之中侍奉过我。今又弘扬我教,将来必和我一样修行成佛。”王听罢真言,欣喜欲狂,心情犹如经过百次精弹的棉花浸在百次滤制的油中一样,紧抱着安放舍利圣物的宝盒呜咽不止。阿罗汉长老向国王奏道:“佛陀之佛教有待于吾等做的事尚多。可将吾王紧抱宝盒的形象铸一金像珍藏于佛塔地宫之中。”国王依言。
历史碑铭对瑞喜宫佛塔的建址均有记载。《新史》载:“建筑瑞喜宫塔的沙滩系当年骠绍梯王与母后相会之地,地名原为泽亚空,在书写时后来写成喜宫,故名。后凡建成与此塔形状相似者皆称为‘喜宫’塔。”在《埃格克亚高达注疏》一书中载:“在瑞喜宫佛塔中珍藏有佛牙、佛锁骨、佛额带。”那瓦德根据这一记载,作雅都诗 注 一首以示对瑞喜宫佛塔的敬仰。诗中写道:
舍利遗物,
佛陀额带,
佛牙锁骨,
吉祥种种,
荣光无数。
当瑞喜宫佛塔建好塔坛三层时,阿奴律陀王想:“吾乃佛陀预言中人。曾去中国索取佛牙未果。天帝释传谕佛陀真言,说吾将祀奉碧玉佛像和佛陀前额骨。如能将锡兰岛的那枚佛牙取来,安放在佛塔之内,众生将在五千年内获得莫大恩泽。”
当夜,天帝释看到佛陀的佛教将发扬光大,便托梦给阿奴律陀王,指出他将在锡兰得到佛牙。国王醒后,喜出望外,召集四员大将等文武大臣计议。王问:“朕欲渡海去锡兰,去取锡兰历代国王供奉之佛牙。卿等意下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