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讲述过第二部分之后,本编准备讲述从源自太阳王后裔释迦族系的缅甸君王们首建的太公 注 国开始的各个王朝历代君王世系以及佛教、舍利等情况。
(105)中天竺释迦族系的阿毕罗阇王 注 首建太公国
太公国在拘楼孙佛时称善娑耶补罗,拘那含佛时名罗塔补罗,迦叶佛时则叫顶兑,至乔答摩佛时始改名为太公。释迦族的阿毕罗阇首建太公城,并在此称王。
阿毕罗阇王 释迦牟尼在菩提道场具足四谛成道很久很久之前,主宰拘萨罗国与般遮罗国的君王般遮罗王为与拘利耶王联姻,遣使臣前往求亲。因为拘利耶王高傲自负,且出言不逊,引起两国大战。般遮罗王旗开得胜,拘利耶、提婆陀诃、迦毗罗卫等三国释迦族君王出师败北,分成三股,释迦王族式微。后得重建,三国释迦族君王再次繁荣兴旺。
上述三国式微之时,迦毗罗卫国阿毕罗阇王亲率大军放弃中天竺,创立了名为僧伽夏罗塔的太公国。阿毕罗阇首建的太公城,亦名僧伽夏罗塔 注 ,或名僧伽夏那伽罗 注 。(罗塔与那伽罗均为巴利文,有“国”或“城”之意,没有什么区别。)
阿毕罗阇王辞世后,长子大甘罗阇、次子小甘罗阇兄弟二人争夺王位。是时,贤明大臣进谏:“二位殿下若动干戈,民众遭害,生灵涂炭。请勿动兵刃,开展功德之战意下如何?”二位王子问道:“何谓功德之战?”答道:“二位殿下可各建一大布施彩棚。但必须当夜完成,先成者继父业,登基为王。”二位王子齐声赞同。遂各踞守一山头,开始建造布施彩棚。哥哥大甘罗阇用大木大竹建造,未能竣工;弟弟小甘罗阇则采用小木小竹材料,再以白布围之,外涂白灰,按时完成。
次日凌晨,哥哥见其弟所建之白色布施彩棚已竣工,便带领人马出走,顺伊洛瓦底江而下,再溯珊拉伐底河而上,行至格礼当纽,将该地命名为王舍,驻半年之久。是时,正逢苏那波兰达国的骠族、干延族 注 、德族 注 四处求王。大甘罗阇便派子穆杜塞达赴骠族地区为王,自己则在吉沙巴那蒂河东侧建立皎勃当城,在位74年。大甘罗阇从该地兴兵又征服了古马来由王建立的旦迎瓦底城 注 。小甘罗阇则在太公继承父业,登基为王,掌管国政。
太公国历代君王世系从阿毕罗阇释迦王起,其子小甘罗阇、子赡部提婆罗阇、子僧伽萨罗阇、子毗班那罗阇、子提婆达罗阇、子牟尼伽罗阇、叔那伽罗阇、弟因陀罗阇、子萨穆蒂罗阇、子提婆罗阇、子摩哂陀罗阇、子毗摩拉罗阇、子悉诃努罗阇、子敏伽那罗阇、子甘萨罗阇、子羯陵伽罗阇、子顶兑罗阇、子悉诃拉罗阇、弟汉萨罗阇、子伐罗罗阇、子阿朗罗阇、子拘拉伽罗阇、子都利亚罗阇、子丁基罗阇、子岱漆罗阇、子摩堵罗阇、子明拉基罗阇、子丹苏悉诃罗阇、子陀宁偈罗阇、子哂陀罗阇、子莫梨耶罗阇、子本那加罗阇等共33代一直在太公城为王。
在上述王族世系的末代君王本那加罗阇时,名为僧伽夏罗塔的太公国遭到乾陀罗秦国中国人的侵扰 注 ,僧伽夏罗塔太公国随之式微,本那加罗阇王收拾残部逃入马垒羌。本那加罗阇命终之后,其部下兵卒人马分裂为三股,一股在东部建立掸19县,称本那加罗阇王族;一股沿伊洛瓦底江南下,进入骠、干延、德族聚居区穆杜塞达等释迦族王的苏那波兰达国;一股则与那伽岑王后继续驻在马垒原地。
是时,在中天竺乔答摩成佛,舍卫城的波斯匿拘萨罗王向迦毗罗卫国的摩诃那摩王求亲,请娶其女为妻。摩诃那摩王担心血统混杂没有给嫡系公主,而将女奴所生的伐萨刹帝利公主嫁给他。波斯匿拘萨罗王立其为后,生下一子,名毗陀堵巴王子。王子成人后,来到迦毗罗卫国他曾住过的地方,听有人念叨:毗陀堵巴王子住过的地方就是“女奴之子住过之地”并用奶汁来冲洗。于是,毗陀堵巴王子发誓:“以后我即位为王要用此等人腔中之血冲洗此地。”父王辞世后,毗陀堵巴王子即位。依其誓言三次出动四军,欲消灭释迦族诸君王,皆受佛陀之制止,未能遂意。第四次又发兵时,佛陀见释迦族诸王犯下的前罪,不再阻挠。毗陀堵巴王带兵攻至迦毗罗卫国,除摩诃那摩王身边的人外,将所有释迦王族全部杀死,连哺乳婴儿也未放过。
若问释迦族何在?尚存三支。一支以草为名,自称为“草”幸免于难,人称为“蒂那释迦” 注 ;一支以芦苇为名,自称为“芦苇”幸免于难,人遂称其为“那拉释迦” 注 ;另一支是摩诃那摩王身边的人,人称“勃格蒂释迦” 注 。是时,释迦王族均逃至莫梨耶城、毗堤娑纪梨城、般堵罗阇城等地。可见,即使是高贵吉祥的宝地,有一夫当关万人难敌的美好的大都城条件的疆域,有七由旬宽广的八万余君王曾在此即位的释迦国迦毗罗卫、提婆陀诃、拘利耶等大城也不能违背无常之法,在拘利耶王和摩诃那摩王在位时两度被毁。
值此释迦族诸王败毁之际,名为陀阇罗阇的释迦族君王率领大军从中天竺来,首先重建了莫梨耶。此地即《法句经释》等佛经称之为莫梨耶者。《乔答摩富罗那》 注 等世俗典籍则称之为莫因偈;《若开史》等典籍称之为莫因;今称之为梅因。接着又创建了顶兑城。再次,与马垒地区的那伽岑王后相遇,因为同族同宗同是释迦族,国王与王后两人便结合共建上蒲甘国。之后生一子,名毗罗偈。继之,又迁至昔日释迦族君王居住的僧伽夏罗塔太公国,并将其改名为般遮罗 注 ,兴建宫殿王城,该城称为般遮太公。
建成般遮太公城后,举行极其隆重盛大的都城宫殿的启用仪式和升殿典礼,号为“德多赡部提婆陀阇罗阇” 注 ,举行盛大洗头灌顶礼、加冕仪式,首先授予学者们勋衔,并给予文臣武将、左右官员、四军兵勇、富豪商贾、星相术士、医师工匠等1060个封号。
德多赡部提婆陀阇罗阇大王在建造宫殿记录中说:为建造宫殿设计了三年零七个月。主殿大柱用黄金盘垫底;所有小柱用白银盘垫底;主殿大柱顶端置一红宝石罐。由两位罗汉弘诵消灾经文以示祝福;金宫屋顶乃众龙神所建,金宫底部由僧伽夏果罗人所建,中间造九层重阁;主殿内外四周皆装有拱形装饰物;四周内外各立两尊与星辰相对应的佛像。国王洗头灌顶时,众神送来阿那伐陀湖及五大河之水,并将上述各种水与伊洛瓦底江水混用。当日,王后宫妃及民众也一起吉庆洗头。
国王洗头灌顶毕登上宝座时,梵天王与龙王居右,天帝释与雨神居左;八位国师婆罗门各执法螺立于右侧,10万文武大臣、两位王后、700位宫娥、90头白象、180匹身毒国骏马与无数勇士等环立左右。然后国王升殿登座。进登座御nc174。进nc174时,有饭170锅,菜170锅,用宝石盘盛之。首先敬佛,供奉天帝释、梵天、守护金伞宝盖之神、护殿之神、护城之神等;接着向王宫庭院撒饭菜,喂两猫;一时之后,命二人先食;再过一时,国王进nc174;继而王储与大臣们进食。
是时,众神送来大鼓;将两面牛角瓜鼓挂在御前白伞左右各一面;又备有五面大鼓,即紫铆大鼓、伽彬大鼓、玉兰大鼓、紫檀大鼓、柚木大鼓,五口大钟,名为:上奏、进言、开导、倾听、劝谏。该王在位时,下过四次宝石雨。国王有两位王后,20位王子。20位公主。王子与公主们相互结为夫妻。从该王传至德多摩诃罗阇王共有17代,均为其兄弟子孙相继即位为王。
各王名讳如下:德多赡部提婆陀阇罗阇、德多岱亚罗阇、德多亚塔亚、德多丹宫亚、德多兰弁亚、德多瑞、德多格龙亚、德多那伽亚、德多那伽乃、德多亚豪拉、德多榜榭、德多皎榭、德多新劳、德多新腾、德多岱漆、德多明基、德多摩诃罗阇。因恶神、魔鬼、夜叉、龙蛇等为患,诸王在位时间皆不长。最后一代德多摩诃罗阇无子嗣,遂立紧那梨黛维王后之弟凯巴都达为王储。
是时,骠族地区由大甘罗阇王及其子穆杜塞达王之释迦王族世系传至丹补罗王。丹补罗王受到旦迎瓦底的骚扰,并被掳走。他的王后南坎则随其军旅迁之德加因 注 。
上述内容,在《缅甸大史》及《新史》中均无记载。关于缅甸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太公国始末,以及源自太阳王后裔释迦族系的缅甸君王的继承情况,均系根据《法句经释》等佛教经典、《乔答摩富罗那》等世俗典籍以及《若开史》、《太公史》、《太公金宫史》、《若开圣人史》等各类古代史书,全面校勘研究后得出的材料。
[1] 阿毕罗阇 abhiraja,旧译阿婆醯罗娑。
[2] 僧伽夏罗塔 sagāssaraha。
[3] 僧伽夏那伽罗 sagāssanagara。
[4] 旧译干漾族或干阑族。
[5] 旧译帖族。
[6] 旦迎瓦底亦译陀迎伐底,即今日之若开。
[7] 乾陀罗 gandhālarāj,原文照译。按书中所述约在公元前6世纪。但我国秦帝国是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6世纪时还处于春秋时代。未见我国史料中有当时我国境内国家与太公国发生战事的记载。
[8] 蒂那释迦 tinasāki,即:“草释迦”之意。
[9] 那拉释迦 nalasāki,即:“芦苇释迦”之意。
[10] 勃格蒂释迦 pakatsāki,即:“本来的释迦”之意。
[11] 《乔答摩富罗那》 gotamapurāa。
[12] 般遮罗 pacālaraj。
[13] 德多赡部提婆陀阇罗阇 thato jambudipudajaraja,意即:智勇的南赡部洲旗帜之王。
[14] 意为:释迦湖。
(106)室利差呾罗城 注 之建立
上文已就佛陀成佛前缅甸最早的国家太公国的情况作了介绍。下文拟谈谈室利差呾罗城的情况。
众胜者之首获一切种智的尊贵佛陀成佛五年之际,苏那波兰达国中,有一名叫垒盖的商人们集居的村庄,有兄弟二人,哥哥名摩诃布翁,弟弟名素拉布翁,向佛陀祈求建一檀香寺。尊贵的佛陀预见到:未来佛教将在缅甸长久流传。便在檀香寺竣工前,数度与500罗汉乘坐500飞行重阁,从天驾临该寺。檀香寺竣工时佛陀又在该寺化缘,亲临该寺参禅七日。众僧俗均享受到圣谛甘露。
是时,苏那波兰达国有善男信女各500人成为罗汉,有84000徒众获得解脱之道。佛陀并为当地的迪萨班陀长老讲道,使其获阿罗汉果。在迪萨班陀长老和那曼达龙王的请求下,佛陀在迪萨班陀山顶和曼羌河畔的大石之上留下两处宛如印章般清晰的足迹。后来建造了两座足迹塔。佛陀并授记:“吾之佛教未来将在苏那波兰达、丹巴提巴 注 等缅甸人的国家内获得良好的发展。”
从此处佛陀又云游来到博乌山巅,见东南海面上漂浮着干牛粪。一只小鼹鼠用嘴拱起一点儿土来向尊贵的一切种智佛陀顿首礼拜。
佛陀见此二征兆微微一笑。从弟阿难陀请教缘由。佛说:“阿难陀,吾涅槃后,佛历40年(公元前504年)时,此地将出现五大征兆。”
“五大征兆即:地声回荡发生强烈地震;博乌山岬出现一大湖;形成色蒙色密河;地面上隆起卜巴山;建造室利差呾罗城处海水干涸。此五兆出现时,小鼹鼠将化身成人,名竺多般,创立国度,兴建宫阙,自立为王。从其在位时起,吾之佛教将在缅甸人的国家内长久发扬光大。”
正如佛陀授记那样,在释迦牟尼涅槃后佛历40年般遮太公释迦族第17代王德多摩诃罗阇在位时,一头身高12肘尺的大野猪四处为患,致使边疆民众不得安生。太公王得知后,召见王储说:“朕听说今有一头野猪窜扰我国边寨村庄,致使乡民不得安居乐业。朕命你前往除之。”王储说:“我绝不能容忍敌人在我南岛肆虐为患。野猪不除,誓不回城!”王储奏毕,即带上五件武器 注 奔赴野猪窜扰之地。
另,也有史籍载,该野猪似乎是大王行猎时所遇。
野猪遇见有造化之人不敢寻衅,向山林之地掸邦木掸逃窜。王储尾随其后。野猪为躲避死难逃进山谷。至今此处仍称为“外温” 注 。
据《缅甸大史》记载,野猪由此继续向西南方向逃窜,渡过伊洛瓦底江。因其身躯庞大,过江时江水竟未能沾湿其肚皮,故将该地起名为“外马素” 注 ,流传至今。古代史籍则载,蒲甘骠绍梯王追杀的野猪在此渡过了江。又据太公王储追杀的野猪身高12肘尺,这与因其身躯庞大渡过伊洛瓦底江时江水未能沾湿其肚皮之说也是不一致的。
野猪沿着外马素继续往前逃窜,来到室利差呾罗附近一岛上。王储尾随至该岛,并将其杀死。后来人们将该岛命名为“外拖” 注 。
王储战胜野猪之后,心中思忖,为追杀野猪,今离家路途十分遥远,若返回太公奏知国王野猪已死,陛下也未必相信。即使将野猪献至御前,国王信了,也只能得到些许现时之利。我年岁已大,与其返回太公享受王储之福,不如出家修行,寻求轮回之利更好。随即在该地出家修行,不久便获得禅定神通。
仙人经常在一石槽中小解,一头小母鹿常来舔喝石槽中的尿水。时日一久,母鹿怀胎,足月生下一女。母鹿本是动物,乍听见女婴啼哭之声,便惊慌逃走。仙人在此人迹罕至之处听见女婴哭声,想必有缘故,前往察看,发现一五官端正相貌俊美的女婴。仙人心中思忖,定是母鹿舔喝我的小解,无意喝下小解中带有的精液,怀孕生下此女的。立誓道:“倘若如我所想是我骨肉,愿我的食指与中指流出乳汁,以便喂养此女。”誓毕,两指顿时流出乳汁,女婴得以吮吸。仙人将女婴收养为女,长大后起名“蓓达莉”。 注
常来侍奉仙人的众神也不断馈赠一些适合少女穿戴的衣物饰品。蓓达莉年满17岁时,仙人思忖:“吾辈仙人罗汉不宜与女流之辈同处一起,若他人瞥见亦不相宜。”为了能让蓓达莉白天在外打水,夜晚才能返回,仙人给了她一个没有钻过眼儿的葫芦,让蓓达莉先将葫芦浸入水中,再用竹筒接无眼葫芦滴下的水,竹筒接满水需整整一天。从此蓓达莉终日在外打水。
以上便是有关太公国王妃之弟从太公来到室利差呾罗的情况。
[1] 今日缅甸中部卑谬之古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