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24章 韩信拜帅【1 / 3】

马踏飞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项羽封侯不公】

刘邦军民一路风尘就进入了汉中,刘邦的封地在汉中,都城设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

刘邦为何把都城设在南郑呢?因为南郑处于关中和巴蜀之间,刘邦可以方便地向关中地区发动进攻,同时也可以利用南郑的地理优势进行防御,巴蜀险要之地易守难攻。

刘邦当上了王爷,从沛县一个小混混,跨越阶层当上了汉王,这为他以后创建汉朝打下了基础,直到现在我们以“大汉民族”而自傲。

当一个国的王,其实和唱戏搭台差不多,唱戏有文武生,国家有文武臣,刘邦要组织自己的“内阁”。

刘邦倚重从沛县跟从的人马,文有萧何任丞相,对于萧何您应该不陌生,“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来源于此,这个故事接下来就会发生。

曹参为副,曹参也是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曹参,字敬伯,沛县人。萧何去世后曹参接替丞相之职,人称“曹相国”。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武将有樊哙、周勃、夏侯婴等人。

刘邦有人格魅力,他在汉中发展时,随后有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加入,一时间人才济济。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刘邦深知手中有粮心不慌的道理,进入汉中后,马上实施了“广积粮,缓称霸”的计划,派人安抚人心,组织生产。

汉中多丘陵山脉,刘邦就采取“老虎吃蚂蚱”的办法,让军民一起开发出许多边角地,基本做到了“千里无闲田”的标准。

这边刘邦忙着抓农业促生产、丰盈国库,积极整训军队,积蓄力量。那边项羽也没闲着,项羽在干嘛呢?项羽在忙着打压对他不满的诸侯。

原来项羽在大封诸侯的时候存有私心,凡是跟随他进入关中的诸侯都分到了一块好地。

凭心来说,封功臣这事确实难办,凡是涉及到个人利益,人们都会争得头破血流。何况项羽还有偏心,这就留下了纷争。

凡是项羽看着不顺眼,平时又不给项羽烧香的诸侯,项羽让他们挪挪窝,剥夺其原有的丰腴之地,让他们去贫瘠之地。

比如刘邦是第一个,第二个是韩王成,也就是张良的领导。韩成一直留守阳翟(今河南禹州市),没有跟随项羽进入关中。

项羽认为韩成不是自己人。项羽的标准是,凡是随他进入关中的,视为与他一起打天下,视为自己人。

韩成没有跟随项羽进关中,在项羽进入咸阳后,为了封王,韩成这才急急忙忙带部队赶到了项羽身边。

当时范增为项羽出主意说:“贤侄,你让韩成把张良调离刘邦身边,你不觉得张良辅佐刘邦是如虎添翼吗?”。

项羽点头称是,于是就让韩成(人称横阳君),以韩国国务繁忙为由,让张良马上回去处理公务。

张良无奈,这才有了“栈道前”和刘邦辞别这一幕,也就有了张良临别为刘邦献上“火烧栈道”这一计。

过后项羽没看出“火烧栈道”其中的奥秘。不过张良的计谋骗不了范增,范增就对项羽说:“火烧栈道这是张良的计谋,贤侄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项羽没把范增这句话放在心上,原来当时项羽正恼怒韩成没及时把张良调离刘邦身边,让张良火烧了栈道,项羽把气发泄在了韩成身上。

回到彭城,项羽以韩成无战功为由,废王为侯。〖成无军功且良从汉王为由,废为侯〗

需要注意一点,项羽封诸侯到火烧栈道前,项羽已经封韩成为韩王,封地如旧。结果回到彭城,经范增一提醒,项羽越想越生气,恨韩成没把张良及时招回,于是将韩成降为侯,还不解气,过了两天干脆把韩成杀了。

收拾完韩成,项羽回头对齐国大将田荣下了手。项羽为何要收拾田荣呢?

项羽这人睚眦必报,他叔叔项梁在被秦将章邯追击时,曾让田荣带兵相救,结果田荣没有出兵,致使项梁遇害,项羽就把这仇恨记在了田荣头上。

项羽要报复田荣,为给田荣难堪,项羽要把齐国一分为三。项羽的目的就是削弱齐国,你田荣觉得齐国强大不听指挥,我先把齐国分割成三个小国家。

齐王田市是田荣拥立的(田市是田儋的儿子),项羽就把田市改封到胶东,号胶东王,都即墨。

余下的齐国地盘,由齐国大将田都继任为齐王。田都封王是因为他带兵跟随项羽进入了关中,田都分了一大块原来的齐国土地。

田安带兵曾连克济北多座城池,又投降了项羽,被项羽封为济北王,都博阳。

注意:这几个人都和田荣有亲戚关系,项羽就是要制造矛盾让他们内斗。

论对齐国的功劳田荣最大,结果项羽给田荣难堪,别人都封王,就是不封田荣为王,气死田荣。

搁谁谁也不干。田荣大怒,扣下田市不放,不许田都接收齐地,这样一来田荣和田都就打在了一起,结果田荣打败了田都,田市趁乱逃脱,逃到了彭城。

这倒成全了田荣。“项羽你不封我为王,老子自封为王。”

公元前206年秋,田荣宣布独立,自封为齐王。

这时田荣得知彭越发展起了一支队伍。彭越这个人前面提过,他曾帮助刘邦攻打昌邑,之后二人辞别。

一晃两年过去了,彭越逐渐发展壮大,田荣相中了彭越这支队伍,于是派人给彭越送去了将军印,自此彭越就归顺了齐王田荣。

田荣是项羽封侯后,第一个站出来叫板项羽不公的人。看来田荣比刘邦牛批,刘邦被贬封汉中不敢吱声。

不过二人有实质上的差别,刘邦隐忍只是暂时的,刘邦能忍一时之辱,是为了将来一冲飞天。

还有一个人对项羽封侯不满意,此人就是原来的赵国将军陈馀。

项羽封诸侯时,把张耳封为了常山王,管辖赵地,定都信都,后改名襄国(今河北邢台市)。项羽让原来的赵王歇挪屁股去代地为王,仍号赵王,定都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一带)。

注意:项羽封侯时,使用的手法是让“王”手下的将军,来瓜分旧“王”手中的资源,目的就是拉拢将军为他所用,借机削弱旧王的权力。

张耳当了常山王气坏了陈馀,当时陈馀被项羽封了个侯,侯在王之下。陈馀只管辖南皮的三个县,比张耳权力差多了。

这时有人拱火道:“老陈,你曾经和张耳平起平坐,现在你看人家张耳被封为了王爷,再看你,只是侯爷,一块打拼天下,结果却不一样,项羽分配不公啊!”

陈馀本来就有气,前有张耳收其印信的余怒,加上一些人的拱火,陈馀决定教训张耳。

找谁帮忙呢?陈馀心想我只有三个县的武装力量,和张耳死磕岂不是找死吗?

张耳就想到了田荣,田荣不是和项羽闹掰了吗?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张耳就派谋士夏去游说田荣,说项羽封侯不公,把将军封为王,分给好地方,把原来的旧王迁到不好的地方。

你看项羽把张耳封到好地方,把赵王歇封到苦寒之地,项羽大封天下应该公平公正,他却反其道为之,希望齐王借我一支队伍,助我消灭张耳迎回赵王……

田荣正想联合赵国对付项羽,这正是打瞌睡有人送枕头,田荣做了个顺水人情,发兵助陈馀攻打张耳,结果张耳不敌陈馀,弃城而逃。

陈馀就把赵王歇从代地又迎了回来,复立赵王歇为赵王,赵王歇对陈馀感恩戴德,拜陈馀为丞相,将代地封给了陈馀,封陈馀为代王,号成安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