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万松院,今改名莲华院;在天王寺之南。翦黄杨作径,两旁篱屏颇整。寺中方庭中有小土山,翦松树数株,蟠屈有致。汪使「旧录」称「万松院僧不羁与天王寺僧瘦梅及宗实相倡和」;今瘦梅、不羁皆化去。不羁徒二人:一曰德叟,今在莲华院。一曰元仁,字东峰;别开院于北山名护岳上,仍名万松院,年五十余,亦能诗。
兴禅寺,在圆觉寺北小径中。寺甚小,庭中黄杨、松、桂甚多。僧了道,旧时圆觉寺国师喝三之徒;能诗。
广德寺,在莲华院之南。寺亦甚小,花木颇丽。东望山椒林麓,郁然如深山。僧名灵源,弟子名笑崖。相近有建善寺,有僧兰田,能诗。
石虎山天庆院,僧梁天名智津,亦能诗。山在赤平村。
万岁岭,在万松岭东大道之北。石碑立阜(以上在首里)。
官制品级,略彷中国,分为正、从九等;大僚重职,亦有加官协理。大小官,皆领地方为釆地。王弟、王叔、国相,皆称某地王子;领一府者,称某地按司(旧制:每府一按司莅治之,权重兵争。尚真王改制,令聚居首里,遥领其地。岁遣察侍纪官一员知其府事,岁终上其成于按司)。王舅、法司及紫巾官,称某地亲方。三品以下黄帽官,皆称某地亲云上;未有地方者,称某里之子亲云上、或称某筑登之亲云上。从六品叙德郎、从七品叙功郎,皆称某椗亲云上。八品红帽官,称某里之子;领地方者,称某地里主。九品红帽官,称筑登之。未入流,称某子:皆不称姓名也。
冠服,国王侧翅乌纱帽,盘金朱缨,龙头金簪;蟒袍,带用犀角、白玉,皆如前明赐衣制。王妃,凤头金簪。宫人亦分为五等,约百人。命妇头簪,皆视其夫品秩。
正一品,金簪,彩织缎帽,锦带,绿色袍;从同。正二品,金簪,紫绫帽(有功者,赐彩织缎帽),龙蟠黄带(有功者,赐锦带),深青色袍(下至八、九品朝服皆同);从,金花银柱簪,余同。正三品,银簪,黄绫帽,龙蟠黄带;从同。正四品,簪、帽、袍同三品,龙蟠红带;从,同。正五品,簪、帽、袍同三品,杂色花带;从,同。正六、七品,簪、袍同三品,黄绢帽,带同五品;从,同。正八、九品,簪、袍同三品,大红绉纱帽,带同五品;从,同。杂职,簪、袍同三品,红绢帽,带同五品。里长、保长,铜簪,蓝袍,红布帽或绿布帽。廕生、官生,簪、帽、服、带同八品。外有青布帽,百姓头目戴之。
凡官员外衣,长过身;大带束之腰间,提起三、四寸:令宽博,以便怀纳诸物————纸夹、烟袋皆自贮胸次,以时取用。大僚、幼童,无不皆尔。贱役执事,则反结其袖于脊上。幼童,衣袖胁下令穿露三、四寸许;年长,薙顶中发,即缝属之。僧衣,两胁下皆穿;其他皆连衽,无隙漏处。首里人衣,年小者皆用大红为里,外五色紬锦;亦反覆两面着之。官员,紬缎作衣,诸色不禁。每制一衣,须大缎三丈五、六尺,其费殆倍于中国云。
女人外衣,与男无别。襟皆无带,名之曰衾;披身上,左右手曳襟以行。前「使录」云:『男妇皆无里衣』。今贵官里衣,亦有如中国者。贵家衣襟上,即本色紬纱作鳞比五层状。男衣无是比,甲背后下垂处或作燕尾形。
寝衣,比身加长其半;有袖及领,厚絮拥之。国人呼衣曰衾,此则衾又如衣也。
各色锦帽、锦带,本国皆无之,闽中店户另织市与之。本国惟蕉布,则家家有机,无女不能织者;出首里者,文采尤佳。自用,不以交易也。
国王乌纱帽,双翅侧冲,上向;盘金朱缨结,垂颔下三、四寸许;盖前所赐旧制也。云有皮弁为朝祭之服,而未之见。
帽,糊纸为骨。帕蒙之式,如僧毘卢帽,中空无顶,绢方幅覆髻之半,口互交。前檐着额处,鳞次七层;后檐十二层。彩织帽以下,紫最贵、黄次之、红又次之,中又以花素为等别;青、绿帽为下。
片帽,皆以黑色绢为之。漫顶,下檐作六棱,寒时家居帽;医官、乐工及执王宫茶灌之役,薙发如僧者皆戴之。
笠,多以麦茎为之。亦有皮笠,外加黑漆而朱其里。
短髻簪,长三、四寸许;已冠,去顶中发者簪之。花头圆柱,亦有方柱、六棱柱。金最贵、金头银柱次之,银又次之;铜为下。
长簪,长尺余;妇人、幼童大髻者簪之;亦以金、银三品分贵贱。民家女簪,皆以玳瑁。
衣皆宽博无后,交衽。袖大二、三尺,长不过手指。右襟未作缺势,无衣带;多以蕉布、蕉葛为之,綦文间釆。男女衣皆同呼之曰「衾」。
大带,长一丈四、五尺,宽六、七寸,蟠腰间三、四围。杂花锦地为贵,大花锦带次之,龙蟠黄地、红地者又次之;下者皆杂色花带。
袜,或布、或革,短及裸以上;向外,中线开口交系之。近足指处,别作一窦栖,将指以着草靸中。
靸,以细席草编成。前有一绳,界大指之间,踵曳以行。男女皆着之。
首里四大姓:向、翁、毛、马。向氏,即国王尚氏之别族,少远则称向以别之,故世世不与王家通婚姻。其本国人与王家婚姻者,惟翁、毛、马三家,世为王舅、法司。今现为法司者三人:马献图、翁自道、向圣■〈广外〈羽上食下〉内〉;国丈毛邦秀(今王尚敬之外祖;王妃,则马氏也)。
久米三十六姓,皆洪、永两朝所赐闽人;至万历中,存者止蔡、陈、梁、金、林五姓。万历三十五年续赐者,阮、毛两姓。每姓子孙,皆不甚繁衍。余寄籍起家,贵显者多有;然非赐姓之旧也。
国中人入仕宦者,惟首里、泊、那霸、久米四村之人;余皆村户。其略识国字者为酋长,曰掟(土名山巴归);奉文檄,调遣村民任徭役。其次为保长,曰作事者(土名山劈姑),皆任下役;戴青、绿帽,终身为之,不升迁也。
首里、泊、那霸三村,民曰「仁也」。仕宦子弟未仕,呼为「子」。子薙顶发,陞筑登之,即登仕郎;次名筑登之座,为登仕佐郎。又有名大笔者、副笔者;大官笔者如中国之笔帖式。又有名若笔者,如中国之官生,佐理村县大小诸事,未入仕。其入仕者,授地为筑登之亲云上,以渐升迁至察侍纪官(此为平民子弟入仕之始)。
世官子弟,呼为里之子,盖言公子也;土名察度奴示(土音读察度二字如「里」字、奴字如「之」字、示字如「子」字)。年小者为内使佐郎,名里之子口;供内役,亲侍从。年过十五至十八,薙顶中发,易小髻,即不复入;授地,为里之子亲云上,以渐升至亲方(此为宦家入仕之始)。
久米村,皆三十六姓闽中赐籍之家。其子弟之秀者年十五、六岁,取三、四人为秀才;其十三、四不及选者,名若秀才,读书识字。其秀才,每年于十二月试之;出「四书」题,令作诗一首,或八句、或四句。能者,籍名升为副通事;由此渐升至紫金大夫(紫金大夫,亦称曰亲方;此为久米弟子入仕之始)。
釆地(禄):王叔、王孙、勳旧大臣,皆授一府或二府为釆地;大夫以下有功者、三十六姓世袭者,皆授一县为釆地。初赐者,世其禄,长子承受。其自致爵位所授采地,官已即除。岁收其地所出三分之二————如田一顷出米一百石,耕夫收五十石、禄主收五十石;禄主五十石内有公费、杂派等一十,除此外,实收三十余石,约当三分之二也。鸡、豕、薪樵之数,以米石多少为准;以时取之。其釆地之人来受役者,视官秩为多寡:国相、法司十六人,紫金大夫十一人,紫金官十人,黄帽官四人,红帽官二人;皆月更。
十一月,录秧皆出水,科秧分艺。大雨时行、雷震发生,蚯蚓鸣,气候如春;北风间作,亦不甚凛冽。十一月下旬,遣加谒者一员、察侍纪官二员分巡各村劝农,月余始归。六月中,大飓屡作,海雨横飞,果实皆落;岁以为常。非收获早毕,必多拔禾之患。故其国秋耕、冬种、春耘、夏收者,一就雨泽之利、一避台飓之害。经年温燠,理宜雨熟;而六月后皆旷田不事者,以此。
历奉正朔,贡使至京,必候十月朔颁历齎回;及至国,巳踰半年。故国人设司历通事————官秩七品,豫推算,造历应用;历面书云「琉球国司历官谨奉教令,即造选日通书权行国中,以候天朝颁赐官历,共得檩遵」。一王正朔,是千万亿年「尊王归化」之义也。
冬至、元旦,国王皮弁执珪,先拜岁德(随岁德所在之方向拜之),乃北向遥贺皇上万万岁,三跪、九叩。礼毕,始登殿受百官贺。礼如明制:就班,一揖,跪,三拜,兴;一揖,跪,又三拜,兴;又一揖,礼毕:皆用乐。每月十五日,久米大夫以下朝王,赐茶、酒;本国诸臣,则止赐茶。
上元,国王登殿受贺;礼同元旦。
皇上万寿圣诞,王率陪臣北向祝,如元旦礼。
国王诞日,登殿受贺;礼如上元。各官升迁,俱于此日计功定爵。
辨岳,行香、国王登位、受封,皆亲祭。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国王斋戒,举行祭山海及护国神;或遣官行礼。辨岳之神,名祝祝;乃天孙氏第二女也。神墙四周,丛木尤攒密。小门内拒,南向。门外,木亭二所。左旁有小石塔及石灯案,左右各五。入门内,石磴北屈而东,数十阶级。至顶,无所有,石鑪上炷香数十枝而已;此为祭本山神处。本亭前,平地方广,南向见海。东南方有一石鑪,炷香,为祭海神处。国中凡丛木蒙密、短垣四周,有小门内拒者,皆名岳————如中国土地之神;村村皆有之。
崇元寺、先王庙,春秋二祭,或亲祭、或遣官,三日斋。乐俱用「天孙太平歌」,歌祖宗功德神灵历世绵远之意。
圆觉寺,本宗香火,有时祭、有月祭(名兰盆祭),三日斋。忌辰,有特祭。朔、望,献茶。天王寺、天界寺,礼同。
圣庙,春、秋二祭。康熙五十八年正月,紫金大夫程顺则启请祭孔子,用太牢;祭启圣公,用少牢。其爵、帛、粢盛、笾豆之数,具图载之。其祭品,本国所无者,皆以土产代之。祭期前三日,与祭者皆斋戒。前一日,演礼省牲。丁日,王遣紫金大夫丑时祭启圣祠、遣法司官寅时祭圣庙,皆行三跪九叩首、饮福、受胙礼。是年二月,始行此礼。自此以前,以紫金大夫或长史官为主祭,行八拜礼,不行饮福、受胙礼;惟焚楮,不用帛,又无斋戒、省牲:礼似太简。故启请今礼如仪。
蜡祭,每年五月、六月各地方收获后,举行报赛田神诸礼。「中山世监」云:『古初,未知稼穑;阿摩美久初分,种粟、菽于久高岛(姑达佳)、知念、大川、玉城诸处,春稻秋熟。至今在所,春、夏四度祭神;二月,久高;四月,知念、玉城:是为报本返始之大祭也』。
请雨,每于十月垦种后,先三日斋,各官皆诣龙王殿及天尊庙拜请;又请龙王神像升龙舟,至丰见城,设雨坛拜请。旱甚,国王亲诣崎山雩坛躬祷,或诣雨城(在玉城村内)躬祷。首里圆觉寺及波上护国寺,皆令僧众人祈祷。
凡跪拜,皆合掌膜拜,伏地;久之乃起,搓手为敬。妇女拜,先双手左右三拂;膜拜、叩首,与男礼同。见舅姑、尊长始行之,平行无交拜等礼仪也。
凡拜佛,先膜拜,一叩头、四拜,手九拂;再叩一首,起立,又三十三拂。父兄代病者许愿求神者,共三百三十三拂。
圣庙,在久米村泉崎桥北门,南向。进大门,庭方广十余亩,上设拜台。正堂三间,夫子像前又设木主,四配各手一经。正中梁上,亦摹御书「万世师表」四大字榜书;前使汪、林各有记书木牌上,立左右。康熙十三年立庙,尚未有学。康熙五十六年,紫金大夫程顺则因学宫未备,取汪、林二公庙记之意,启请建明伦堂;又于堂中近北壁分小三间,奉祀启圣并四配神主。五十七年秋七月起工,冬十月告成。明伦堂左右两庑,蓄经书籍文略备。国王又命紫金大夫程顺则刊刻「圣谕十六条」演义数节,月吉讲之。旧例,以紫金大夫一员司教,每旬三、六、九日诣讲堂稽察诸生勤惰,兼理中国往来贡典并参赞大礼;又于久米内大夫、都通事、秀才诸人中择文理精通者一人为讲解师,又择句读详明者一人为训诂师。讲解师岁廪十二石,设学于启圣祠内,以教通事、秀才之成业者;训诂师岁廪八石,设学于上天妃宫,以教七岁以上之初学者(首里亦有乡塾三所。其外村小吏、百姓之子弟,则以僧为师。皆学国字,有草书、无楷字)。棂星门内,庭中有石碑,大夫程顺则记。顺则又有「庙学纪略」,记建庙兴学颠末并讲解、训诂师姓名甚备。大夫蔡文溥有「中山学校序」;文溥,康熙二十五年入学读书生之一也。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使臣汪楫、林麟焻代题远人向化,求遣子弟入学读书。二十五年,尚贞王遣官生梁成楫、蔡文溥、阮维新入国学读书。二十七年九月,入监;上为特设教习一人————福建郑某教习一年、宁波徐振教习三年,徐振议叙以州同即用。官生三人,皆照都通事例,日给鸡一、肉二斤、茶五钱、腐一斤,椒酱、油菜等俱备。每年春、秋,赐锦缎袍褂、纺丝紬裤各一,凉帽一,靴袜各一双;夏,赐纱袍褂、罗衫裤各一;冬,缎面羊皮袍褂、绵袄裤各一,皮帽、皮靴、绒袜、被褥俱备。从人皆有赐。每月纸墨、朱笔银一两五钱:皆鸿胪寺关给。二十九年,贡使耳目官温允杰、正议大夫金元达到京,国王请遣官生归国;赐宴,各给赏云缎、紬布等物,乘传遣归。
中山世系:舜天、舜马顺熙、义本,凡三传,共七十三年。英祖、大成、英慈、玉城、西威,凡五传,共九十九年。察度、武宁,凡二传,共五十六年。思绍、尚巴志、尚忠、尚思达、尚金福、尚泰久、尚德,凡七传,共六十四年。尚圆、尚宣威(尚圆之弟,摄国事六阅月)、尚真、尚清、尚元、尚永、尚宁、尚丰、尚贤、尚质(尚贤之弟)、尚真、尚纯(为世子时先卒)、尚益(尚纯之子)、尚敬。
中山风俗,已见「前录」。兹役久淹,见闻尤核;略为诠次,以备采风。
正月十六日,男妇俱拜墓。女子于岁初,皆击球为戏。又有板舞戏,横巨板于木桩上,两头下空二、三尺许,二女对立板上,一起一落,就势跃起五、六尺许,不倾跌欹侧也。
二月,麦穗祭,国中同日祭麦神。此日妇女不作女红,男不事田野(麦、榖四祭皆同)。十二日,花朝;前二日,各家俱浚井,女汲井水洗额,云可免疾病。
三月三日上巳,家作艾糕相饷遗。官民皆海滨禊饮,又拜节相往来。此月中,同日又祭麦神,谓之「大祭」。
五月五日,竞渡龙舟三(泊一、那霸一、久米一)。一日至五日,角黍、蒲酒同中国;亦拜节。此月稻穗祭,选吉;同日祭稻神。此祭未行,稻虽登场,不敢入家。明夏册使子阳「使录」云;『国中神有女王者,王宗姊妹之属,世由神选以相代。五谷成时,女王渡海至姑达佳山,采其榖穗成熟者嚼之,各处乃敢获。若未尝先获者,食之即毙。故田间绝无盗采者』。
六月,稻大祭,选吉;同日祭稻神。又有六月节,国中蒸糯米为饭,家家相饷;此日亦不作女红、不事田野,同上四祭日。此月有月之夜,士民皆拔河争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