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9]清新:此指描绘田园风光的诗。
【鉴赏】此曲描写隐居生活,抒写归隐情怀。
第一曲〔雁儿落〕,写作者的归隐之因。开头两句“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这主要说明大好时光的短促,引出作者的触景伤情。三、四两句“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感叹世态冷暖。这曲概括写了人生无常,世态冷暖,集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满,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二曲〔得胜令〕,主要歌颂隐居的田园生活。“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说的是离开闹市到宁静的田园中去,表现出了作者归隐田园的急切心情。农桑之余,效仿古贤,读书写诗,悠然自乐。“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是因为陶渊明超尘脱俗,淡泊无为,和作者的志趣相投;“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的痛苦心理。
此曲语言平易流畅,具有一种天然纯真的美感,与作者隐居生活的闲适心境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界。
赵显宏
〔中吕〕满庭芳
渔
江天晚霞,舟横野渡,网晒汀沙[1]。一家老幼无牵挂,恣意[2]喧哗。新糯酒香橙藕芽,锦鳞鱼紫蟹红虾。杯盘罢,争些醉煞,和月宿芦花。
【注释】
[1]汀沙:沙滩。
[2]恣意:纵情,尽情,任性。
【鉴赏】此曲是对悠然自乐的渔村生活的具体描绘。
曲子开篇,“江天晚霞,舟横野渡,网晒汀沙”,作者就描绘出了江畔渔村最美丽、最动人的景色:在那夕阳西沉的江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天公堆起了朵朵晚霞,像极了盛开的红似火的江花;野渡口处只有渔舟闲系在那里随风摇晃,渔网在沙滩上铺开,等待着夜风的吹拂。随着夜的到来,江边野外一片寂静,美不胜收。
接下来“一家老幼无牵挂,恣意喧哗”两句,通过动态描写,描绘了渔民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全家老幼其乐融融的场景。新酿的米酒、刚摘的甜橙、新挖的嫩藕芽、闪着锦缎般光泽的鲜鱼、肥美的螃蟹、鲜红的大虾,散发出各自的迷人香味,等待着劳累一天的主人们大快朵颐。这是一组叠句对,“新糯酒”对着“锦鳞鱼”,“香橙”、“藕芽”分别对着“紫蟹”与“红虾”,字里行间色香味俱佳,不用再多着墨,渔家丰收之后自给自足的陶然自乐的情景就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了。
〔中吕〕满庭芳
樵
腰间斧柯,观棋曾朽[1],修月曾磨[2]。不将连理枝[3]梢锉,无缺钢多。不饶过猿枝鹤窠[4],惯立尽石涧泥坡。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
【注释】
[1]观棋曾朽:晋朝时有一个叫王质的人误入仙境,当时并不知情的他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地上,观看两人下棋。看完后,斧柄已经腐朽了,王质这才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仙。
[2]修月曾磨:古代传说月亮是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3]连理枝:指枝枝相连的两棵树,比喻夫妻之情或手足情深。
[4]猿枝鹤窠:猿猱、飞鹤不在有人居住的地方的禽兽。
【鉴赏】此曲对避世而居的飘逸不凡、高洁正直的形象的描写和赞美抒发了作者蔑视名利的清高的情怀。
首句“腰间斧柯”开门见山,一个腰间插着斧子、樵夫打扮的主人公直接出场。下面两句“观棋曾朽,修月曾磨”,是说这位樵夫非同一般,他那把斧子曾因为看别人下棋而朽烂。表面上看似写斧,实际上却是喻人,突出了樵夫的不同一般,非凡夫俗子。
以下四句,写这位樵夫的善良质朴和不惧艰险、迎难而上的品德。他不仅勇敢、善良,而且还具有脱俗、高洁的精神境界。作者在平实的叙述之中巧妙地进行了深刻的刻画,“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是说这位观棋修月的樵夫对连理枝十分爱惜,不愿砍削,这绝不是因为斧刃无钢、卷缺迟钝,这是从樵夫的内心活动描写他的纯洁善良;从动作入手,着意于樵夫的性格刻画,显示他刚强正直、不避艰险、知难而进的英雄本色。
最后“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三句,意在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意思是说这位樵夫看破了世情冷暖,从世俗的名利中挣脱出来,甘愿到远离尘嚣的“云外”放开胸怀,放声歌唱,过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这是全曲的升华,是作者的社会理想与审美理想的最高境界。
〔中吕〕满庭芳
耕
耕田看书,一川禾黍,四壁桑榆。庄家也有欢娱处,莫说其余。赛社处王留[1]宰猪,劝农[2]回牛表牵驴。还家去,蓬窗睡足,一品待何如?
【注释】
[1]赛社处王留:赛社,指一年收成后,村民们杀猪宰羊,祭祀田神。王留,与下句牛表均为元曲中常用人名。
[2]劝农:指一年春耕之始,在田间地头举行农耕的仪式。
【鉴赏】此曲是对农村世俗生活的乐趣的刻画描绘,表达了作者悠然自乐的旷达心境。
首句“耕田看书”,揭示出了主人公是位文人农夫。接下来“一川禾黍,四壁桑榆”,真实地描绘出主人公眼中的农村常景。接下来两句重在写情,道出了“田家乐”的主题。寥寥数句就囊括了篇中全部景物,粗线条地勾勒出了一幅速写图,但摄入他眼中的却只是脱尽了书生气的农村常景与乡间俗习,显然作者在这里有意追求的只是“俗”、“实”二字,从俗中见乐,从实中求美。最后“还家去,蓬窗睡足,一品待何如”三句,劳累了一天的农夫回到家里,吃饱喝足之后,在柴草编织的门窗下一觉睡足,倦意顿消,这真是神仙般的生活,把农家的欢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全篇内容突然拔地而起,体现了作者对于王侯将相的蔑视,加深对曲子主题的理解。
此曲夹叙夹议,平凡之中寓真情,表现了作者诙谐幽默、个性达观的特征。
〔中吕〕满庭芳
牧
闲中放牛,天连野草,水接平芜。终朝饱玩[1]江山秀,乐以忘忧。青箬笠西风渡口[2],绿蓑衣暮雨沧州[3]。黄昏后,长笛在手,吹破楚天[4]秋。
【注释】
[1]玩:欣赏。
[2]渡口:指河岸水边设有摆渡的地方。
[3]沧州:代指隐者居住的地方。
[4]楚天:南方的天空,因楚国在南方而得名。
【鉴赏】此曲是对放牧生活的闲适的描写。按常规说法为“渔樵耕读”,这里不写“读”,而写“牧”;更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逍遥与乐趣的热爱。
首句“闲中放牛”引领全曲,点出主人公是位农夫,放牧乃是其农闲之事。以下都是放牧时的所见、所感、所为。“天连野草,水接平芜”,是主人公所见之景。青青的牧草和远处的天边连成一片,清凉的绿水衔接着辽阔的原野平滩,境界阔大而清新。“终朝饱玩江山秀,乐以忘忧”,写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主人公从早到晚沉浸在对辽阔秀丽山河的欣赏之中,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早就忘掉了人世间的一切烦恼。“青蒻笠西风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为一组对仗精巧的叠句对,以箬笠、蓑衣的特定装束,西风、暮雨的特定时节,渡口、沧州的特定环境,将曲中牧人形象塑造得生动逼真、丰满具体,突出了放牧生活的悠然自得。一幅黄昏牧归图至此跃然纸上,淋漓尽致地将隐居放牧生活的闲适情绪表达出来。
此曲画面清秀,形象生动,风格飘逸,情景交融,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