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法华灵验传卷上【1 / 3】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法华灵验传有大唐蓝谷沙门慧详所撰弘赞传十卷。大宋朝四明沙门宗晓所撰现应录四卷。又有本朝真净国师所撰海东传弘录四卷。今历览此三传。抄录其中最为奇特事。合成二卷。以劝发后来。两卷合百七奇异。

观识沙门释 了圆录

园苡呈祥(苡音以。香草也)

法师鸠摩罗什。此云童寿。龟(音丘)兹国人。七岁出家。日诵千偈。其母携至月支国。见一罗汉曰。此沙弥年至三十五。当大弘佛教度无数人。每唯其言。一日谓曰。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唯尔之力。时符坚据关中。太史奏云。有德星现外国分野。当有大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罗什。将非是耶。即遣吕光率兵伐龟兹国。光既获什。回至凉州。闻符坚为姚苌所害。乃据关外僭号后凉。苌崩。子兴袭位。庙庭俄生连理树。逍遥园葱变为苡。以为祥瑞。遂伐吕光。迎什入长安。待以以国师之礼。兴於逍遥园引诸沙门听什讲说。辩通华夏。览旧经与胡本乖误。以弘始八年於草堂寺与僧(音略。利也)等八百余人。更集四方义学沙门二千余人。对旧经考校。译此妙法莲华经一部七卷。什曰。所译法华等经幸共流布。若所译无谬。愿焚躯后舌不焦烂。言讫而终。至於阇维。舌界不灰。委见梁僧传及南山感通传。韦天人曰。什公聪明善解大乘。彼自七佛已来传译。得法王之遗寄也。俗以陷戒为言。此不须疑。什位三贤。非悠悠者也。 出弘赞第二卷及现应录上之一。

天花现瑞

梁武帝潜龙时。宅尝七日七夜放光。帝曰非我所居。乃舍为寺。名为光宅。勑法云法师为主。云师。义兴阳羡人也。生时云气满室。因以为名。七岁出家。更名法云。云年在息慈雅尚经术。於妙法华研精累思品酌义理。始末昭览。垂名梁代者也。尝一寺讲散此经。忽感天华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于堂内升空不坠。讲讫方去。有常供养僧学法云师日夜发愿。望得慧解。忽梦一僧云。云公灯明佛时已讲此经。那可卒敌也。又夷陵县渔人於网中得经一卷。是泥洹四法品。末题云。宋元徽二年王宝胜造奉光宅寺法云师。以此勘之。元徽二年云公年始十岁。寺无光宅。此乃灵瑞预彰也。

妙字始成便生胜处

隋开皇中有僧慧超。立行卓尔。常诵法华。有一弟子年至志学病死齐。去泰山不远。超往焚香具述来意。木偶人忽发声言。师戒行精苦。所问敢不咨白。遂引至府君前。超白曰。弟子今在何处。君曰。在此。未有生处。超曰欲与相见得否。君即使领东行数十步。果得相见。因问苦乐如何。弟子曰。但被拘系亦无苦乐。念生处未定。愿师升济之。师曰作何功德。弟子乞造法华经一部。设斋一百员。师既归。即书经饭僧。事讫复谒府君。相接如先。师陈所为。君曰。弟子师写经题妙字始成。便生胜处。师曰生於何处。君曰还生齐郡王武家为男子。待三岁可往觅之。超过三年即往问言。檀越之子欲得相见。王氏抵拒不言有子。师具说府君之言。其妻在室语夫曰。法师灵感若此。可使见之。即抱儿子安限外。儿一见师走入怀抱悲泣良久。及年长大。志愿出家还事超师。 灵瑞集。又出弘赞传第十及现应录。

题目才写已脱冥司

隋释行坚。常修禅观。节操严甚。因事经游泰山。日夕入岳寺度霄。藉蒿草於庑下端坐诵经。可一更。忽见其神衣冠甚伟向坚合掌。坚问曰。世传泰山治鬼是否。神曰弟子有之。坚曰。有两同学僧已死。今在否。神问名字云。一人已生人间。一人在狱受对。师往见之。神遣使引入墙院。见一人在火中呼号。形变不可识。而血肉焦臭。坚不忍观。即还庑下复与神坐。坚曰。欲救是僧得否。神曰。可。能为写法华经。必应得免。坚去。急报前愿。经写装毕。赍而就庙。神出如故。以事告之。神曰。师为写经题目。彼已脱去。今生人间。然此处不洁。不宜安经。愿师还送人寺中供养。 大宋高僧传。又出弘赞传第十及现应录。

第一段 序品

唱题之顷地狱皆空  买纸之时天堂已化  国王布发  天帝赐金

唱题之顷地狱皆空

左监门校尉李山龙。凭翊人也。唐武德中暴亡。过七日乃苏云。初被一使追至阎王殿前。见囚徒数千。王问龙曰汝作何福业。答曰诵得法华经二卷。王称大善。即命敷座请诵之。龙唱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王曰且止。龙便下座。顾诸囚徒皆乘空而去。王称诵经之力使闻者皆得解脱。王即遣龙再生。又勑使者引游诸狱。令见铁城镬汤等事。使者曰。汝今得脱皆经之力。汝归当设我食。龙即许之。既苏乃见亲属经营殡具。即遣备食於水边。忽见三人谢曰。君不失信。言已而隐。 出太平广记。

买纸之时天堂已化

洛州洛阳人河玄玲。龙朔二年终於京师。冥司遣为主簿。鳞德中玲乡人死。之冥道与玲相见。玲问乡人君何至此。答曰被追至此。玲云。我见案主逗留。君枉来也。放君还去。乡人别玲将出。乃见同村妪谓乡人曰。君至此。岂不观我受苦处耶。便见镬汤涌沸烹煮罪人。妪曰。君可语我夫。为我造法华经一部。脱蒙见许。却后十日君可报我於村南水头。乡人既苏。乃即唤其夫令为写经。其夫急与买纸付人令写。乡人至前期日往到水边。乃别见他妪谓乡人曰。君是前所嘱写经者乎。乡人曰是也。妪曰前者妇人夫为买纸之日已往生天。所以不获赴期与君今日相见。故留言嘱令我报君。言毕遂不获见也。 出弘赞第十。

国王布发

大智度论云。昔天竺国有一阿兰若比丘名摩诃罗。其国王尝布发掩泥令比丘蹈过。又有比丘来白王言。此人不多读经。何以大供养。王言。我曾一日夜半欲见此比丘。即往其所。见此比丘在窟中读法华经。有一金色光明人乘白象。王合掌供养。我方亲近彼即灭没。我问大德。以我来故。金色光明人灭何耶。比丘言。此言徧吉菩萨。徧吉自言。若有人诵法华经。我当乘白象来教导之。我读是经。徧吉自来矣。徧吉即法华经中普贤菩萨也。我闻是已礼足而退。是故我今常当供养。 出弘赞第九及现应录第一卷。

天帝赐金

清信士阴明观。丹阳小邹村人也。少年曾经出家。无他行业。诵法华经一部。后遂还俗兼有妻子。家业农功。或被宫驱役。或居家力作。生业甚贫。衣食不继。口恒诵经不曾暂息。除寝食祇承官私人事之外皆不弃日。在后忽於夜中闻空中有人唤阴明观阴明观。唤甚分明。观起应诺。空中人又曰。汝起。我与汝金宝。宝在村南田东头大黄莲树下。汝可往取。观怀欣即起。呼其子持火及锹镢共往田中。子见父将往。犹怀疑恨曰。那得忽尔夜中取金。阿翁狂颠。父固跋去。及至树下掘凿。了不见金。儿又谏父。须臾之顷闻空中声曰。可更近前。依言而取。果有所获。因此生业用展无复贫寒之弊。村乡怪其引用异常。疑有他故。观乃具向父老说之。弥勤诵习。 出弘赞第八。

第二段法说周 方便品

亡妇生天  神人指路  莲开腊月  佛记天宫

亡妇生天

陈法藏。雍州万年县霸曲人也。身为供膳。贞观十八年。洛州上番去。后妻亡下番。回首离本住村可十余里路。逢亡妻。妻云我今已死经於数日。须臾之间。藏忽见八九家如贫人宅。藏坐一间。偏次屋少。时其妻被唤将去。藏随后者。见妻被牛头狱卒铁叉贯之。内镢汤中骨肉分散。叉出还活。如是七返讫放来相见。形容顿恶。语藏云。与君为后妻。前妇自死。非妾所害。君[袖-由+莫]内有五百钱。家中有牛可直千五百。至家谘阿婆。努力为妾写法华经。妾即得离此苦。将妾此语谘请阿婆。藏归启母。卖牛恰得千五百。即唤经生买纸。藏因行更寻妻住处。藏始扣门。便闻比家遥报云。君新妇昨买纸时已即生天。其惊喜信奉增至。所得财利每写法华。十九年向兴善寺供养行道。具向诸僧说。 出弘赞第十。

神人指路

袁志通。陇城县人也。诵法华经。年二十。点入军差征八蛮。去家万里。持诵不绝。至南界军败。多被损伤。通恓惶不已。忽有五人乘马在前。最后一人谓通曰。汝修善果。诵念经文。余等善众守护。不能为害。汝行七里许。有一塔可入中隐。蛮即还营矣。又见二僧谓通曰。檀越以读诵力故。适遣五人卫护。汝当精进。恒有善神匡赞。言已乘空而去。自尔凡经三阵不被寸铁。蛮平得归。贞观八年抱疾命终。见使者追至阎王殿前。王问作何善行。通曰常持法华斋戒礼忏。王闻合掌称叹。告取金床玉几至殿。安设毡褥请通上座诵经诵一卷而止。王曰。汝之德业甚深。应更观地狱令知罪福不差。通见战惧。复诣王所。王曰。汝见地狱应更勤修。是故我今乞汝长年也。通苏。述之如上。 出灵瑞集.现应录。

莲开腊月

释法融。俗性韦氏。丹阳延陵新亭人也。少小被缁去俗。晦影山林。学法华经。负笈寻师不远千里。然率性无恒。不为时辈所许。后归丹阳牛头山幽栖寺。别为小屋精修故业。远近学侣翕尔归之。乃於岩谷之前讲法华经一部。于时正在盛冬。凝霜被木。乃於讲所忽生二茎金色莲华。众甚惊异。叹未曾有。又有一大鹿常依时听讲。门人发心皆以法华为正业。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三。

佛记天宫

清信士陆淳。吴人也。诵法华经一部。蔬食长斋。大业二年五月染患甚笃。经十余日。於后四日四夜。仰卧看屋了不暂暖。有知识睿师因来看疾。问何所视耶。答云。佛记淳当生焰摩天。今见彼天宫堂殿林木城阙诸天徒众。看之致乐不觉倦也。过四日身亡。 出弘赞第七。

第三段 比喻品 信解品 药草喻品 授记品

经卷重而罪案轻  时患痊而寿笇永  夜明如昼  时雨普沾  炉香不热而自熏  瞽叟无目而能睹

经卷重而罪案轻

刘时。雍州万年县平康坊人也。永隆二年六月患经二日致死。死经六日。唯心上暖。其家已择殡日。未敢袭敛。至七日平旦。忽然再苏云。当时被一人引入大城。宫殿楼观壮丽异常。见阎罗王云。汝可具录生时功德。遂答生时唯读法华经两卷。更别无功德。王遂索罪案及业秤秤之。法华两卷乃重於罪案。王捡案云。其人合得九十年活。谓案典曰可放他还。因令得活。遂受戒。不饮酒食肉。造金字法华永充供养。 出弘赞第九。

时患痊而寿笇永

释慧峙。始兴人也。少而道。素诵法华经。凡三千余徧。年二十三忽染时患。经涉数旬。乃梦有人将峙到一所。墙院赤白一如官舍。入门即见贵人形长八九尺。身着绛绀袍。戴乌纱帽。云是阎罗王。王问师作何德业。峙答云少来诵法华经。王云可诵。峙即升一高座面西诵法华经第二卷。到譬喻品中。譬如长者有一大宅便住。王即起云法师还去。命二人送。因即醒悟。疾亦轻损。数日平复。即能读诵。又年五十五时身又染患。忽梦在始兴果心寺浮图上立。有人推下云。乞汝八十余年命。因即痊愈。到大业十三年。年八十二岁。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七。

夜明如昼

有辛老者。失其名。年八十余。住郑州市南角。常读法华经。专心清洁。自三十年来每夜读经。夜明如昼不可灯烛。若舍经卷。还暗如常不复见物。 出弘赞第九。

时雨普沾

释慧远。俗性朴氏。京兆人也。年甫十岁投吉藏法师而出家焉。具戒已后博闻多识。讲法华经。晚辞人境卜居蓝谷。乘闲乐道。贞观十九年在寺夏坐。时属亢旱。乃讲法华以祈甘液。远近听之。云集雾随。每有二老应时而至。既非旧识。远点记之。潜思诘问。未之发也。既讲至药草喻品。大雨沾洽。向之二老三日不来。后策杖俱臻。远怪呼而问。乃逡巡对曰。弟子龙也。比蒙法师弘譬喻之品。开方便之门。思酬德慧。忽然降雨。且时未应。下感擅洒之故。为龙王所笞耳。因忽不现。远雅性谦揖。虽遇沙弥必下骑而存问也。或问其故。答曰。彷佛染衣仙圣幢相。狮子致敬。今成正觉。在予一介。敢不遵乎。远常诵法华。频有灵感。或不加油。炷灯数日自明。 出弘赞第三。

炉香不热而自熏

释智琰。俗性朱氏。吴郡人也。祖献。梁散骑侍郎。父珉陈。奉朝请。母张氏。八岁出家。事通玄寺璩法师为弟子。隋炀帝在蕃。深加礼异。至大唐统宇。还归武丘山寺。讲念之余常行法华普贤等忏。又诵法华三千余徧。感应冥符。神瑞非一。宵炉未热自起烟芬。夕灌才空潜加溢水。贞观八年卒。春秋七十一。凡讲法华三十余徧。 出弘赞第三。

瞽叟无目而能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