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此庞大的社稷,想要维持甚至要保持平衡,就更考验这个朝堂治理能力了。
李承乾心中又颇觉得幸运,因从一开始就强化了基层建设,并且往后还要强化各县的建制,社稷能否稳固万万最考验基层,一个社会体系的崩塌也往往是从基层的崩塌开始的。
皇帝们所谓的社稷之重多半是这样的理解的吧。
看着她的表情,李承乾道:“有心事?”
宁儿道:“妾身没有心事。”
见陛下已批阅好了奏章,宁妃就让人将这些奏章都送下去了。
今年没有去年那般喧嚣,葱岭大战胜利之后,今年过得格外安稳。
临近休沐之前,李承乾又召见了上官仪。
上官仪既是太子的东宫舍人又是朝中的御史中丞,而这人又是个十分尽忠职守的人。
除了向上官仪问询近来太子的情况,也有些事要交代。
一叠卷宗被抬到了面前,上官仪神色多了几分凝重,这些卷宗看起来都是新的,没有折痕,墨迹都是完整的。
李承乾道:“这些都是吏部的卷宗,在地方建设上还是有些太松了,即便是朝中说得再严厉,每一次都将规矩画得清清楚楚,可官吏一旦到了地方,通常都会‘入乡随俗’从而又换了一副模样。”
上官仪已拿起了卷宗翻看了起来。
李承乾又道:“朕希望御史台加强监察队伍与指导的队伍,不要让地方官吏太过地方了,他们是朝中的官吏,要分清楚他们的职责与规矩,哪怕他们要冒犯地方的旧习。”
上官仪放下一卷,又拿起另外一卷。
“朕不希望再看到地方县治松散,他们是朝中官吏,他们要为乡民做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社稷的行为,他们的为人作风都是社稷的作风,他们若纨绔,那就是朝政纨绔。”
李承乾正色道:“上官中丞,朕希望往后监察官吏是一件寻常事,纠正风气是必须要行之事。”
上官仪道:“臣领命。”
“御史台准备十队人手巡查各地,接受乡民检举,多询问乡民。”李承乾语重心长道:“这件事很重要,有劳了。”
上官仪作揖弯腰行了大礼。
松赞干布依旧在等着皇帝的召见,这个冬天的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
当今陛下时而清闲,时而忙碌,唯独松赞干布一直在朱雀门前等着陛下。
直到朝中休沐,松赞干布见到了一队队的官兵离开了长安城。
这大半月,松赞干布每天都会在朱雀门前,看看送出来的政令,问一问礼部的官吏,陛下是不是看到了他的奏章。
而官吏们每一次都会告知他,陛下看到了他的奏章,但陛下没有召见他。
每天都是这个回答,今天朝中休沐了,松赞干布看着高大的朱雀门关上,低着头正要离开。
“赞普!”
听闻话语声,松赞干布看向对方,道:“郭寺卿。”
郭正一邀请道“赞普能否借一步说话?”
“好。”
郭正一带着松赞干布来到了自己的府邸中,让家人端来了羊肉汤,道:“家中拮据,赞普莫要见怪。”
他摇着头端着碗大口喝着羊肉汤摇头。
郭正一道:“其实赞普不用一直等在朱雀门前的。”
“郭寺卿是何意?”
“你大可以离开长安城,现在就回吐蕃,不会有人阻拦赞普,也不会有人过问,哪怕是沿途的关隘,也会有人给赞普放行。”
松赞干布迟疑地放下碗筷,一碗羊肉汤已下肚。
郭正一将自己的这碗也端给他,又道:“这都是陛下吩咐的,早在禄东赞离开长安时,陛下就有此吩咐了,你回去吧。”
松赞干布感受着腹中的温饱,向着太极殿的方向行礼,朗声道:“谢天可汗。”
郭正一道:“赞普这么走了,陛下觉得很可惜,这才会多日不见你,其实赞普对大唐一样很重要,对社稷对吐蕃与大唐的安宁,还望赞普能相助,为了大唐更为了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