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君臣两人相对而坐,李承乾又给自己割了一些羊肉,目光看向窗外只能见到阴沉的天空。
内侍走来道:“陛下,今年的羊肉贵了许多,坊间都说那些突厥人是不是都串通好了,往年十钱的羊肉今年却要十三钱,还有人去京兆府告了。”
李承乾道:“嗯,朕知道了。”
内侍又退到一旁。
英公嘴里嚼着蒜,偶尔还会送一片羊肉入口。
“颜勤礼如今任职中书侍郎,京兆府尹是张大安,少尹是狄仁杰,张大安是一个较为有耐心的人,由他主持京兆府的事宜,那多半都是有话好说的。”
李绩道:“陛下让张大安任职京兆府尹,是觉得以前的许敬宗与颜勤礼将关中看管得太紧了,现在想用张大安给关中松一口气,就算是张大安为人温和,还有狄仁杰能够互补,至少狄仁杰这个孩子不会太过宽松的。”
李承乾沏上一碗茶水递上。
李绩双手接过陛下递来的茶水,低头道:“陛下,待吐蕃与南诏的事了,许敬宗也该告老了。”
李承乾双手放在膝盖上,看着英公饮下一口茶水,颔首道:“他许敬宗想要位列凌烟阁,就一定要有这两份功绩,许敬宗比谁都更想吐蕃与南诏能够并入大唐。”
言罢,李承乾站起身从一旁的书架上,拿下一卷书,翻看了片刻道:“这是吐蕃送来的奏报,吐蕃都护府的都护送来。”
李绩擦拭了手,接过陛下递来的奏章,打开蹙眉看着,奏章是吐蕃都护府的都护李安期所写,吐蕃各地已很久没有出现内乱了,而在吐蕃地界内,有一群吐蕃孩子,正在号召各地的牧民归入大唐。
“老臣,为陛下贺!”
见英公又是行大礼,李承乾上前扶住道:“自当初松州一战筹谋二十年,总算是有个结果了,朕应该与英公同贺。”
正如太子的文章所言,吐蕃之于大唐极其珍贵,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吐蕃的雪山是天然的屏障。
一旦将吐蕃划入大唐,那么大唐的疆域向西扩张至雪山天堑,守住雪山的要道口,只需要百余人就能守住吐蕃以西,阻绝从泥婆罗与天竺方向,乃至葱岭的敌人。
而现在为了驻守河西走廊与青海,在两地布置兵马有数万人。
吐蕃的归入能够给大唐减少数万兵马的负担,如果这数万兵马回归生活,回归生产制造,这又何尝不是一大助臂,再者说数万脱产的兵马重新回到生产中,其作用也是巨大的。
边关防备的压力至少减轻了六成,李承乾又道:“英公放心,朕不怕吐蕃反复。”
李绩又是颔首。
陛下与英公的这顿饭吃得很舒心。
宁儿来到新殿外,见到白发苍苍的英公,行礼道:“英公。”
“宁妃。”李绩躬身行礼,而后拄着拐杖便离开了。
宁儿走入殿内,见到了陛下正在看着一卷书,李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在这里,正吃着烤羊的剩余羊肉,这孩子吃着腮帮子鼓鼓的。
见状,宁儿笑着上前道:“陛下,英公刚走。”
李承乾端坐着,正提笔在纸张上书写着。
宁儿帮着整理着桌上的奏章,动作很自然且十分地娴熟,三十年了,她在陛下身边已是三十年。
收拾好之后,见陛下还在批阅着奏章,宁儿就坐在一旁的暖炉边,给李渺擦着嘴边的油。
这孩子向来活泼,刚坐下又对书架上的棋有了兴致,便伸手指着书架上的棋盘,让内侍给他拿。
宁儿点头示意让他玩棋盘,内侍这才帮着拿下来。
新殿内很安静,在太子与鹊儿这对长子长女不在身边时,陛下的身边总是很安静,只有这两个孩子来了,陛下的身边也会热闹起来。
人的一生很漫长,三十年的光阴又怎敢说是转瞬即逝,在陛下身边的这三十年间,一直都是平静的。
当年陛下还是太子,也还年少,便深受人们喜爱,再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天赋与才能令房相与许国公都为之动容。
“你在笑什么?”
听到陛下的话语声,宁儿这才发现自己看着窗外失神地笑了,她解释道:“妾身想起陛下说过的祥瑞了。”
李承乾道:“以前朕觉得大唐的祥瑞是爷爷,爷爷过世之后,朕如今觉得大唐的祥瑞是郑公,现在又觉得这大唐的祥瑞是千千万万的人,朕刚看了户部奏报,中原各地自南向北,有人口六百五十一万户,有四千万人口。”
“妾身恭贺陛下。”
李承乾又道:“高句丽旧地人口三万户,新罗六千七百户,西域全境乃至葱岭诸胡有人口二十万户,吐蕃人口十三万户,这是自贞观以后人口最多的一次。”
关中提振的生产力其实并不多,这片大地养活四千万人说容易也容易,可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