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不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穷道士劝李九官改名,改名费不贵,十两银子。
李九官给了穷道士二十两,却不用他改名,而是将他打发走:
“老先生一把年纪,何必出来行走江湖,坑蒙拐骗?”
“拿着钱,回家种地去吧。”
李九官这个名字,寄托着父母对他的美好愿望,若是在几年前,他因冒籍失去了科举资格,发配粤西徭役三年,受尽人间不平等待遇,那时候让他改名,他绝对会立马就改。
他恨不得将这个“官”字,从自己的生命中撕扯下来。
他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如今做官这条路已经断了,这个“官”字,却还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他已无当官的可能性!
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他看清了现实,也接受了现实,人这一辈子活得好与不好,与名字无关,与心境有关。
学会放下,一切就都会好起来。
穷道士拿了二十两银子,呵呵干笑:
“贫道看你心善,既然你不相信贫道所说的,那贫道也不勉强,这样吧,等你信了,来观音山找贫道,贫道赐你破解之法。”
说罢,转身而去。
李九官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可等穷道士走了没多久,他家里就发生了重大变故。
父亲李伯华,去和朋友喝酒,喝了个伶仃大醉,回来睡了一晚,第二天竟然就没了呼吸了。
此事来得太突然,平时李伯华身强体壮,气色极好,冷不丁就去了,整个李家上下,都没有心理准备,瞬间六神无主,不知所措。
母亲刘氏伤心欲绝,一夜白头。
李九官也是悲痛无比,不过作为家中男人,他不能沉浸在悲伤之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打理。
他为父亲置丧一个多月,期间还将家族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时至六月,南方两广稻谷大丰收,米价贱至两百文一石(dan)。
而中原安徽一带,大旱绝收,米价贵至八九百文一石。
李九官听闻这消息 ,觉得可以贩米北上,一来可以赚取差价,二来可以赈灾救民。
于是拿出不少钱,买了许多米,亲自带着商船,走水路从羊城港口出发,绕至苏杭一带,再通过长江,进入安徽庐州、六安等地,进行买米。
此时庐州、六安等地灾情严重,且有地头蛇吕姓奸商,修盖仓房,故意囤积米粮,以至于米价节节攀升。
李九官见状,决定将自己运来的米以三百文一石的低价卖出去,以济灾民。
可他刚卖没多久,吕家就不乐意了。
吕家家主吕厚财派人来警告李九官:
“李先生,我家老爷让小人来给您稍几句话。”
“您要在两河一带卖米可以,不过,您只能卖给我家老爷,而且我家老爷给您的价格,绝对不会低于现在您卖到市场上的三百文一石。”
李九官呵呵一笑,委婉拒绝:
“我这米,只卖给百姓,其他的人,多少钱都不卖。”
那吕家走狗闻言,立即冷笑,傲然道:
“您也不去打听打听,我家老爷在这地头上是什么份量?”
“不怕实话告诉您,我家老爷在两河一带盘踞多年,这沿河七十余里,都有他修盖的屯粮仓房,算得上名号的就有二十八大仓,其余周边小分仓,囤积粮食不知几何。”
“我家老爷屯粮多年,等的就是今年这大旱天气。”
“您觉得,这么大的粮仓,还是单纯的粮仓吗?这里面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可不是您一个小小南蛮之地北上而来的小商人可以撼动的。”
“小人劝您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做那一粒老鼠屎,坏了两河一带这一大锅粥。”
李九官眉头微皱,他自然知道这吕家走狗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米价节节攀升,是天灾,更是人祸。
吕家和当地官员,官商勾结,把百姓当做眼中的一锅粥,分而食之,这才会有如今这一场灾难。
李九官知道自己斗不过吕家,不过他却也没答应将带来的米卖给吕家。
他打算迅速把米卖掉,然后就离开这是非之地。
他认为自己的米价便宜,肯定很快就能卖出去,很快就能抽身而去。
可是,他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