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一三七〇章 将水搅浑【1 / 1】

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话说赵烈文在总参任职的时间,着实有些漫长了。与此同时,林文察于西北戍边的日子,同样不短。董良心中,确实有了让他们二人对调职位的想法。

在政府事务方面,董良向来大气,大手一挥,便将诸多事宜交由内阁打理。然而,涉及军权,他却把控得极为严苛,丝毫不敢松懈。

他认为军权是国家的稳定器,必须要集中。分散意味着混乱,现在的华族可没有多大的容错率,西方的那些饿狼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华族呢!

中午,董良在总司享用了一顿便餐。之后,便乘坐汽车,朝着陆军学院的方向驶去。

今日,陆军学院有一批来自东鲁王国、东华王国委培的军官生,他们即将完成学业,离开学院。

军校的礼堂之中,一群身着崭新军礼服的年轻军官整齐列阵。他们身姿挺拔,朝气蓬勃,英姿飒爽。此刻,他们的面色庄重肃穆,可眼神之中,那股难以掩饰的兴奋劲儿,却如同春日破土的新芽,肆意生长。在华族的年轻一代眼中,元首董良仿若神祇一般,高高在上,令人敬仰。

尤其是这些在华族建立之后才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的成长过程,处处都有元首的印记。每天上课之前,他们都要对着黑板上方悬挂的元首画像,虔诚敬礼。翻开他们的教科书,诸多篇章皆是讲述元首的光辉事迹。这种带有个人崇拜色彩的教育方式,固然存在一定弊端,却也在无形之中,极大地增强了华族内部的凝聚力。

这些年轻军官的父母,大多已经移民至东鲁或者东华。其中,有不少人还是伍家子弟,或是东海海盗的后代。

东鲁和东华两国,为了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同时也怀揣着加强军事自主性的想法,这才委托华族,帮忙培养一批军官人才。毕竟,这些年轻军官未来成长起来,极有可能替代那些直接从护卫军转入两国的军官。对于伍崇曜和卓浪心中的这些盘算,董良心里跟明镜似的,一清二楚。

“年轻人们!”董良开口了,声音洪亮且饱含深情,“不管你们是东鲁人,还是东华人,记住了,在任何时候,你们首先都是华族人!华族人,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无论身处哪一个国度,都要牢记,彼此是血脉相连的兄弟!一旦遭遇外敌,你们便是可以相互依靠、并肩作战的坚强后盾……”这是他在分别之际,给予这些年轻军官的殷切嘱托。这番话,或许很多人直至暮年,依旧会铭记于心。

“谨遵元首教诲!”年轻军官们齐声回应,声音整齐嘹亮,仿若洪钟鸣响,在礼堂之中久久回荡。

如今,董良已不再兼任军校校长一职,可他依旧时常前来,看望这些军官生。有时候,他会在食堂与学生们围坐一处,谈天说地,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闲暇之时,他还会亲自登上讲台,给学生们授课,将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他这么做,可不单单是为了拉近与学生们的感情,也并非只是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在他的骨子里,一直认为自己原本所处的世界,更加先进发达。那时的华族,只是错失了最佳的发展时机,好在如今,赶上了好时候,没有白白浪费那关键的一百年。

视线转至慕尼黑郊外,胡氏庄园内。奥拓与容闳,再次一同坐在了那间茶室之中。久而久之,这里仿佛成了他们二人私下碰头、密谈要事的秘密据点。对于胡光镛而言,他打造这座超级庄园,本意便是将这里作为华族在欧洲的一个地下据点。容闳心安理得地将其作为华族欧洲特使的一处办公场所。

“首相阁下,普鲁士人被英法压制了长达数百年之久,已经错失了一次崛起的绝佳机会。难道,还要继续这般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继续观望下去吗?”这一回,容闳一改往日含蓄委婉的说话风格,言辞直接且犀利。

“容先生,我认为普鲁士当下所奉行的政策,并非是缺乏勇气的消极观望,而是一种稳健、审慎的处事方式。在当前形势下,若贸然挑起欧洲内部的战争,无疑会让我们普鲁士成为整个欧洲共同的敌人。”奥拓不紧不慢地回应道,神色镇定,语气平和。

“那法兰西和撒丁王国,为何就毫无顾忌呢?当下,奥地利已然被削弱,这可是你们普鲁士整合北德意志的最佳时机啊!我以朋友的身份,才跟您说这些肺腑之言,毕竟,这原本并非我作为外交官的职责所在。”容闳一边说着,脸上满是诚恳之色,那模样,仿佛真的只是在以朋友的立场,苦口婆心地劝说对方。

“容先生,我很想知道,这究竟是您个人的想法,还是你们元首的意思呢?实不相瞒,德意志必须要实现统一,而放眼整个德意志地区,也唯有普鲁士有能力主导这一伟大进程。只不过,我们认为,当下时机尚未成熟。”奥拓目光紧紧盯着容闳,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探寻出更多信息。

这几年间,英法忙着与华族交战,普鲁士却在暗自发力,埋头发展。在胡光镛于欧洲精心运作之下,普鲁士获得了大笔资金支持。凭借这些资金,普鲁士国内的电力产业蓬勃发展,短短时间内,各大城市便通上了电车。他们还成功建造了欧洲第一家电机工厂,在电力技术领域,已然超越了英法两国。

国内产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普鲁士的工业生产效率。鲁尔工业区的建立,更是如同给普鲁士的经济,安装上了一台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鲁尔区煤炭储备极为丰富,为钢铁和电力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大量优质原材料。而莱茵河便利的水运交通,又让这里能够轻松沟通国内外市场。

在军事方面,普鲁士军队也完成了全面换装。军中火炮配比大幅提升,已然高于英法军队。普鲁士的造船业同样发展迅猛,在华族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掌握了铁甲舰的建造技术。截至目前,先后已有十艘铁甲舰顺利下水。不仅如此,他们还自主设计了五干吨级的“伏尔铿级”铁甲巡洋舰。如此一来,普鲁士在波罗的海地区,已然稳稳占据霸主地位,实力稳压沙俄一头。从华族的视角来看,此时的普鲁士,已然具备了充当欧洲“搅屎棍”的实力。

此次,华族在次大陆之战后,再度与沙俄爆发战争。实际上,这并非华族有意为之。董良内心深处,也渴望能有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毕竟,当下华族的经济,表面看似一片繁荣昌盛,实则暗藏隐忧。与军工相关的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种经济结构,无疑是不健康的。

就连陈得利,都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他不止一次地向董良建言,强调要抓住时机,创造一段经济转型的空窗期。因为,唯有借助战争空窗期,才能够逐步削减军工相关产业的份额,促使其顺利转型为民用产业。倘若连年对外作战,一旦军工产业过度膨胀,日后再想实现转型,难度将超乎想象。陈得利,堪称一位称职的大掌柜,他在经济领域天赋极高,这些年,一直跟随在董良身旁,承蒙董良的言传身教,再加上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洞察到经济结构中的潜在问题,倒也不足为奇。

然而,战争这等大事,从来不是一方想停就能停的。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西方人或许也察觉到了,可以采用轮战的方式,来拖垮华族。

他们心里清楚,即便整个西方世界联合起来,也难以在东方撼动华族分毫。既然正面打不过,那就想方设法,让华族从内部自行瓦解。

大英帝国如今收缩防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非洲殖民地的经营当中,疯狂攫取资源,全力重建海军。

英国一停下脚步,沙俄便立马对华族展开攻势。

法兰西在击败奥地利后,也在积极拓展自身实力,他们在南美洲投入的,不过是一支不会影响大局的偏师。华族此刻,急需一股强大的力量,打破西方列强之间暗自达成的默契,将这潭浑水彻底搅乱。

奥地利人与华族之间的关系也不错,但是约瑟夫乃是夸夸其谈之辈,依靠哈布斯堡家族的荣光装大尾巴狼。

法兰西联合自己的小弟撒丁王国稍微试探一下就让其露馅了。

在欧洲这个黑暗丛林中,一旦暴露了自己的弱小,那么等待他的将是野兽轮番撕咬。

欺负奥地利这样的好事情,华族还是希望普鲁士来做。不是因为奥拓这些人与华族交好。

而是几个强国之中,只有普鲁士与其他列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他们与华族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因为普鲁士缺乏海外殖民地,他们的发展是依靠本土的资源,而不是海外掠夺。

英法主导的瓜分非洲运动也没有分给普鲁士多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