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34章 平陵之战【1 / 1】

艾克斯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策让秦名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探访车骑将军的病情。车骑将军的腹痛始终不见好转,但秦名嬢却拿到了他的印玺和绶带。这就是说,杨信现在全力支持赵策北伐。

姜和虽有皇帝节钺,但也选择了避其锋芒。他也别无选择。黄河北岸的骁骑将军牛畦(无恶)再次发来求救信。鲜卑大军已经推进至他的防线。情况万分危急。

除了那些伟大的,所有的政治共识背后都是利益交换。一系列的商讨之后,赵策(子元)与姜和(子海)在尚桑举行隆重典礼宣布双方一同北伐。普通民众不知道的是,赵策答应姜和在尚桑组阁时姜和将获得三公的职位,由他负责组建御史台。除此之外,赵策使用了他的计谋,他认为那些豪门大族一定不会拒绝现实利益的诱惑,特别是在桑州遭受蝗灾的情况下。那就是粮食,粮食一定可以打动他们。所以便提出自己将担负除了陈王本部之外所有贵族各部军的粮草供应。战役结束后,无论结果如何,赵策须向姜和等豪门支付粮食五十万斛[1]。用这些打动他们,换来让陈王的贵族军加入北伐。当然这些大多都是承诺。赵策可以兑现,也可以不兑现。以姜和为首的豪门确实被粮食打动,答应出兵一同北伐。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嘱咐各自的将领:“除了特别有利的情况外,其他情况仅仅敷衍一下就可以,一定要保全实力。”对于战斗的胜负,这些人并不关心。赵策赢了,他们将参与瓜分河北利益。赵策输了,就借机将他赶出中原。所以几大豪门接受了赵策的条件,也号召其他河东豪门的贵族部队从黾城撤回尚桑,准备参与北伐。武牙将军田云(子常)也随即撤围。但他除了自己攻占的天道教地区外,额外还获得了淮水南北的部分地区。赵策以此换取武牙将军帮助自己制衡天道教。另一个好消息是,在河东豪门百里氏的帮助下,车骑将军的腹疾终于康复。

元平三十五年十月初,司隶校尉赵策、车骑将军杨信(孟长)、骁骑将军牛畦(无恶)、以及由萧醴(元甘)率领的陈王在黾城的旧部共十六万大军渡过黄河开始向北进军。

骁骑将军牛畦率军两万从最位于东面本部防线向北奔河间国。赵策靠近牛畦,率军四万,向北奔顾虞。车骑将军杨信靠近赵策,率军三万奔漳肥,萧醴(元甘)率七万大军奔井径关[2]。

这个国家中东部的年轻男子们集结到一起。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北进击收复失地。对于年轻的士兵们来说,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经历如此规模且意义非凡的战斗。全天下人此时都在看着他们,希望他们能够驱逐侵略者,夺回失去的家园。

赵策内心平静,他的心里只想着如何打败胡人。他精心布置了自己的兵力:自己的两万直属部队居中。五十里以内,赵雍(宪宁)率领三千铁锐士作为自己的右前卫,副将为陈王旧将郄忠(休文)。这位将领干劲十足,经常鼓励下属,有时还鼓励他的新主公。但赵策还是担心他临阵叛变,所以把他安排在赵雍身边。骑兵将军钟严(伯土)继续率领他的疾风军作为左前卫。两只部队距约十里。赵策自己亲率领两万临州兵居后。距离两个前卫大约五里。曹炎(苗升)作为后卫,同时保护辎重部队。临州军始终不能让赵策十分放心。同样不让他安心的还有张俨(觉然),这位从前的绿林首领重新吸纳了他的山贼伙伴们。这就大大降低了迅雷营的行进速度,所以他被安排在距离前军不远处。

一路上他们有条不紊。一座座的大山从他们的眼前慢慢被他们甩在身后。地势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平坦广阔。眼前已经是一片一片绿色、黄色和土灰色的田地。大部分的庄家已经荒废,但也有些成熟的庄家反常地孤零零地独自伫立在田野之中无人理睬。有些田地闲置很长时间已经变得荒草丛生。

望着眼前毫无生机的原野,赵策觉得自己就和那些无人收割的稻田一样孤零零地、醒目地暴露在这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于是他立即命令全军停止前进。并且叫来了他的将军们在围场里商讨军情。

“我们现在在哪里?”赵策问围坐在军事地图旁的将军们

“平陵。”赵雍为赵策在地图上指出他们现在所在之处。

“刚才我接到通报,羽林军在清水河东岸正准备渡河。”赵策告诉他的将军们,“我们目前已经深入敌占区二百余里,到目前为止还没看见过一个敌军。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诸位将领一边思索一边摇头,只有张俨严肃地告诉他的主公:“如果我是胡人,我会马上发动进攻。”

“现在?”赵策问。

“对,就是现在。”

“放肆!这是军队打仗,你以为这是闹着玩?延误了约定的行军进度你来负责吗?”他的主将钟严怒斥他。事实上张俨是真的在正正经经的发表他的观点。只是因为他平时不太正经惯了,此时太正经了人们反倒认为他在开玩笑。

“我说的不对吗?不服我们就打一架,你这个武夫。”张俨的话深深刺激到了钟严。以致于他迅速站起身,真的要准备教训教训他。赵策立即出面平息了这个令人难堪的场面。

就在这时,前方报告,发现胡人骑兵。赵策望着远方,田野的尽头果然出现了敌人。全都是骑兵,将旗上只画着一只类似黑熊的动物。没有制式服装、盔甲,面部黝黑。大部分的人胡须粗犷,毛发蓬乱。他们在观察了赵策的军队之后便发出了奇怪的号声。随即,他们的队伍便朝赵策的军阵前进,速度越来越快,并且有条不紊地展开,组成类似于鱼群那样的骑兵群,而且还在不断加速中。等他们的速度达到最大,他们与前锋赵雍军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赵雍将军也丝毫没有迟疑,立即起身回到自己的部队,下令前军向敌人射击。铁锐士密集的箭矢组成的黑云一次又一次地让敌人成片地从马上滚落下来。在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突进到赵雍阵前后,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骨箭铜箭在击中铁锐士身上的盔甲后威力有限,在他们反复抵近射击几次后都没有取得有效的伤害。所以他们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撤退。

见到自己的部队开局不错,赵策毫不迟疑的令钟严追击敌人。钟严所部的战马普遍快于胡人的马,所以他的部队举着盾,冒着胡人转身向他们放出的冷箭一路紧追不舍。倒是身后张俨的部队由于步兵拖慢了速度,所以疲于奔波。过了几个路口后就被钟严甩得无影无踪。

这位山贼头目在一个路口终于忍无可忍发出抱怨:“拐弯抹角地这是要去哪呀!”他立即放弃了钟严,率军回撤。

赵策刚要派人向杨信报告平陵首战胜利,士兵再次向他报告,后方出现胡人大部队。赵策突然意识到情况不妙,自己中了敌人的诡计。这一次的胡人显然与之前有所不同,他们的将旗是一只介于豹和老虎之间的动物。幡旗[3]以三色或无色作为区分。有大量的步兵。他们就是轲荔槐的鲜卑军。敌人数量相较之前要多得多,赵策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敌人——整个地平线都是敌人!他们一边低吼着一边向赵策进军,骑兵部署在最前端,手持各种兵器的步兵跟在后面,也不列阵。当他们觉得距离足够接近时便擂起战鼓,然后全军像刚才一样逐渐加速朝赵策军袭来。赵策军急忙转身,但是军阵根本来不及调转。阵型瞬间失效。

赵策军立即向他们射击。敌军无数士兵随即中箭倒地。本就混乱不堪的行军变得更加混乱。然而他们依旧继续加速向赵策的军阵冲过来。敌军骑兵的数量远远超过赵策的想象。他们几乎是源源不断地在行进。光是马蹄引起的大地轰鸣就足以震颤人心。当胡人骑兵进入到有效射程后,他们就开始与赵策的部队对射。距离缩短至足够近时,他们抽出马刀,毫无恐惧地冒着箭雨迅速包抄,寻找每一处薄弱点。然后不停地发动冲击。

胡人的战术简单有效。他们让骑兵寻找突破口,将其撕开后步兵蜂拥而上。成功地击穿了曹炎的防线,也顺带击穿了临州军的中军。一些精锐的鲜卑骑兵甚至直接杀进赵策的中军帅旗下。这些骑兵就是轲荔槐名震塞外的洛瑰勇士。赵策的战马都被他们射中惊慌逃跑。赵策从马上跳下,自己也被这些洛瑰勇士射中,铜箭簇正好插进头盔的冠缨上。赵策又惊又气,他怎么也想不到,鲜卑人会突然突进至自己面前。他摘下头盔直接摔在地上。不远处都是敌人,他们正在向赵策这边放箭。赵策身边的军士看见主帅丢盔弃甲顿感不安[4],这往往预示主帅即将撤出战场。就在这个危及时刻,郄忠率军及时赶来营救。他举起大盾将赵策保护起来。

众人见形势危险便来到赵策身边,一边让赵策弯腰寻找掩护躲避弓箭,一边带他撤离战场。这时,赵策一把推开替他遮挡的郄忠:“别人都在奋力杀敌,我在这躲躲藏藏,这不是大丈夫所为。给我拿支弓来。我在军在,军亡我亡!”

赵策拿起弓箭一边射杀敌人,一边回到帅旗下。诸位将领也都跟着护送自己的主公回来。当赵策将一个胡人骑兵放倒擒杀后,他站在自己的帅旗下朝周围的临州军大喊:

“众军士在今日败北。胡人便会直取中原,你们保护不了你们的家人,这是不孝,无能。你们不拼劲全力出战,这是不忠。作战不利国家沦陷,这是不义。不孝、不忠、不义、无能你们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意义。现在你们只有战胜敌人,才能维护你们仅存的立于人士间的大义。”

赵策的话立即激发了临州将士,他们高喊着“大义,大义!”战士们之间相互鼓励又激发了其他的战士,以致于一时间群情激奋。与此同时,战场上又出现了另一只部队——张俨将军迅雷营正好回到了战场上。他观察了一下战场态势,果断地选择了保护友军侧翼。张俨部队的出现使得本就斗志昂扬的赵策军士气大振。他们一扫颓势,逐渐扭转战局。

两军在血与汗中奋力厮杀。一个长刀手砍倒了敌人后便被敌人的战马撞倒,他挣扎着爬起来之后立即扑倒了另一名敌人,在他用胡乱捡起的头盔将其砸晕后不幸被后来的敌军刺死。身边的战友用长枪立即替他报仇。接着,他又击杀了另一个敌军骑兵,顶替已经阵亡的伍长,在其他战友的掩护与帮助下奋不顾身指挥作战。之后不幸中箭倒地。士兵们不再慌乱,他们开始有序地组织起来。这使得敌人不能轻易再向他们发起攻击。从惊慌失措中逐渐镇定下来的射手们也都把车辆推到阵前,重新排好阵型向敌人射击。

鲜卑军也毫不松懈,他们像涌进村庄的泥石流一样即使冒着巨大的伤亡也要集中兵力疯狂地向赵策的阵中心和两侧突进。已经收复了主阵中心的赵策此时又面临着随时被包围的危险。但这丝毫不能动摇赵策以及全体将士与胡人决一死战的决心。

激战直至黄昏十分,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也都已经精疲力竭。赵策虽然率军夺回了主阵地,但他仍陷入了重重包围。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这让包括赵策在内的全军上下都十分焦虑。第二天胡人再次发动袭击,但再次被赵策军击退。按照计划,任何一支部队被围后,临近的友军须在三天内抵达。到了第三天,全军都变得更加焦急。敌人仍照常对他们发起了猛攻。这让他们的心里都承受着巨大考验。他们与敌人激战了一个时辰。终于。战场的西面出现了羽林军的军旗。随后便是伴随着战鼓声进军的红袍黑甲头上插着羽缨的羽林军。车骑将军的援军总算赶到。胡人发现赵策的援军到达战场后便立即收兵撤退。

赵策直到这时才终于意识到敌军人数不下十万,因为战场留下的敌军尸体及不能撤退的伤员多达将近三万余人。赵策自身的损失也很大,全军伤亡七千二百余人。赵策想起了一直拼死保护他的将军郄忠。希望表彰他,所以派人寻找他。然而,郄忠(文休)已经在保护赵策作战中阵亡。赵策首战损兵折将,巨大的损失让他沉默寡言。

由于赵策的部队损失较大,按照计划,他们将实施第二套方案。赵策、杨信、牛畦合兵一处奔顾虞。萧醴仍奔井径关。这个计划遭到萧醴的反对。他认为赵策的损失并不算大,仍可坚持作战。于是他直接让部队就驻扎在衡泽旁的密林中就地设防。这个做法遭到杨信的严厉斥责。就在杨信等三方协商是否进行第二方案时,萧醴突然发来求救。他的部队遭到了胡人的猛烈攻击。萧醴将军出身河东将门萧氏。但他除了能够指挥军队训练作战,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不比在街上闲逛的浪子高多少。尤其是在管理这样一支派系众多、各求自保的军队的情况下,更显得力不从心。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坚持第一套作战计划,不让车骑将军远离自己。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这样一支军队只能在有利的情况下扩大战果,但是在不利的情况下随时可能崩溃。

所以在他们生平遇到如此大规模的骑兵奇袭后,他们也不出意外地陷入了混乱。他的部队被胡人随意穿插割裂成了几段。

这就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件。负责殿后的是原会州牧何玠(仲彦)的长子何钦(子袭)。这位纨绔子弟自从自己的父亲被天道教杀了之后便投靠东平的舅舅宋康(壮才)。宋康觉得自己的这个侄子的到来给自己安静的生活平添了许多烦恼,就把他推荐给了陈王孙孝。陈王看在他的叔叔是何东大族族长何宠和舅舅宋康的情份上便收留了他,让他当了部将。结果本来一直安安稳稳殿后的何钦一下子变成了被鲜卑人围攻的前锋。他撤退得比谁都快。差点引发了一场大溃败。

萧醴训斥了他,这位大公子就当面顶撞主帅,还在诸位将领参谋前耍泼违抗军令。他的行为终于激怒了萧醴,让他下定决心处决何钦以正军法。

让萧醴没想到的是,没等他派人来抓何钦时,何钦已经率军叛逃投敌。而且何钦把他知道的全部告诉了轲荔槐。

轲荔槐就利用这些情报精准打击这些贵族部队的主战派,策反当中的投降派。在敌人包围下萧醴军中不断有部队叛变投降,甚至还和敌人串通里应外合。等到车骑将军的救兵赶到时,他们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军中伤亡还没有叛变投敌的多。

胡人联军虽然没能包围歼灭中原部队的主力。但也使得最想北伐和最不想北伐的两大势力损失惨重(虽然胡人自身损失也不小)。更重要的是,凭借机动优势,他们仍牢牢掌控着战场的主动权。中原联军被迫在收复了一些失地后由于损失过大和意见分歧撤回了部队。

经此一战,胡人联军暂时停止了大规模南下侵略,但在后来的小规模战斗中又将失去的部分夺了回来,而且还逐渐蚕食了许多地区,威震华夏。在黄河以北,骁骑将军掌控的地区逐渐缩小。再无人敢轻易与之正面为敌。伊邪泉车将河北的掌控权转交给轲荔槐。他的南匈奴势力专注于经营比较富庶的漳水[5]地区。这一仗也将中原各势力的矛盾全面激化,展现出来。将大虞推向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1] 斛也称为石。东汉时的容积单位。相当于100升,如果是装粮食的话,换算过来能装大约13—15千克稻谷。五十万斛在东汉物价相对稳定(接近最低点)时期约合11亿钱。可以买至少两千座普通民宅。或维持一支中型部队一场大战役的粮食消耗。

[2] 井径关,古代“天下九关”之一。是华北平原中心往来山西高原中心最便捷的通道。

[3] 幡旗是一端或两端都竖挂在长杆上的长条形旗帜。

[4] 古代的盔甲十分沉重,撤退或者逃跑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往往就是扔掉头盔。

[5] 古时漳水有两条,一条在今河北省,一条在今湖北省。这里的漳水指的是发源于陕西流经河北省的北漳水。在古代漳水的水量很大,可以行船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