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斯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临州之战爆发之后不久,在中国的北方边境,一个仍下着小雪的傍晚。屯驻长城的边防军屯长蒯矫(叔弼)和他的士兵们刚刚完成了一天的训练正准备吃晚饭。几位战友正兴致勃勃地看同伴处理野兔。他们像往常一样闲谈,收拾好兵器。突然,人们紧张的在方城[1]内来回乱跑,随即响起了警报,烽燧点亮,狼烟升起!同伴立即浇灭了灶火。
“是胡人!”当传令兵向蒯矫(叔弼)报告时,他已经看见本军烽燧烟火通天,与友军的烽燧一起连成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防线。当看到这些烟火信号时,他的心里便感觉到厄运来临——他所驻扎的关城是整个长城防线当中最为内陆的地区,而烽燧信号显示敌人数量远远超过两千人,这就意味着不是敌人数量众多,就是前缘地区已经被击败[2]。士兵们赶紧穿戴好盔甲,从库房重新取出武器。当他们来到方城的城墙上时,不远处的长城正在逐渐陷落,胡人的骑兵和步兵正漫山遍野地向他们所在的要塞涌来……
“弓箭手准备。放箭!”蒯矫带领部下投入战斗。敌人越来越多,并且已经开始往城墙上爬,“长矛手准备,随我御敌死战。稳住,等他们爬近些。别暴露太常时间。稳住……稳住……杀呀!……”
元平三十五年春末,鲜卑大人轲荔槐率领大军南下侵入中国。由于驻守北方的主力军队调离驻地,胡人轻易便越过了长城防线。一时间北方大地哀嚎绵延数百里。投降、被掳走的军民不计其数。
两个月内,鲜卑骑兵占领了包括沃野千里的河北地区在内的四分之一的国土。不过胡人骑兵虽然拥有极高的机动性,但一些地区汉人的装备和战斗素养更高。所以他们始终没能夺取这些地区。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顾虞郡。在官军、义军、讨田军的配合下,胡人始终没能攻克这里。
然而,总体而言,北方已经失守。作为鲜卑盟友的匈奴单于伊邪泉车打通了一条从河西南匈奴居住区至河北的通道。使得他可以秘密地将军队从八千人一下扩大到三万人。但这仍不足以与轲荔槐的十余万大军相媲美。鲜卑人的大军迅速将伊邪泉车许久无法击败的那些乱军、叛军、贼军消灭,或是将其收服。匈奴人在伊邪泉车的引导下南下直取骁骑军。
骁骑将军牛畦(无恶)出身将门。当年骠骑将军史昂(威德)由于政治上的不如意而罢帅回璞州时,朝廷一时选不出一个合适的将领统帅北方。于是便从牛氏中选出了这位牛畦(无恶),硬生生将他从镇虏将军国瑞(伯光)的参军[3]变成了骁骑将军。相对于那些昏庸的将军,牛畦还是有不少优点的,他善于观察,还善于分析制定计划。他能够在首次与伊邪泉车交战后立即意识到,以目前麾下军队的状态必定会败给对方。于是他清洗了自己的指挥系统中的人员。罢免、重罚了那些玩忽职守,贪生怕死的将领,重用基层出身的军官。几个月时间,骁骑军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骁勇善战。使得伊邪泉车受到了极大牵制。然而这位牛氏近几代少有的将星也存在缺点,就像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北方防线来到了黄河岸边。他这个人缺乏主见。容易被别人打动。就像他一心想着如何收复失地,报效国家,但在属下游说下他觉得国家分崩离析,自己是在用命替陈王守卫北方。这埋没了像他这样有雄才大略的人。由此引发,他缺乏领导力,部队的执行能力全部仰仗于他属下的一些将领。
他的这些缺点就是陈王最忌惮的。尤其是他的那些彪悍的、行伍出身的将领。如今,大军压境,牛畦第一时间向朝廷和陈王报告了情况,请求援军。
陈王收到了求救信。他正在和身边的心腹谋士商量。虞琰(文翔)、刘泽(嗣徳)两位是陈王的顶级谋士、袁徽(载志)陈王的相国、韩舒(伯璜)陈王的心腹特使,而且是河东大族韩氏的分支(虽然他家因为政治原因与宗祖的关系并不紧密)。这四个人都知道陈王已有掌控天下的企图。
陈王:“胡人已经有占领河北的企图。临州牧(赵策)在写给我的信中说起过这件事。他想与车骑将军一同北伐抗敌。”
袁徽(载志):“君上不如邀请临州牧到尚桑来当面商讨。我们就可以直接将其擒获。这个人对我们来说迟早是个威胁。”
陈王非常惊讶:“临州牧虽然令人生厌,但他也是为了大虞。我没看出我们在哪里不能共存。何况那样做的话,我岂不会遭天下人唾弃?”
袁徽:“因为他掌控了临州。我们迟早会在他北伐空虚时攻占那里。桑、临两州是您夺取天下的根基。天下分崩,您又何必在意一时的口舌风波?”
“夺取天下啊……”陈王感叹道。
虞琰:“在下对袁卿加害临州牧的看法持保留态度。但是君上,事到如今您已经别无选择。您即使是没有这样的想法也必须面对。您持有玉玺、桑州、东都尚桑这对别人来说都是抢夺的宝藏,这都是威胁。特别是闻人氏。看看他们是如何对待章武王的。”
陈王瞬间感到害怕。这让他下定决心:“嗣徳(刘泽)对战事有什么看法?”
刘泽:“南部战事正在按计划进展,我们仍无法立即抽调自有兵力支援北方。倒是可以让都亭侯(曹炎)的部队和车骑将军加入战事,会对战局产生很大帮助。对于骁骑将军的求助,桑州遭遇蝗灾,我们只能少量支援粮草,让牛将军派军接收运送粮食。至于临州牧,我支持袁先生的看法,大人可以随意处置。”
陈王的心里对赵策仍有些犹豫,最后他将选择权交给了神明:“赵策呀,要怪就怪你生不逢时吧。你到了尚桑,是生是死全看天意。”
陈王的方针已定,就在这时,依附于太尉的邓让(东付)拜访陈王。这位政坛不倒翁告诉陈王太尉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闻人氏默许甚至纵容南匈奴从河西的居住地向伊邪泉车增兵,帮助他发动叛乱。请陈王立即诏告天下,谴责闻人氏这种卑鄙行为,号召天下的诸侯团结起来共同讨伐闻人氏。邓让(东付)还代太尉鲁献表达了他对陈王在尚桑组阁的支持。此外,邓让还告诉陈王要对黄权多家提防。因为他是廷尉葛政(彭老)的人。这位葛政(彭老)在朝中是一位非常奸诈狡猾的家伙。
结果就在同一天,陈王收到了葛政的来信。葛政在信中告诉陈王,自己将以朝廷特使的身份化解尚桑与钜京之间的不信任。葛政告诉陈王,黄权这个人背叛了自己。一定要对他多加小心。最后,葛政提醒陈王,他听说自己的政敌邓让已经来到了尚桑,请陈王也对他多加提防。他服侍过的两位主人全部因为他而死。太尉鲁献也是因为他而失去了对玉玺的掌控。
陈王也顾不得这两位政敌之间的阴谋诡计,随即向赵策和车骑将军杨信发出邀请。
赵策打算接受邀请。身边的闻人恭(文念)就劝说他:“子元真的打算前往尚桑?如果,陈王已经得到了玉玺,恐怕你这一去将十分凶险。”
赵策:“我现在突然体会到我们的主公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前往钜京了。”
闻人恭见自己无法劝说赵策便让张桓(文明)劝说他。赵策告诉他,就算是不可能,赵策也愿冒生命危险说服陈王。如果他们能够联手抗击胡人,那么天下就还有救。否则将是生灵涂炭。赵策还安慰他的幕僚们:“和主公那次不同,这一次我有所准备。所以你们担心什么呢?”
赵策所说的有所准备指的是他的情报部队——监军营。这支部队已经在刚组建后便潜入了桑州。而且他们已经与偏将军曹炎取得了联系。这位将军觉得自己在陈王阵营中并不受到信任。他估计陈王即将派他去北方前线送死。因此想投奔赵策。
赵策在筹备过程中,他在铁匠坊的朋友,白门(中护)带着一份礼物及吴启先生的来信看望赵策。赵策将信看完感慨道:
“连先生也不希望我去尚桑啊……不过这一次就请原谅我坚持自己的看法吧。”赵策毫不动摇。他看着白门(中护)带来的礼物。一支全新的铍和一柄长剑,它们分别叫做临幽和游冥。赵策看见它们后十分高兴。这些都是他在隐居时在铁匠坊亲自设计的。现在它们终于被制造出来了。赵策欣赏着它们纯洁的银色,鲜亮但不夺目。
铁匠白门(中护)颇为得意地介绍:“毕圭大人用增压炉炼制了他们,炉火纯熟又均匀,又用流水线锻造,使得它们质地均匀,坚硬、有韧性还不易锈。”
赵策看着这两件武器非常满意。白门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加入赵策军,追随他南征北战。赵策对这位曾经工友的印象是淳朴、力量过人、手艺不错。他就问白门:“铁匠坊倒闭了吗”
白门极力摇摇头。赵策告诉他:“你确定你要加入军队?我们将来面对的都是恶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