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麦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仿佛看出了朱橚在想什么,朱元璋看着朱橚问道。
“倒也不是,后世史书的记载,父皇也不完全是残暴。胡惟庸结党营私,欺上瞒下,死有余辜。至于蓝玉,估计是父皇怕朱允炆继位之后,这些淮西将领不服,威胁到朱允炆的位置,所以才痛下杀手。”
难不成老朱能听到我的心声么?
心里嘀咕了一句,朱橚轻轻摇了摇头。
“看来你也不算愚钝,胡惟庸对咱来说,能力不如李善长,汪广洋还有刘伯温,不过一开始咱看中的是他能懂咱的意思,够听话。”
“没想到为相短短数年,咱就发现有些难以掌控了。”
“尤其是中书省,基本上就是他一手遮天,他不想让咱看到的奏折,咱连看都看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咱把汪广洋从广东召回来的原因,可汪广洋处理内政是把好手,却不愿意做咱的刀。”
“刘伯温也是个人精,也懂的咱的心思,他一直担心咱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要不是胡惟庸一直对他有心思,他也不会主动跑到应天来养老。”
“老五啊,很多人在史书上只是短短几十个字的介绍,可是短短几十个字,又怎么能描绘一个人。”
“能跟咱十几年的人,哪个没有点本事,尤其是那帮文官,又有几个是简单的。”
朱元璋听到朱橚这么说,满意的点了点头,甚至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对了父皇,后世人一直觉得刘伯温是大明开国第一谋士,堪比张良诸葛亮,之所以名声不显,是父皇担心他造反不愿意授予他高官厚禄。”
“他本人也像您的说的,知道您对他有戒心,因此主动远离朝堂,是也不是?”
难得能和朱元璋说说心里话,朱橚问出了这个问题。
“刘伯温是第一谋士?此话从何而来啊?”
“要说对大明创建贡献最大的人,除了咱之外,便是李善长,他和萧何是同一种类型的文臣,出谋划策不行,但却能安抚百姓,供给粮草,让咱没有后顾之忧。”
“刘伯温出山的时候,咱已经拿下了应天,大势在咱,有没有他,不妨碍大局。不过在攻打陈友谅的时候,确实是他让咱下定了决心。”
“真正说起来,他的贡献还不如汪广洋。汪广洋单论谋略可能不如刘伯温,单论内政不如李善长,可是他两者兼备。”
“当年咱初创元帅府,行军打仗的时候,他也能为咱出谋划策,攻占地方之后,他能安抚百姓。”
“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一直都是他跟在后面稳定局势,在咱看来他比刘伯温有用的多。”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考中进士,却没有为元廷出力。咱曾经问过他,既然不愿意为元廷出力,又为何要考进士?”
“他说,十年寒窗苦读,应试是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蒙古人欺压百姓,民怨沸腾,与其助纣为虐,不如等待明主。”
“他是一个能看透局势的人,不像刘伯温,当年为了元廷在江南镇压了不少义军。”
朱元璋听到刘伯温是第一谋士,微微一愣,随即对封爵的三位大臣进行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