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四百一十四章 仁慈的奖励【1 / 2】

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还有些非扛着不走的,陈克问起顾鲲的处理方法,顾鲲很干脆:

“我们当年在顾鲲发迹之前,好歹也谋过他家的破船抵押,他大人不记小人过,这些年都没想到我们,我们日子也不错,何必再去显眼招惹呢。就我们这种人家,安安稳稳过日子最好了,犯不着引人注意,拆迁条件毕竟是有利的,无非少沾点便宜,就这么算了吧。”

兰方基建部门提出的“买断过往土地用途变更权”的补偿,是按人头补的,所以刘民家肯搬走,拿的可不仅仅是450方的多层洋房或者其他等价物。

这一手果然厉害,剩下的小两千户里面,起码九成都被街坊邻居亲戚劝说了。

另一方面,顾鲲也是为了图省时间,因为找银行走流程肯定很慢,还要谨慎评估。而他重生之初刚好赶上94年年初人民币汇率的双轨制并轨,那是一个难得的外贸赚钱红利窗口期,所以顾鲲宁可少借一点周转,也要尽快发达。

一有钱就马上堕落的,往往是原先就好吃懒做混日子的。原先有事业,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没堕落得那么快。

旁边的吴船长更是听了觉得好笑,加上他今天回航喝了点接风酒,有点上头,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也有可能得罪老板娘,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嘲讽:

汪菡被揭穿了细节,有些恼羞成怒:“好啊你个胳膊肘往外拐的,你是本来就不想干了、故意撩拨我们让我们开了你吧?”

“当年那事儿都提过多少次了,当我们不知道细节么?老板娘,你说这话亏心不,你那叫借钱?顾家当年那条破船,值个万儿八千肯定值吧?就算去银行抵押贷款,费点时间贷五千令肯定还是贷得出来的。

除了个别就是想闹事,或者接受了布列塔尼人教育的文人,其余基本都归顺了。

说良心话,顾鲲开出的条件,95以上的市民,肯定是感恩戴德的,想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永远是极少数。

又花了半个多月,到五月底的时候,这个数字提高到了一万七千户,只剩下不到两千户的硬骨头了。

兰方之前的平房率太高了,因为人口少,除了写字楼以外,其他凡是有5年以上房龄的老民房,大多数都是平房。这样的格局作为渔村和农村,主岛上塞下几万户人口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未来要塞下百万常住,就肯定得起高楼了。

华人普遍有勤俭朴素的美德,那些跑了半辈子海的劳动人民,有些是不舍得,有些是怕不安稳,就算有钱了也要稍微观望两年。

渔港区这边原本应该是“重点整治”的老大难,因为大家都意识到,未来靠着海岸线的区块肯定会值钱一些,赖着不走有前途。

人心总是不知满足的嘛,没有任何合理的补偿条件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但这些外人是看不出来的,他们只看到了顾鲲的天命所归,只会觉得刘家人是公事公办,丝毫扯不上恩情。

这是大实话,顾鲲当年之所以优先找刘民借钱,一方面是重生之后大人不记小人过,想给刘民一个这一世悔过自新的机会。如果刘民爽快,那就带着刘家人一起发达。

吴船长这番话还算是公道,并没有敢犯言惹怒老板。他的考虑显然是“就算市容改造了,安置的房子没两三年也发不到手上,所以这几年还要跟老板搞好关系”。

无非不让那些地块有升值的空间罢了,让那些地变得不值钱,但生活顾鲲还是会保障的,他绝对比所有开发商都仁慈。

顾鲲点头:“可以,不过我们一定不能失信于民,‘提前签约奖励’你有提前公示过么?如果没有,不能临时从已经答应的里面扣,要另外给。

之所以能这么做,无非还是因为如今的兰方还不缺地皮,城市绿化提升一下本来就没有压力。

但好在七万人口也就不到一两万户居民,分摊一下每个公务员挨家挨户劝说150户人,事情也就搞定了。

其中一位姓吴的船长委婉地分说:“老板娘,你刚才那番话有得商榷,你说现在这地段好,我看也未必。咱兰方之前郊区多少农田山林荒地呢,又不是香江李家坡那种地皮不够用的地方。说难听点儿我们连海滩边的地段都没全建设开发出来呢,天然泥塘子一样脏的海滩一抓一大把。

……

陈克心中一凛,对新老板的魄力又多了几分认识。

当然无论是公寓还是酒店,既然算建筑面积,那就肯定有公摊,所以这算下来酒店房间的套内面积大约是500多平米,够隔15个小一点的标准间了(五星级酒店的房间不能太小,所以算30几平)

“我没不想干,不过开不开随便!”吴船长反正上头了,知道有些事情开弓没有回头箭,索性放开了。

这话刘民都有些听不下去了,连忙偷偷掐了老婆两把暗示别丢人。

这种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没法收回的,一旦出现了芥蒂,大多数人都是回不去的,说了要走肯定得走。

15个五星级酒店的标间,还淡季兜底包租50以上天数、旺季几乎能住满,这光是收租就不小的一笔钱了,对于俘获那些并非企业主的普通中产市民,都已经是绰绰有余。

然后,我们把整个区片未来规划为配套的城市绿地,公园,或者别的配套设施。比如每个区的环卫、市政办公场所,还有就是变电站,能修到那些公园里藏起来就藏起来。当然了,肯定不能有安全隐患,健康和环保还是要保障的。”

你们看看北街的老林,当年跟我差不多起家,他脑子活胆子大,三年前就改行卖了两条渔船、在旁边开了个海鲜大排档,搞什么‘渔人码头’的噱头,每年吸引多少大陆来的游客消费?

你都口头收了人家抵押才给人两千,那也好意思说是投资?顾爷当年赌的那一票要是赔了,他就没船了说不定今天还跟我们一样,是你手下一船长给你打工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