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易解卷上【7 / 9】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须菩提以恒沙之多。何可数计。故以甚多答之。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言但计一河沙数之恒河。其多且已无数。何况众河之沙而能计其数哉。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佛以须菩提。言众恒河沙之多。不可数计。故呼之曰。我今以真实之言告汝。设有善信男女于此。以七宝布满尔顷所谓众河沙数之大千世界。以为布施其所得福。曾为多否。第八分中曾言大千世界宝施。不及持说之福。今复言众河沙数之大千世界宝施。则其多尤难计量。而获福亦更无穷矣。佛屡设喻。极显持说之胜耳。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以设有如许宝施。获福岂有限量。故以甚多答之。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授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佛以宝施获福。终不及持说之胜。故告须菩提曰。若有善信男女。受持此经中章句。乃至仅持四句偈等。且与人解说。使之信受。此人所得福德。已超胜于前宝施之福德矣。夫持说之殊胜若此。人胡不勉而行之。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言持说此经之处。自天人以迄修罗。并皆呵护。是彼等亦知尊重正教也。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

此承上章。申言持说之胜。不惟获福无量。故复呼须菩提曰。若人随意解说此经之章句。或少而至四句偈者。

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供养并去声。

○阿修罗有四种。一属天趣。能与帝释争衡。一属人趣。一属鬼趣一属畜生趣藏佛舍利之处为塔。奉佛形像之处为庙。言持说此经之人之处所有诸世间中。若天。若人。若修罗等。皆当恭敬供养。如奉佛之塔庙焉。盖彼等之所供养者。以此无上希有之法。难见难逢。故猝遇之。而生钦敬也。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对文曰读背文曰诵。夫随说经中章句者。天人且如许尊重。况复有人而能持诵全经。其为崇奉。又当何如耶。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是人既能持诵全经。必能研求厥旨。自可由之入道。佛故呼须菩提曰。汝当知此持经之人。以信受此经之故。必能成就夫最尊最上。第一等。世间所少有之妙法。而功不唐捐焉。顾不伟哉。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言若此经所在之处。虽无佛而即为有佛。若持诵此经之人即为所应尊重之大弟子焉。其为尊重何如耶。则此经之殊胜诚非浅鲜。见闻之者可不敬信受持。以期证悟哉。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言此经之殊胜。既得闻之。自当敬信受持。然受持而不知如是生心之法。不免入于歧途。故云如法受持也。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是时须菩提闻佛说此经之胜妙。因不禁欣喜而白佛云。世尊。当以何名名此经。我等得闻此经。自当信受奉持。而奉持之法。未审云何。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佛以须菩提请问经名。及受持之法得其要领。故告之曰。是经名之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喻若具坚刚之志以修行。则智慧自生。乘此智慧。直达涅槃彼岸。所以命此名者。欲令汝等顾名思义当秉此义而奉持。之则庶乎几矣。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佛所说经。处处不落实迹。是其心法要妙。如上说奉持之法。又恐人著相生执便非中道了义故急折之曰。我之所以教汝等奉持之法者何哉。须菩提当知。佛说般若波罗蜜之旨。但得心知即是。并非教人常着一般若波罗蜜之见于胸中也。此意最宜辨明。所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佛欲广离。相之意。故呼须菩提而诘之曰。于汝意中以为何如耶。如来常为汝等说法。果有实法与人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闻佛问辞。审知说法者。无法可说之义。故即白佛云。世尊。如来虽云说法。其实说无所说耳。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此如来欲人知尘界色身。均皆幻妄不实。虽复美大与真性中总无关涉。故呼须菩提而诘之曰。于汝意中以为何如耶。若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尘。其数曾为多否。夫世界微尘。岂有限量。佛盖取以喻人妄念之多也。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以大千世界微尘多不可量。故以甚多答之。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须菩提既答佛微尘甚多之语。佛又呼其名曰。是诸微尘。佛皆不着微尘之相。尘本与我无涉。故说为非微尘。然尘相宛然。是亦名之为微尘而已。盖喻妄。念虽多。若不起心随之。则妄念亦不能为碍矣。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盖自佛而观。不惟尘埃微物为幻妄即大而世界。亦是人心一念造成劫火烧时。终须坏灭。故云如来说世界。亦不着世界之相。即非世界矣。然世界宛然。是亦名之为世界而已。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佛又呼须菩提曰于汝意以为何如耶。如来色身。有三十二种相好。见此相者。可云真见如来否。盖言如来色身。虽复种种相好。亦属幻妄故不当以此见如来也。筏喻经云。三十二相者。一身清净。二身端直持重进止如象王。三身不倾动。四客仪备。五骨际如钩锁。六毛孔出异香。七身边光一丈。八光照身而行。九顶有肉髻。十发长好。十一。发青绀色不乱。十二。面俱满足如满月。十三。眉如初月。十四。眉间白毫相。十五。眼修广。十六。鼻高不露孔。十七。耳轮辐相。垂成。十八。颊辅如狮子。十九。口出无上香。二十。舌广长薄。二十一。一音报众声。二十二。两手过膝。二十三。膝骨坚圆。二十四。足下千辐轮相。二十五。行时足离地四寸。印文现。二十六。行步如鹅王。二十七。住处安无能动。二十八。威镇一切。二十九。说法不著相。三十。等视众生三十一。随众生意。和悦与语。三十二。一切恶心。众生。见即和悦。此皆奇相也。他说互有异同。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须菩提悟无相之旨。闻佛问辞。即以不也。答之而言。寔不可仅以三十二。相而见如来也。

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夫不可仅以色身见佛者何哉。以如来所说三十二相者。乃色身幻相。而非法身真相。是特名之为三十二相也。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佛前言宝施虽多。不及持经功德。盖宝施者。外财也获福尚有限量。今言善男女等。更以恒沙身命而为布施。此为内财人所难舍。则其获福。尤无量矣。盖设喻重重。极显持说之殊胜也。大慈悲语。曷可忽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