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三十七章 面见皇上(二)【1 / 1】

陌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历文帝就像高高在上的神一般,操控着陆子熙的命运。可是,即便事到如今,陆子熙还是不想认命。她想为自己争一争。

“回皇上的话。辛夫人的死与奴婢无关。”陆子熙对着历文帝磕头。她虽然知道希望渺茫,可是,她好不容易从那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她不怕死,但不想这个时候死……也不想死的这么冤枉。

“这个不重要……或者你帮我找一个可以代替你的人!董氏?薛氏?又或者王妃傅若悠?”

面对皇上的紧逼,陆子熙突然想起临行时贺兰明玉对她说的话。

他说了董侧妃和薛侧妃的重要性,应该是已经想到了皇上会有此一问。

所以,不能是董侧妃,也不能是薛侧妃,更不能是王妃……

下人的话身份不够……

所以只能是自己,而且,自己当时的确在场。

陆子熙知道,其实,皇上有这么一问,并不是因为为了给自己开脱,而是在考验自己对他儿子的忠诚度。他们可以把自己当做棋子,但是自己却不能背叛。

若是自己现在说出别的人,皇上一定会更果断的把自己交出去……

那样只会使自己死得更快些……

“回皇上。辛夫人是自杀的。她服用了芯尖草,是一种剧毒……”

“你怎么知道?”

当历文帝的耳目来报说辛夫人突然薨世的消息时。历文帝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她的死一定不简单。多半是被人害的。

可是,如今眼前的这个女子却说辛夫人是自杀的?那么她为什么要自杀呢?

“奴婢略通医术。就像现在,奴婢通过面诊,便知道皇上最近当睡眠不稳,而且常伴有惊厥,且脾胃痛,气短,不爱吃饭……”

陆子熙一边说,一边察言观色。当看到皇上微微蹙眉时,她便知晓自己说对了。

“你……当真会诊病?”历文帝有些讶然。

北靖国的贫民女子大多是不通文笔,不懂深学的。只除非大富大贵,大官大贾之家,才会培养女子的琴棋书画,笔墨雅修。而做这些,也不过是为了出阁时找个匹配的贵婿罢了……但是,却很少女子习医。因为女子为医,与男子医治时,自当有所不便。所以,大家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学这个……而,眼前的女子又怎会通达医术的?

“当真。而且奴婢还可以给皇上保证。奴婢定能医好皇上的病症,若是医不好皇上。奴婢愿意以死谢罪。”

陆子熙对着历文帝又是一通磕头。在她看来,这是她唯一活下去的希望了。若是历文帝真的将她送去番楚,那定是有去无回。

“若你医好了朕的病,朕还是要将你送去番楚谢罪呢?”

眼前的这个女子,让历文帝也不由升起了些许好奇之心。

“皇上乃九五至尊,万民之幸,皇上的身体是天下人之忧。奴婢若是能帮天下人分忧,那是奴婢的功德,也是奴婢的荣幸。奴婢无悔无怨。自当尽力为皇上医治。”

“朕这毛病已经有六七年了。连朕的太医都没办法,你居然说你能治?”历文帝开始怀疑这是不是这个女人为了不死而编的借口。

“回皇上的话,皇上不妨让奴婢试试……奴婢恳请皇上,让奴婢为皇上分忧!若是奴婢医不好皇上。奴婢死也甘愿!”

陆子熙诚恳的跪在地上。为了活着拼命挣扎。

“好!朕就看看你究竟有几分本事!你起来吧。进来于朕诊脉看看。”皇上说完转身进了里屋。

陆子熙急忙跟了进去。与此同时她的心也略微放松了些。

皇上靠着软垫半躺在在木质摇椅上。同时将自己的两只胳膊放随意的搭在扶手上。

陆子熙先是跪着诊了诊皇上的左腕,而后又将手搭上了皇上的右腕……

“皇上在早年间是否生过一场大病?”

“是,十多年前朕……生过一场要命的病。”

“皇上肝气郁结,便是那场病的缘故,以至于如今皇上面色仍是不好。这个病得慢慢调养,急不得,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根本。皇上可要奴婢开方抓药?”

事到如今,对于陆子熙懂医术之事,历文帝已经不再怀疑。于是,他对着陆子熙点了点头,并且抬手指了指一旁的书案。上面有现成的笔墨纸砚。

陆子熙缓缓走至书案旁,提笔便写了两页纸的方子递给了皇上。

“你这一笔隶书写得当真漂亮。丫头!朕如今对你的身世是越发好奇了!”

历文帝单看眼前这女子的书法,便知道,这女子家世绝非等闲。这一笔工整的隶书,没有三五年的功夫根本下不来。而普通人家,怕是笔墨纸砚都供不起……毕竟在北靖,男子读书才是正道。一般家庭不会把银钱浪费在女子身上。

“皇上觉得这方子是否可行?”陆子熙并没有搭话自己身世的事情。而是问起了皇上对她所开药方的建议。

“我不懂医,你既要与我医病,那便按照你的方子来!若是吃出个好歹来,你是老四的人,那我就将老四一起办……”

“来人……”

“回皇上,董大人在殿外求见。”

就在此时,殿外都常公公突然进来回禀道。

“董振?他这个时候来做什么?”历文帝微微皱眉。看了一眼陆子熙道,“我这个老四鬼心思最是多,看来,他也并不是十分情愿将你交给我的!你去后殿等着!”

历文帝在想,一定是贺兰明玉托了董振来给陆子熙说情。

陆子熙得了旨意,急忙快步走向御书房的后殿。

“让他进来吧!”历文帝对常公公下令。

常公公走出殿外宣旨。董振不多时便匆匆忙忙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