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不留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陆严河从赵德钟严肃的语气里听出了些许谆谆之意。
他很感动,也庆幸自己来找赵德钟解释了这件事。
十二月十六日这天,陈思琦给他发了一个消息,说:《跳起来》这一期冬日特刊的实体书销量,突破了三十万册!
陆严河看到这个数字,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这个数字,该怎么说呢?
这样一个数字,即使是放在十年前,纸媒还在盛行的时代,也依然是能打的数字。
在那个时代,也能算得上是畅销杂志了。
更不用说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了。
陆严河:真好!太好了。
陈思琦: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做报纸的想法,但我不想做一个传统的报纸,我要做一个能让读者感到“有份量”的报纸,他们能够从我们的报纸上,读到网上、自媒体上都读不到的内容。
陆严河:?
陈思琦说:这份报纸要以“文化”为主要概念,而不是文学,你看,我们这么多人,在这么多个高校,认识这么多大教授,实际上我们最清楚哪些老师有真才实学,而且有本事把专业知识讲得旁征博引又深入浅出。
陆严河脑袋里面轰的一声。
他突然就意识到一件事,这不就是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随着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入网络以后,慢慢掀起来的“知识付费”吗?所谓的网课。
陈思琦这是想要通过一张报纸,一张售价只要一块钱的报纸,让这个世界的人们得到同样的体验?
陈思琦说:就像我们很多同学会去其他的学院蹭课,而且,我们老师的一些网课发到网上,也有很多社会人士也会看,不是只有在学校里的学生才对文化感兴趣,文化也不是高高在上、束之高阁的东西。你跟秋灵姐还有她男朋友周书宇教授录那期《城市游记》,很多人就反馈,想要让周书宇教授常驻这个节目。其实在现在这个时代,仍然有大量的人对“文化”是有需求的,无论是真的需求,还是心理上的需求。
陆严河听陈思琦说完,内心更震惊了。
他真的没有想到,陈思琦竟然靠着自己就洞悉了这样一个社会心理。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很多人都在说,网络的海量信息让很多人都不爱看书了,碎片化阅读挤占了大家进行长时间阅读的能力。
但在这个现象出现的同时,却也同样让很多人的心中都希望能够读到一些有意义、有文化的内容。
我们讨厌给每一件事都赋予意义和价值,享受单纯地浪费生命,但与此同时,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肯定在更长、更远的尺度上追寻着一点更恒久的东西。
这是人类繁衍至今的本能。
陆严河第一次在听到陈思琦想要做报纸之后,感到一种“她这个想法很对”的念头,也是第一次说:这个很值得做。
他之前是真担心,陈思琦想要搞一场报刊届的文艺复兴,试图在报刊届复制《跳起来》的奇迹。
如果奇迹可以复制,也就不叫奇迹了。
当时他们做《跳起来》,没有冲着能成功的目标,纯粹就是想要做这么一件事,所以才做起来的。
报刊却不一样。
现在陆严河却意识到,陈思琦的这个想法,还真的命中了社会大众的心理,极有可能做成功啊。
陆严河说:这个想法是真的好,做真正有知识含量的内容读物,绝对有很多人需要。
中国很大,人口很多,十几亿的人口,哪怕只有一百万个人愿意为这个东西付费,也足够它成为超级畅销的东西了。
一块钱。
陆严河忽然就明白了陈思琦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售价。
让人感到绝对的物有所值。
按照这样的定位来说,这个报纸的级别会非常高,尤其是对稿件的要求会非常高。
陆严河没有插手,他相信以陈思琦和《跳起来》编辑团队的能力,能够一点一点地按照他们的想法做起来的。
实际上,他现在又有什么能力和资格去插手呢?
他又不专业。
远不如他们专业。
相反,看到陈思琦突然提出这么好的一个想法,眼看着这个报纸可能真的会做得很成功,打中这个时代大众的心理需求。陆严河自己也被激励到了。
他的那些影视项目,都怎么样了?
是不是都在进程中了?
陆严河主动地跟王重、贾龙他们都联系了一遍,询问《人在囧途》和《胭脂扣》的进度,又去跟北极光视频对接,询问《武林外传》和《鱿鱼游戏》的进度。
考试周期间,陆严河跟打了鸡血一样,又恢复了之前的直播频率,每天直播至少四个小时,看书复习,写剧本。
终于,等到考试周结束,陆严河也准备要进组了。
《荣耀之路》已经开机一个星期了,前面都在拍商永周的戏。
陆严河进组之后,剧组会停机两天,最后再开一次剧本会,统一剧组上上下下所有人对剧本的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