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197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23章 赵国奇遇记4
第一部第123章赵国奇遇记4
余让正因为知道日食是自然现象,所以不用下跪,不过,他阻挡不了自己的同伴跪拜上苍。
日食与月食是自古就有的自然天象,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多有这方面的记载。
在巴比伦和尼涅维亚的废墟中所得的陶土器皿和断裂的石碑上,有六次古代日食的记载。
其中最早的一次于公元前911年发生。曾有人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古的一次日食记载。
我国儒家经典《尚书》的《胤征》篇记载了一次日食事件:在仲康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左右)有两个掌天地四时之官名毅与和,他俩疏于职守,不仅没有预测到日食的日期,而且在那次日食发生时,正喝得烂醉,按当时政典,两人都被处死。
这篇资料,已被中外天文学家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
有关《尚书》记载的这次日食发生的日期,中外学者认识不一致,最早的认为应该在公元前2156年10月22日;而最迟的是公元前2007年10月25日。
即使是发生在公元前2007年,也比国外最古的日食记载公元前991年早1016年。
正是这次日环食,静悄悄地扭转了这个手帕的结局。
日环食只持续了短短的五分钟,期间风向和风力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手帕像是受到了召唤,竟然按原路返回了,一直飘回到金山寺外广场上,在智瑜等人的上空盘旋着。
手帕一直不肯下来,还是一直在高空中盘踞着,好奇怪,智瑜想起来了,手放在嘴里,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响哨,手帕似乎听见了主人的召唤,慢慢地飘落下来,直到落到智瑜的手上。
智瑜轻轻地颤抖的手,抓住手帕,轻轻地闻了闻,还有贾杰的气息,又仔细地检查手帕,手帕上的图案原来是一条隐藏的黑色鲤鱼,现在却变成了七彩的锦鲤,除此之外,还是和原来的手帕一模一样。
百姓们跪拜起来以后,都不见了手帕,智瑜拿到手帕,装入怀里面,和余让等人,还有许子仙一家,没有停留,回到许家沟。
晚上余让,智瑜和大家坐下来讨论,许大姐给大家做了晚饭,并给道歉,说子仙给大家添麻烦了。
智瑜赶快解释说:“许大姐客气了,应该感谢许子仙才对,帮我找到失物,有了希望和方向,不用道歉,这不是子仙的错误,是我们打扰了。“
余让继续分析着:“金山寺离淇河比较近,往下走许沟村,这里离黑龙潭不远,中间隔着几个村,再往下走就是寺湾驿站,鹿楼村,要不我们明天顺淇河而下,看看有没有印迹,也许会有新的方向。“
智瑜点点头说道:“我们明天顺河找一天,最后在寺湾驿站落脚,等我哥大部队到来,再从长计议,我有预感,贾杰就在离淇河不远的地方。“
冰冰也说道:“你们一直说的黑龙潭,我也想去看看,这是余让哥成名的地方。“
说完,深情款款地看着余让。
余让哈哈哈大笑道:“冰冰,不是什么成名的地方,黑龙潭,是我屁滚尿流逃跑的地方……“
大家哄堂大笑,一天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第二天一早,智瑜,余让等人起来,和许小孬夫妻告辞,沿淇河而下,寻找贾杰的踪迹。
淇河旁边,现在是淇河湿地公园,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智瑜没有心情停留,她们沿河一路寻找,就来到了黑龙潭附近的年家庄,户家庄。
已近中午时分,大伙都饿了,他们决定找一户人家,寻一顿午饭,休整一下,下午再沿河探访。
这不,离淇河最近的,有一户人家,栅栏围的小院,三大间茅草屋,房前屋后,收拾地干干净净,满院挂的都是风干的鱼干片,应该是一户渔民人家。
余让,冰冰上前叫门,柴门未锁,半虚掩着。
冰冰喊道:“屋里面有人吗,我们是来问路的,请行个方便。谢谢啦。有人吗?“
“哎,来了,等一下啊。”
只过了有三分钟,从茅草屋走出来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十八岁年纪上下,黝黑的皮肤,水灵灵的大眼睛,混身乌衣,乌黑亮丽的头发,盘起成发髻,上面有一颗漂亮的银发簪。
细看此发簪,是一枝桃花图形状,特别的是发簪上的配饰,是一颗闪亮无比,晶莹剔透的透白洁净珍珠,夺人眼球,余让好像有一点点眼熟,又不知道在那里见过。
冰冰笑着道:“这位姑娘好,我们是过路的旅行者,想进去讨杯热水喝,吃一点午餐,可以吗?“
这个黝黑黝黑,皮肤发亮的女子还没有开口说话,微微一笑很倾城,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还有两颗可爱的虎牙,两个深深的酒窝,着实动人妩媚。
余让一看,觉得特别像台湾演员张庭的样子,精明能干,还能言舌辩,卖面膜都卖得狡兔三窟,赚得富得流油,经销商却只是赔本赚吆喝,这漂亮的黑脸蛋,着实让人迷惑,确有几分魅力和姿色。
黑姑娘开口说话了:“小女采玉,欢迎欢迎,家里面条件简陋,如果不嫌弃,请进来休息。“
余让陪笑道:“谢谢姑娘,哪里哪里,姑娘芳名采玉,日后有机会定会感谢一二。“
黑皮肤姑娘莞尔一笑,说道:“公子客气了,这里是年家庄,小女姓年,叫年采玉,我是外地人氏,这是我姑姑家,现在家里面就我一个人,大家进来坐坐吧。“
余让觉得似曾相识,进了小院,冰冰去叫智瑜,左斌进来,天气晴朗,院子里面有凉棚,有桌凳,余让一屁股坐下,年姑娘回屋里端茶水。
智瑜,冰冰,左斌把马匹在外面拴好,进了小院,年采玉端出五只茶杯和一只茶壶,招呼大家坐下,倒了五杯热茶。
余让早已又饥又饿,端起茶杯一闻,竟然是上好特级的信阳毛尖,顿时神清气爽,好奇不已,这偏远地区,竟然有如此好茶,不简单,先尝尝再说。
智瑜喝了一杯清茶,味道不错,不次于诸侯王家,看年姑娘也有几分眼熟,于是问道:“年姑娘好,我觉得姑娘好眼熟,是不是经常去赵国都城中牟,或者是晋国游玩呢?“
年姑娘淡淡地说:“我老家信阳人氏,我来投奔我姑姑,姑姑平常爱跑山,去寺庙做义工热心公益,或是集市时贩卖青菜,是个闲不住的人。
我来了半年了,这里不太熟悉,出门比较少,我不经常出远门,不过马上要去开饭店。“
智瑜明白了,是个投亲靠亲的外地女子,不太熟悉地域周边,不过我还是问问吧。
智瑜问道:“年姑娘,最近听说了吗,有没有人救治过一个男人,皮肤黑黑,人高马大,受伤比较严重?有没有这样的人吗。“
年姑娘回答道:“哦,原来你们是找人的啊,我这几天都在家里面晒鱼干,很少出去,没有见到类似的人,等晚上我回来问问姑姑吧,她经常跑来跑去,见多识广。“
智瑜听了,有点失望地说:“谢谢年姑娘了,如果有消息了,可以传信息到寺湾驿站,我叫智瑜,谢谢啦。“
年姑娘点点头说道:“光顾说话了,还没有做饭呢,各位贵客,想吃什么呢?我来做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