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醉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是那时候起我才称呼他林老兵的。
店里没别的客人,我们也就随意的聊了起来。此时我才留意到老兵的店里飘散着陈皮的味道,问了一句他是否在煮陈皮。
老兵向我笑了一下:“我在烘焙铁观音。”
原来铁观音是有烘焙这道工艺的,这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想不到林老兵深藏不露,一个在魔都经营角落里二十见方茶店的茶老板竟是如此深谙茶道。亲自动手烘焙茶叶,这和那些只会千篇一律营销说辞的茶商已经不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闽南人对药膳的研究是别处人没办法相比的----就拿沙县小吃来说,一锅寻常的卤料少说要几十位中药材。这么熬出来的卤水既要口味好吃,又要除去食材里的不新鲜味道……外人没经年累月的研究真真是连一锅卤水都配不出来。
闽南气候炎热山高路险,从浙江发往闽南中部的列车路上就要一天左右,这还是相邻二省来说的。或许在古时运往闽南的食材就会因为这样的天然条件受到限制,运到目的地时候不难想象会导致有大量的不新鲜食材。而印象里闽南多山,盛产海鲜水果,却很少听说闽南有什么成规模的粮食和肉类产区。所以闽南人在药材领域的专业,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处理这些运进来的不新鲜食材被逼的。
试想一下----连日常饮食都会运用到如此专业的药材知识,自小浸淫此道生长的闽南人,在他们喜欢的茶叶领域又会有多少药学密辛?
陈皮的味道盖住了我对其它药材的分辨,这是老兵看家的手笔,我还不至于傻到去打探人家的看家本领。我和老兵聊了聊我对茶叶里草酸的看法,在老兵这里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蒸青工艺的确是用来处理草酸的,而且地道的茶叶里不应该允许过量的草酸存在。这是我猜测出来的茶道密辛第一次得到行家认可----放在以往,不是商家不置可否的陪你讨论,就是连味觉都不具备只会梗着脖子卖弄书本上茶道知识的茶商向你引导些营销说辞。
话题打开了,我向林老兵询问了有无“红边绿叶蜻蜓头”的古法铁观音,林老兵脸上带了淡淡的失望:“现在的年轻人连摇青都掌握不好火候,市面上很难有这种古法铁观音了。”
摇青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向老兵简单询问一下何为摇青,林老兵只简单说是把鲜叶放在炉火里烤制。没做过炒茶的活计我没听很懂,所以也就没再多问。出来时候林老兵送给我二包铁观音:“自己烤的茶叶,拿回去尝尝。”
跟市面上的茶叶口味完全不同,临走时候林老兵又特别嘱咐一句。
问起古法的铁观音,是因为我想到了我的老师。老师是一直生活在江南的老人,与北方部门里派给我那些老师不同,这位江南老人喜欢属于学生自己的领会。老人带学生时候言语不多,平日只会在关键时刻提点你一句,剩下的全靠自己去生活里感悟。
他不像北方那些老师会带给学生那么多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答案,也不像北方老师会给学生的那许多意识形态和个人习惯、各自三观方面的横加指责……他是位真正的师者,是我在内心里真正敬重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