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栗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没见过,以前只有点模糊的概念,不过看着陆大师做,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陆子安心潮起伏,想起了自己与众工匠最初的不同。
任何细小的瑕疵,都会使其沦为废品。
不是埋头苦做,而是一直在思考着技艺的未来……
而这些高档的、精致的瓷器,偶尔能在博物馆看一眼,那也是好的。
“汝瓷和其他瓷器不同的点,在于它一般是御用。”陆子安将瓷坯轻轻浸于釉料之中,这便是汝瓷的浸釉,亦称抹釉了:“所以匣钵外会多涂一层耐火泥,支烧垫饼的支钉小而尖,务必保证器型的完整性。”
“陆大师,陆大师?”徐大师的呼唤让陆子安回过神来,他怔了怔,笑道:“抱歉,我走神了。”
“……还行。”
学而思之,举一反三,为匠师。
听了他的话,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这大概也是许多普通观众的想法了。
不,历史总在前进,关键在于,思想的转变。
至于这支钉,其实也有讲究。
总感觉陆子安的直播,有着其他直播缺少的灵气。
可是陆子安却一直在用“笨”办法。
就在这时,陆子安放置的火样终于开始变色,他一跃而起:“开窑!”
真的是这样吗?
徐大师也搬了张小杌子在旁边坐下,有些迟疑地道:“陆大师,我对汝瓷略有研究,我查阅过大量典籍,认为宋朝的越窑汝窑,亦有模仿更早期青铜器,我见你所作工艺,大体上都是承古,但百工门打出的旗号,却是创新……”
这么想着,众人也就想明白了。
比如说木雕玉雕,在如今已经有了许多科技应用的情况下,这些雕刻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
还不是跟着陆子安认真学了那么久,才总算是将钧瓷给学到了手。
裹满釉料之后,他轻轻将瓷坯放置于三脚支架上。
“看着我的工序,好像都是比较传统,其实我在其中,应用了许多熟能生巧的小习惯。只是不是专业的匠师,会将我的这些小动作忽略过去,在外界看来,我便好像只是在仿制古物。”
要没有陆子安悉心指点,手把手地带出来,没准还在苦苦琢磨着呢。
这是一个瓷瓶,造型古朴,正是宋代最有名的玉壶春瓶,素来是所有玉壶春瓶中形态最美的。
釉色随光变幻,表面呈现出蝉翼纹细小开片,慢慢往下延伸,出现了许多细小的蟹爪纹开片。
陆子安随手拿起刻刀,在材料堆里捡了块木头:“柳宗悦也曾谈过:匠人们因为缺乏独创性而谦逊,淳朴,顺从传统;因为不用动脑筋,才能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工作。”
徐大师摇摇头,目光灼灼:“您刚才说到传古承今……”
“不想了不想了,咱们一起看直播吧。”领导笑呵呵端起茶杯,里边的枸杞随着他的晃动而微微荡漾:“难得这么好运气呢。”
可是陆子安的直播,给了他们一种全新的概念。
高温烧制的过程,对火候把握必须极为精准,陆子安也没想过离开,依然蹲守在窑炉前。
不管费多大气力,他们也会将他笼络住。
真正是腰酸背痛。
但是进了博物馆,大多数人还是更喜欢那些名气盛、造型有趣的,至于这些个碗碗碟碟,在他们眼里不过尔尔。
也有人称他们的这种风格,为匠人精神。
令人无法移动目光。
而这三个层面,技艺其实在其次,重要的,在于思想与理念的转变。
等将这些瓷坯重新推入窑炉,加温至1280c烧制,陆子安便净了手,拎了张椅子过来坐下。
尤其它的开片如此优雅细致,就算是陆子安自己,也颇为惊奇。
釉面极为润泽,整体呈淡淡的天青色,只一眼便足以打动所有人的心。
是理想与胸襟的延伸,是技艺与精神的合而为一。
陆子安轻轻掂了掂手中的木头,微一勾唇:“我曾经说过,匠人、匠师、大师,其实是工匠的三种层次。”
陆子安自是不知道他们这边的诸多纠结,他将瓷坯一个个做好,便开始烘干。
真是期待啊,不知道这瓷坯烧制出来,该有多动人!
陆子安微微弯腰,盯着它的釉面。
等里头的热气散得差不多了,温度也到了可控的程度,陆子安才戴上全套护具,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匣钵一个个搬了出来。
一整排的匣钵,看着很是喜人。
这样烧出来的瓷器,在底部会留下三个浅浅的凹痕,不甚明显,却又别有特色。
说到这里,陆子安忽然心思一动。
既然这样,陆子安直播汝瓷,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所谓的名号,所谓的称呼,都是过眼云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