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冀大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翊钧听说后果断决定平叛,毕竟这时候他不差钱,但派去平叛的军队连打了几次都没有取胜。
无奈之下,朱翊钧又派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为总兵,率军平叛。
这个猛,带人决黄河水灌城,城墙都被冲开一个大口子,李如松随即下令攻城,一举平息了哱拜之乱。
再次是万历朝鲜战争,连打了两次,第一次是李如松出战,战争从万历二十年打到二十七年,耗时很长。
朝鲜遭倭国入侵,王京陷落,八道失陷七道,仅仅只有靠近明朝边境的义州一带尚存。
朝鲜告急,请明朝出兵援助,朱翊钧鉴于唇亡齿寒,立刻派兵到朝鲜,援朝抗倭。
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七年多,总算将侵朝倭寇赶出出朝鲜,明军胜利归朝。
话说近些年居然出现棒子骂朱翊钧是昏君的言论,听得人是真的想笑。
全世界都有资格骂朱翊钧,但棒子……那是真没有,要不是朱翊钧出兵抗倭援朝,棒子早几百年就被殖民了。
说朱翊钧是昏君……有意思,合着救你们是昏庸,那倒也不是不能承认。
最后是播州之役,发生于万历十七年,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发动叛乱,朱翊钧派兵平叛。
这场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到万历二十八年才结束,最后的结局是明军八路进兵,四月告捷,平息了杨应龙之乱。
从万历十四年开始,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身体虚弱,每况愈下。
因此,朱翊钧执政中后期,几乎很少上朝。
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
万历三大征中,边疆大事的处理,都是通过谕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们所希望的平台召对形式。
在三大征结束之后,朱翊钧对于大臣们的奏章的批复,似乎更不感兴趣了。
同年,礼部主事卢洪春上奏批评朱翊钧日夜纵饮作乐,请立太子。
于是,从同年起,为争立皇太子,国本之争开始,大臣们坚持礼法,要求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而朱翊钧喜欢郑贵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双方各执一词,争斗了几十年。
与此同时,党派开始兴盛,官员们各自站队,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以及阉党,轮番登场。
东林党源于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兴于顾宪成,而顾宪成重兴东林书院则是因为万历皇帝朱翊钧免了他的官……
什么叫循环啊?还他喵的是死循环!
从顾宪成罢官那日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东林党,这个明末超级政治团体开始兴起。
他们乐于跟皇帝斗,跟宦官斗,跟其他党派斗,所谓内斗就要亡国,但亡国也要内斗……哎,就是要斗!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斗不罢休,管他女真、流寇,休想我停手~!
在无休无止的党争中,朱翊钧败了,福王朱常洵也败了,不得不离京就藩。
朱翊钧爱惨了郑贵妃,爱屋及乌之下,也很爱这个肥儿子,直接给了四万顷庄田……
东林党:嚯,刚想歇会儿,你整这死出!弟兄们,来活了!
于是乎,东林群贤再聚首,怼死皇帝不罢休,跟朱翊钧中门对狙,占领上风,一场长达七八年的——福王庄田之争开始。
福王就藩洛阳不过一年,朝廷就发生了著名的梃击案,作案的是一个名叫张差的蓟州男子。
皇太子朱常洛认为这事一定有幕后主使,且很怀疑是郑贵妃心怀不满,然而,郑贵妃指天发誓,自明非她。
朱翊钧眼见事关郑氏,加上多年来人们一直议论他不善待皇太子,感到事情重大,怕火烧自己,很快就亲自裁决张差为疯癫奸徒,处决张差及有关的太监庞保、刘成二人。
同时,特地一反常态的召见大臣议事……上一次召见大臣是二十五年前!
处理完挺击案后,朱翊钧继续摆烂,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去郊外祭祀、不去太庙祭拜、不召开朝会、不见大臣、不批奏章……不讲武德!
从万历十七年开始,朱翊钧不再接见朝中大臣,内阁开始出现只有大猫小猫三两只的情况,六部、科道也开始出现官员空缺。
朱翊钧通通不管,只一个劲的在后宫摆烂,同时派太监担任矿监税使,去搜刮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