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463章我上我也行……不,我不行!【2 / 2】

长平冀大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四次还是王骥,带人处理思机发,明朝发兵十三万,除了明军外,还招了不少土司兵帮忙。

这次跟前面两次结果差不多,都是明军打了麓川一顿,但是剿灭不了,明军一走,思机发又来,思来想去,约定以金沙江为界,互不攻伐。

三伐蒙古、四征麓川,听上去挺带劲,但带来的影响却很坏,七次战争,耗尽了仁宣两朝的积累不说,明朝又改变收取赋税的方式。

让百姓把实物折成金银交税,过程嘛,跟元朝差不多,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百姓被坑了,坑着坑着忍不了了,于是造反……呸,起义了!

这次起义领袖著名的有俩,一个叫叶宗留,属于矿工,一个叫邓茂七,属于农民。

正统十二、十三年,叶宗留、邓茂七两人一南一北起义,攻打城池,拼杀官军,遥相呼应,巅峰时聚众十多万人,闹腾得很厉害。

彼时,蒋贵、王骥正领着江南、西南的明军打麓川,因而江南兵力空虚,当地那些卫所兵又实在没啥能力。

因而,正统十三年,朱祁镇令宁阳侯陈懋领着京营兵马南下平叛,刑部尚书金濂提督军务。

起义自然是被镇压下去了,叶宗留、邓茂七也只是一闪而过,但这个起义被彻底镇压的时间吧……是在景泰元年。

熟悉明朝的人应该知道,正统是朱祁镇的年号,景泰则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

之所以景泰元年才结束镇压义军,是因为正统十四年,朱祁镇留学瓦剌,未归,京营兵马只能火速北上,拱卫京城。

现在不少人热衷于阴谋论,认为土木堡之变不是朱祁镇的锅,而是什么文官集团暗害皇帝,坑杀勋贵,还给于谦安了个摄政王的名头。

但是吧,只要把时间线理顺,这个土木堡看着其实挺正常。

呐,三次北伐,四次麓川,这一场场大战下来,国库得空吧?国库一空就得向民间加税,于是百姓起义。

这百姓一起义朝廷是不是又得派官军镇压

问题来了,江南、西南的兵马当时正忙着打麓川,江南出了大乱子,你调哪里的兵,答案是北边。

南边的兵在西南,北边的兵在江南,北边呢?

没兵是不可能的,但是被抽调之后,北边已然兵力空虚,蒙古瓦剌部落虽然住在草原上,但人家又不是不读书,也不傻,自然晓得机会来了。

于是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瓦剌士兵挥舞刀剑,越过长城,到处抢粮抢钱抢女人,还把兵力薄弱的明军突突了一遍。

有人可能疑惑,不是有长城吗?瓦剌怎么进来的?

这话说的,明末崇祯年间明朝也还控制着长城,那皇太极不还三番五次溜达进来劫掠

长城是厉害,挡得住铁骑,挡得住富商,但它终究是个死物,是挡不住人心的。

就当时那个情况,朝廷大规模调动官军,谁不晓得一大批官军南下平叛去了,谁不晓得现在北边的兵马少了。

当瓦剌骑兵来袭时,有人选择拼死抵挡,同样会有人选择视而不见,保存自身实力。

瓦剌怎么进来?明军兵力充足的情况下他自然进不来,也不敢进来,但晓得你兵马少,他自然敢来。

明朝兵多,瓦剌兵少,之所以瓦剌敢进来,自然是因为明朝地盘大,要布置防御的地方多,兵力分散。

反观瓦剌,人家是游牧,雄关坚城进不去,土墙小城总能打吧?

你一个守边军队,手下有多少骑兵敢跟人家对冲,你步兵如何跑得过骑兵,最最关键的是,没有皇帝的命令,你敢私自出兵,咋滴,族谱和通讯录不要了

再说一点,万里长城很壮观没错,但却不是处处都坚挺,那有的地方就是些土墙,真决心动手,难道还挖不动土墙

视线回到朱祁镇这里。

正统十四年,在听说瓦剌入寇边城后,朱祁镇的第一反应不是惊慌,不是恐惧,是惊喜连连。

他自然不可能害怕的,怕什么呢?

洪武年间,明军十三次北伐,撵得蒙古骑兵到处跑,漠南都占了。

永乐年间,往草原上喊一声朱棣来了,方圆十里,顷刻空无一人。

宣德年间,听说蒙古入寇,明军的第一反应是军功来了,主动出长城,跑草原上跟蒙古骑兵对决。

就连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前,不也是明军越过长城,打击蒙古?

朱祁镇:害怕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大明天下无敌,我上我也行!

由此,微操大师上线……忘说王振了,这家伙跟朱祁镇的反应也差不多,什么瓦剌当初被撵得到处跑的杂兵也敢来挑衅!

总结一句话,盛极而衰,骄兵必败!

就像汉武帝后期的李广利等人一样,眼看着卫青、霍去病把匈奴当孙子打,一次两次的他们可能觉得卫霍太强,次数一多后……

匈奴弱鸡,我上我也行!

没有自知之明的后果就是被教做人,学费还挺贵,是成千上万条人命。

朱祁镇、王振同样是这种想法,洪武、永乐、宣德皇帝武德充沛,徐达、蓝玉、张辅、杨洪、王骥等人驰骋草原。

要只是胜个一两场还能说我军将领太强,但胜的次数一多,这反应就是……卧槽,他们好弱,我上我也行啊!

什么?你说我没有自知之明,看到王骥没那是个文官,科举出身的,他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换王振就是,郑和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难到郑和比我多点东西

郑和:什么玩意!也配跟我比?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一战后,年轻的堡宗终究还是被教做人了,学费是二十多万明朝将士的命。

学费交付后,堡宗获得瓦剌留学生资格,留学时间……一年!

最终还是逃不过《站在草原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