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451章朱元璋的黑料2【2 / 3】

长平冀大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上,淮西二十四将,四人开国前战死,六人被胡惟庸、蓝玉案牵连被杀,李新材、周德兴作死被杀,余者十二人,善终。

一个个列出来后,朱元璋的名声是不是会好一点不会,因为淮西二十四将外,还有开国六公、二十八侯、两伯爵的下场,这些列出来后还有功臣后代的下场。

比如受胡惟庸、蓝玉案牵连的开国功臣,已死的开国功臣,爵位被废除。

再比如因为靖难没站朱棣这边,所以爵位被废除的。

反正只要找详细些,总能找到黑点的,毕竟朱元璋本身也不是白玉无暇,他挺黑,却又没有传言中这么黑,仅此而已。

再说说洪武四大案,空印、郭桓、胡惟庸、蓝玉,四大案杀得人头滚滚,官员人人自危,这没错,总共受牵连的人数高达十多万……说二十万也还行。

之所以说黑……因为一些人一口咬定朱元璋杀了二十多万官员……妈耶,那是官员,不是耗材,不是割一茬就立马长一茬的东西。

当时全国各地官员总数也就几万,四大案杀二十多万……咋滴,你朱元璋自个儿治国啊?

再说南北榜案,本来吧,这种有争议的事情,等结果确定之后再说是最好的,奈何又成了黑料,扯什么阴谋论的……至于吗?

都说文官集团、文官集团,咋滴?这集团无所不能啊?要真这么牛,还能让朱元璋、朱棣吓成那怂样?

南北榜案,从时间上联系一下,就是因为元朝停了太久的科举,北方经历了太多战乱,导致读书人多往江南跑,以至于北边重武、南边重文。

你说南北榜案是因为南北方教育环境、资源不同可以,说是为政治考量,要考虑北方学子的感受,也行,但是,关阴谋论个屁关系啊!

甚至还有人说朱雄英、朱标、马皇后死于文官集团之手……哦,朱元璋的死也有人说是文官集团……

什么文官这么牛啥都能插手,那干脆集团联合一下夺了朱元璋的鸟位,或者学习一下东晋,让皇帝们集体短命,不好吗?

为啥让朱元璋、朱棣、朱厚熜、朱翊钧等皇帝高寿小皇帝不是更好控制。

还有说于谦是摄政王的……玛德,生前就被清算的摄政王,死后家无余财的摄政王,简直是个笑话。

究竟是阴谋论还是史料缺失导致的无端猜想

继续,关于卫所制这个问题,是朱元璋学习唐朝府兵制度搞出来的,被骂是因为后来卫所制度崩溃,卫所士兵的战力也就一农民战力,甚至还不如。

这个过错算朱元璋身上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全算朱元璋身上有问题吗?大大的有问题!

一句话,谁能保证自己定下的制度能传承几百年不出问题?换句话说,什么制度可以几百年不改还不出问题?

朱元璋有错,想得太多,管得太宽,明明只是一个人,偏想干几代人的事,最终怎么的,他有多勤奋他后代就有多懒。

朱棣的内阁,朱高炽的内阁兼职六部,朱瞻基的太监批红,还有那俩绝世懒虫,老道士和大宅男,他们没能力吗?不是,他们只是想偷懒。

卫所制于明初为明朝提供了大量兵力,洪武十三次北伐、永乐五次北征、宣德几次巡边、成化几次出击草原,靠的难道不是卫所士兵?

至于之后的崩坏……开中法是谁搞崩的?是哪个拿西洋货物当俸禄发的?哪个让士兵建房子,当工兵的。

有利于自己的时候,祖制不可改,不利的时候……朱元璋说太监不能干政,朱棣、朱瞻基干嘛了

朱元璋说不能设丞相,朱棣、朱高炽干嘛了

朱元璋说黄册十年一更,后面皇帝在干嘛?太湖上放着发霉的黄本本是啥

祖制祖制,有用的叫祖制,没用的就是废纸

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祖制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再说户籍制度,网传明朝的匠户、军户、民户,除民户还勉强外,匠户、军户不能科举,更要子子孙孙为匠为军,就不能干其他的。

问题来了,为毛明朝科举出身的官员中,三分之一是军户出身,最出名的比如张居正,根正苗红的军户啊!

至于匠户,首先,这玩意元朝就有,他喵的元朝匠户还连婚姻都不能自由作主,得按官府要求来,还全年无休。

明朝的匠户没听说婚姻也得官府包办吧?没听说全年无休吧,轮班制难道不是他朱元璋搞出来的?匠户按工匠类别,分为一年一换、三年一换,五年一换。

至于科举,除了贱籍和皇族外,没听说哪种户籍的人没资格参加科举吧?

说到户籍瞬间又想到殉葬、裹脚、贞洁牌坊这三个东西,没错,网传都是朱元璋定下的万恶之源。

问题来了,明朝之前是没有殉葬还是没有裹脚,亦或者没有贞洁牌坊

说朱元璋有罪,这点没必要否认,他确实有推动殉葬、裹脚、贞洁牌坊,但把几个朝代的锅全扣他头上……咋滴,身板硬实,活该背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