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笙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深夜的书房里,陈映伏案疾书。作为一个重生前的国际知名导演,她深知一个好剧本对电影的重要性。现在摆在她面前的,正是《乱世佳人》的第一稿。
“这场戏还是不够有张力。”她皱眉划掉一段对白,重新构思。作为黎氏影业的第一部自制电影,这个剧本承载着太多期望。
黎明月推门而入,手里端着一杯咖啡:“母亲,这么晚还在写?”
“嗯。”陈映接过咖啡,“这部戏关系重大,必须万无一失。”
黎明月凑过来看剧本。这个月来,她参与了大量剧本讨论,对现代电影叙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苏雨棠这个角色……”她翻到某一页,“为什么要用倒叙的方式展现她的过去?”
“这就是我想尝试的新手法。”陈映放下笔,“传统叙事往往是按时间顺序展开,但人的记忆和情感并非如此。当一个人面临重大抉择时,过往的片段会不断闪回。”
“就像蒙太奇?”
“对,但不只是简单的蒙太奇。”陈映起身踱步,“我想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动交织在一起。比如这一场……”
她翻到剧本中段:“苏雨棠在舞会上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表面谈笑风生,内心却在不断回忆那个雨夜的场景。这种内外的反差,才能真正展现人物的复杂性。”
黎明月若有所思:“这确实很新颖。不过……”她迟疑道,“观众能接受吗?”
“这正是我们要做的。”陈映眼中闪着光芒,“不能总是被观众的习惯限制,要引导他们接受新的表达方式。电影不应该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它可以成为一面镜子,映照人性的深度。”
正说着,林双双匆匆跑来:“夫人,刚收到消息。上海日报的影评人徐中行要来访,说是对我们的新片很感兴趣。”
陈映和黎明月对视一眼。徐中行是上海滩最具影响力的影评人,以犀利着称。他突然造访,恐怕另有目的。
“见见也好。”陈映说,“正好听听业内的声音。”
没过多久,徐中行就到了。这位文艺界的“笔下阎罗“看上去五十出头,戴着一副圆框眼镜,举止儒雅。
“久闻陈总监要自编自导,特地来讨教。”他开门见山,“听说这次要突破传统?”
“徐先生消息很灵通啊。”陈映笑道,“剧本还在创作中,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当。”徐中行推了推眼镜,“只是听说您要用一些前卫的叙事手法,不知是否考虑过市场接受度?”
“市场很重要,但艺术的创新更重要。”陈映不卑不亢,“徐先生觉得,观众永远只能接受老一套吗?”
徐中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有意思。那么,可否让我先睹为快?”
陈映递上剧本初稿。看着徐中行认真阅读的样子,她心中已有计较。这位影评人的到访,或许正是一个契机。
徐中行读得很慢,时而皱眉,时而点头,偶尔还会在剧本边缘写下批注。整个书房安静得能听见纸张翻动的声音。
“好剧本。”终于,他合上剧本,神色复杂,“尤其是这种心理描写和情节推进的手法,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不过……”
“徐先生请说。”陈映做了个请的手势。
“就怕有人接受不了。”徐中行意味深长地说,“尤其是那些习惯了传统叙事的‘大人物’。”
陈映若有所思。这番话显然另有所指。作为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影评人,徐中行的消息网很广。他此时提醒,必有深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