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吕姓的主簿老人,为这位年纪轻轻的少年剑客,倒上一杯热水。
老人满脸沧桑,为王振讲述那位年轻县令的往事。
王振听的很认真,开口次数很少。
那位瘦弱的女孩,刘辛,此时仍旧悄悄躲在门外,只是探出个脑袋,打量着王振。
王振听着主簿老人的讲述,随后皱起眉头,问道:“如今王县令逝世,为何朝廷不曾派遣新的官员上任?”
主簿老人苦涩一笑,说道:“不清楚,想必是安平城地方偏远,没有几个官员愿意来到这处穷乡僻壤。”
王振沉默不语,只是放下手中杯子。
主簿老人叹息一声,轻声道:“可惜了,君晓刚刚自裁,朝廷的赈灾粮就到了安平城。”
说到这里,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浑浊眼眸赤红无比,咬牙切齿道:“那群该杀千刀的畜生,就这么骗走了君晓的肝器!”
王振轻轻握住剑柄,眼神低沉。
主簿老人又说了许多,从那位年轻人第一次来到安平城的模样,从一位唇红齿白的榜眼,到后来粗糙寒酸的县令,走马上任开始后的几年,老人几乎是事无巨细,自顾自地说了一大堆。
似乎只要谈到这个年轻县令,老人便有说不完的话。
老人并未去看王振的眼睛,只是自顾自的,絮絮叨叨,一点一点的说着,时不时补充一些。
主簿老人笑呵呵道:“不知道君晓做了什么事,得罪了天京城的天官,一位榜眼,明明是前途无量,可却被贬到这么个地方,作这么个小官。”
主簿老人顿了顿,说道:“当初他可真的算是一个饱读史书,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只是在安平城待久了,便显得不那么像读书人了,最起码双手老茧是褪了好几次,倒像个庄稼汉。”
“老夫听闻,那些个贤人、读书人,那都是铁骨铮铮,最为重视气节,可临了,君晓却愿意为了安平城,在别处官府中长跪不起。”
主簿老人似乎是不太确定,随后看向王振,问道:“你说,他这是何苦呢?”
不等王振开口,主簿老人又开始说着这位年轻县令的故事。
一直到最后,关于这位年轻县令的故事结束,主簿老人再也无话可说。
故事的最后,便是以这位年轻君子的身死为结尾。
老人的精神气一下子弱了下来,眼神黯淡,喃喃道。
“他只是个年轻人”
明明那么年轻,前途无量,却早早的死在了这里。
主簿老人很怕,怕这位年轻人,过去几年,便无人记得,再也无人知晓。
所以主簿老人,一遍又一遍的,将王君晓的故事和名字,说给不同的人听。
王振看向桌子上的那件官服,似乎能够看到一位君子的模样。
安平城西北处,不足三十里外,便是一座繁华郡县。
可偏偏有这座大山,将安平城硬生生隔绝在外。
这位君子曾经立下壮志,要在来年开春后,挖开安平城西边那座山,开辟一条大道。
只是这位年轻君子,却无法得偿所愿。
王振站起身来,望向西北处的那座大山。
这位年轻剑修眼神坚毅,握住身后那把长剑。
“你王君晓不曾完成之事,就由我王振替你接过。”
剑修,自握剑起,便钻研剑术,磨炼剑气,感悟剑意。
剑修心气极高,古往今来的剑修,大抵都是白衣长剑,不染凡尘。
天下武道,以剑道最为风流,自古便是如此。
可元历三十九年,安平城西北处,却有一位古怪剑客,没有一点风流可言,每日手持一把长剑,于西边大山前,不断出剑再出剑。
以剑开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