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后的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种流水线生产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每个人各司其职,都不需要什么太过专业的工匠铁匠之类的,只要能按照原先设置好的模具来生产就没有丝毫问题。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有个好处,敌人根本无法渗透进来。
就算其中某个环节的工匠进行了泄密,可他不知道最后组装需要多少步骤,需要哪些零件,以及安装的方式是什么,一样白瞎。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假设。
此时的大明周围可没有什么敌人存在,也不可能会有泄密的风险。
而制作枪械,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的钢铁才行。
这要是放在别的国家,或许是个不小的难题,但对于大明而言,洒洒水啦。
在洪武年间的时候,官办钢铁厂的产量就已经能达到年产近万吨的水平了。
正德年间中国的钢铁产量,更是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总和,并且冶炼技术也达到世界顶峰。
当时,炒钢法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实现规模化、量产化和生熟铁连续生产模式。
炼铁炉和炒铁炉是串在一起的,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直接流入炒铁炉中,用柳木棍搅拌而形成熟铁——这样既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减少炭火消耗。
而欧洲那边,还要再等两百多年,才发明类似的搅炼炉。
中国早在成化年间就有推广开了。
并且,欧洲用铁棍搅炼生铁液,只能得到低碳熟铁。
而大明用柳木棍搅拌,柳木的碳混入生铁之中,减缓生铁去碳的速度,能够直接得到低碳钢。
如果炒钢师傅的技术和运气都好,还有几率炒出中碳钢,甚至是高碳钢。
当然,大部分时候,只能炒出优质熟铁。
这种情况,在官营铁厂最为多见,比如北方的遵化铁厂,居然一直用罪犯来炒钢,谓之“炒炼囚人”。
只因为其死亡率极高,相传十个里面要死九个,经常是被打死、病死的。
炒钢之人性命都保不住,哪能提高自身炒炼技术?
民营铁厂就厉害得多,中国古代历来盐铁专卖,明代官府却没有控制冶铁行业。
或许按照老朱的思路看,官方生产的钢铁量,够用就行了,没必要与民争利。
当时,有官员发现新铁矿,建议皇帝立即收归国有,结果马屁拍在马腿上,被朱元璋直接流放海外。
不过明代的铁匠户,服役最繁重的,一年时间有半年给官府做工。
那些服役最轻的,五年时间就只有半年给官府做工,剩下的时间,都可以自由分配。
正是这些有利因素,导致明代的冶铁炼钢技术,达到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也达到当时全世界的巅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