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30章 文武全才杜预【2 / 3】

没用的阿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于是,他下定决心组织民众重新修建堤坝、开凿运河,开辟一条通往安宁和繁荣的道路。

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难题和严峻的挑战。

资金短缺,使得工程进展缓慢,如蜗牛爬行;劳力不足,导致工程进度受阻,停滞不前。

面对这些困境,杜预没有丝毫的气馁和退缩。

他一面上书朝廷,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地请求拨款支援,以解燃眉之急;一面合理地安排劳力,动员当地的富户出资助力,共克时艰。

他亲自深入百姓之中,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长远利益,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经过数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努力,荆州的水利工程终于大功告成,圆满竣工。

不仅肆虐多年的水患得以平息,如猛兽被驯服;而且农田的灌溉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百姓们对杜预感恩戴德,为他立碑颂德,称赞他的功绩,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传遍了大街小巷。

杜预之名更是传遍了朝野上下,如星辰闪耀。

但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反而更加勤勉于政务,兢兢业业,如老黄牛般默默耕耘。

他深知天下初定,仍有许多隐患尚未消除,他要继续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坚定不移地向着成为一代名相的目标稳步前行,步伐坚定,目光如炬。

一日,边疆传来紧急战报,北方的胡人蠢蠢欲动,如恶狼般频繁进行小规模的骚扰,边境百姓不得安宁,生活在恐惧和动荡之中。

司马炎紧急召见杜预商讨应对之策。

杜预仔细阅读完战报,沉思片刻后说道:

“陛下,胡人性情狂野,桀骜不驯,擅长骑射,若我们正面强攻,恐怕会损兵折将,得不偿失。臣以为,可先派遣使者前去议和,许以些许好处稳住对方,让他们放松警惕,如同温水煮青蛙。同时,我们在暗中加紧训练骑兵,改良兵器,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厉兵秣马,以待时机。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出击,必能取得胜利,一举定乾坤。”

司马炎听后,觉得此计甚妙,如醍醐灌顶,便将此事交由杜预全权办理,委以重任。

杜预精心挑选了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之人出使胡人部落。

而他自己则在国内大力推行马政,培育优良的战马,让它们成为战场上的利剑;并督促工匠们打造更加锋利坚韧的兵器,为胜利增添砝码。

数年后,晋朝的骑兵战力大增,如虎添翼。

此时,胡人识破了之前的议和乃是晋朝的缓兵之计,恼羞成怒,如被激怒的狮子,举大兵南下,妄图给晋朝一个沉重的打击,以泄心头之恨。

杜预亲率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骑兵迎战。

战场上,杜预镇定自若,指挥有方,如定海神针般稳定军心;骑兵们个个奋勇杀敌,视死如归,如勇猛的狮子。

胡人没想到晋军的骑兵如今如此勇猛,渐渐露出败象,如丧家之犬。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胡人元气大伤,如霜打的茄子,多年内不敢再轻易侵犯晋朝的边境,边境得以安宁。

杜预再次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晋朝当之无愧的股肱之臣,朝着名垂青史的道路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步伐铿锵有力。

不久后,司马炎将目光投向了孙吴。

杜预敏锐地察觉到皇帝的意图,遂上奏表示东吴末主孙皓残暴不仁,倒行逆施,致使民心离散,如一盘散沙,此时正是攻打东吴的绝佳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司马炎听闻,心中一动,如被点醒,当即任命杜预为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委以重任。

杜预开始整军备战,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他深知东吴的水军实力强大,不容小觑,如蛟龙入水。

于是,一方面加强训练己方的水军,提升其作战能力,让他们成为水中的蛟龙;

另一方面,命令工匠制造出更大更坚固的战船,以增强战斗力,为胜利保驾护航。

战争伊始,杜预巧用声东击西之计,如兵法中的神来之笔。

他令一路军队佯装攻打长江北岸,成功吸引了吴军的主力部队,如调虎离山。

而他自己则亲率精锐舰队,直捣东吴的腹心之地,如利剑出鞘。

东吴的水军仓促回防,却在途中遭遇了杜预精心设下的埋伏,损失极为惨重,如羊入虎口。

接着,杜预乘胜追击,率领大军接连攻克数座城池,势如破竹。

一些吴军将领听闻杜预的威名,心生畏惧,望风而降,纷纷献城投降,如树倒猢狲散。

最后,杜预率军包围了孙吴的都城建业。

孙皓妄图负隅顽抗,作困兽之斗,然而城内的军民早已对他的残暴统治忍无可忍,义愤填膺,将其绑缚出城,向晋军投降,以迎王师。

至此,三国归晋,天下一统,四海升平。

杜预凭借着自身的才华与智慧,成就了不世之功,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天下一统之后,杜预虽功高震主,但他生性低调谦和,不骄不躁。

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向司马炎请辞官职,欲回乡养老,急流勇退。

司马炎再三挽留,奈何杜预去意已决,最终只得应允,忍痛割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