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先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平虏侯爷迫使清国称臣,平定辽东以来,
辽东的百姓,这半年来的生活,可以说是丰衣足食,小日子过得可以说是风生水起。
只要你能勤勤恳恳的做事,必然能在辽东这个地方有口饭吃,不仅能吃饱,月末还有闲钱去肉铺割二两肉,再去酒铺打一壶酒。
若是家里的女人能吃苦,白日里在工坊做活儿,晚上做点儿刺绣,一个月下来,也能攒下不少余钱。
至于孩童,
社学、县学、州学、府学,学生全部免费,包吃包住,统一管理。
升学制度,则是考试择优录取,考得好就可以升学!
不仅如此,
平虏侯府还在东宁卫开办了两个学堂,一个是讲武堂,另一个就是民生堂。
前者类同军校,为辽东培养军事人才,
而民生堂则是按照国子监的标准设立的,结业以后去辽东都司报到,再分配到基层为吏历练。
当然了,
从州学开始,每一轮都会有政审。
社学和县学倒是没有入学门槛,但要想升入州学就得有辽东户口,想要进入府学就得审核家庭成份。
英烈家属优先录用,父母和爷爷辈有投敌等行为的不予录用。
要想进入讲武堂和民生堂,基础条件就是家里必须要有一名直系亲属在辽东军政体系中效力,
当然,英烈家属优先录用。
张璟川之所以这样设定,并不是想刻意造成一种权贵阶级的特权,而是在辽东立藩的初期,
一定要保证根正苗红。
上至辽东军政官员,下至商贾百姓,一定要对平虏侯府绝对的效忠。
对于平虏侯府这个军政府而言,人事框架结构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这二十多年来,
由于清虏的侵占,那些个真正的士族门阀几乎都迁往了关内躲避战乱,留下的,或多或少都和清人有染。
所以,
张璟川对这些留在辽东的士族门阀,地主豪绅们没有手软。
斗地主、打土豪、分田地、抄家的抄家,发配的发配。
我们的张侯爷,在整个辽东掀起了一场土改运动。
这半年下来,
辽东的百姓才深切的意识到,平虏侯府是真的打算将这里当做自己的地盘来治理的。
所以除了一开始该有的清洗以外,倒也没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来。
对于在辽东战事上立过战功的高丽人、倭人,无不因获得辽东户口而自豪。
对于他们而言,
只要在平虏侯府麾下立下了战功,便能获得辽东户口,成为二等公民。
他们的家人也可以通过金州商会给接到辽东来,正常务工,孩子免费上学。
至于赋税和刑罚,则要比明百姓要重一些,但他们也能理解,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嘛,
只要自己更奉公守法,更努力一些,日子总比在倭国和高丽好吧。
时间久了,
大家的日子要渐渐的步入正轨,开始平淡起来。
有的人闲来没事儿就会捏着一把脆豆去酒楼听评书。
就这么站在街边门口,远远的听着,也不进去消费,听说书先生讲着平虏侯爷是如何从吴三桂亲兵,一步一步走到拜将封侯的。
久而久之,
百姓的心里就会产生一个疑惑。
那就是辽东这片土地上,不仅有明军,还有高丽军、倭军,甚至还有清军和蒙军。
这些军队都在平虏侯府麾下效力。
整个辽东可以说是兵强马壮,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反观关内,
流寇势如破竹,官军节节败退。
朝廷如此无能,为何不请平虏侯爷入关主持大局呢?
直到……
直到数日前,京城来的宣旨太监来到平虏侯府。
敲门,门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