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径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由于下午就要返程坐大巴回学校,时间比较有限,因此宁野就挑了重点让古人们体验。
进去后,第一层带古人们领略了地壳探秘。
直到这时,很多古人才知道,原来古人想象中的天圆地方并不对,整个大地其实都是一个名为地球的圆球。
他们所在的星系叫太阳系,众人熟悉的月亮只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而且,叫苏轼等人大吃一惊且印象深刻的是,月亮自己并不会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
扶苏之前听宁野说过,除了他并不惊讶外,其他的人都像是在听天方夜谭。
“宁校长,我知道后人了不起,不过,你们怎么发现地球是圆的呢?”
张世杰不太相信,与其说后人怎么发现的,不如说他其实在质疑,后人如何证明的。
宁野当即秒懂张世杰的意思。
其实古人们有疑问才正常,毕竟这是颠覆他们既有认知的事,有疑问就意味有思考,会思考才能持续进步。
如果他们一上来就接受后人的知识,宁野反而会有些失望甚至是担心。
还好,从古人们的表现来看,他们是带着开放心态在思考中学习的。
“很简单啊,首先我们有飞机、火箭,可以飞到很高的地方,宇宙飞船甚至可以飞到外太空。”
正好现场有电脑在播放视频展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众人一眼就被吸引。
紧接着大家又看了科普视频。
视频介绍了我国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技术,一众古人都被“天宫”“嫦娥”“祝融”“悟空”“神舟”还有“蛟龙”震惊了。
得知“嫦娥”居然飞往月球探测,大家已经很不可思议,听说“祝融”甚至飞去了火星,蛟龙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古人们无不瞠目结舌。
宁野查了一下资料,贴心地为古人换算了古代单位,蛟龙能下潜的深度大约相当于13里多的距离,不同朝代计量单位虽然略有差异,但大概也能做个参考,秦汉两宋的古人们,无一例外当即被后世的力量折服。
扶苏想起之前宁野的话,赞道:“后世华夏,当真是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
见古人既震惊又骄傲,宁野也很自豪。
“就算没有这些技术,其实凭肉眼也能察觉到地球是圆的,”宁野回到之前张世杰提的问题,继续说,“比如在海边,当远方有船只驶来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唔……”赵昺歪着头想了想,“我知道了,是船只的桅杆顶部?”
“没错!先看到船只的桅杆顶部,然后才慢慢看到船身。这就好比在一个球体上,远处的物体是从高处逐渐显现的。”
“原来如此。”
“不仅如此,人类已经登陆过月球,我们国家也在准备载人登月,预计很快中国人就能登陆月球!”
“咱华夏就是厉害!”
一众古人皆钦佩不已。
宁野又解释了地球绕日自转为日夜、绕日公转为四季,配合科文馆的专业视频,加上电脑的解说,一众古人都表示很惊奇,因为宁野讲的完全就是颠覆他们的三观,但这些规律又能大致匹配得上古人朴素的经验,他们又不由得开始相信起来。
“那我们站在地球上,为什么不会掉下去?”
苏轼当即好奇地发问,他其实看书还挺杂的,除了四书五经诗赋策论,《山海经》什么的他其实也很喜欢看的。
“还是以日常举例,苏子,假如你往天空用力抛一个物体,物体最终会怎样?”
“会落回地面。”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额……”
即便是博学如苏轼,居然也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在他们古人的视角里,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所谓科学,就是要去揭示藏在理所当然背后的规律,也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也是宁野希望教会这些古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