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满目乱臣,遍地贼子”:东秦军阀问题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上)【2 / 2】

张仕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2使诸子孙就国,掌握地方力量。太宗对其得以幸存的诸子孙,都进行了实封,使其掌握地方力量,甚至还将扬州牧一职给了诸子中较有名才的宋公,并使较为武勇的唐公跟随协助宋公:

昌武元年,封(秦裒)为吴国公。四年,之国,以吴郡顾途为吴国内史……昌武元年,封(秦它)为闽国公。四年,之国(笔者注:按《光宗本纪》,闽国属郡为会稽)……昌武元年,(秦玉)以嫡孙封为巴国公,四年,之国。

昌武元年,封(秦良)莒公。太宗欲以之为太守,晋王请曰:“儿臣不乐世务,若拜守令,恐上污父皇圣明,下负百姓安生,惟请单以王之国,谈学以终鄙志。”太宗叹曰:“此儿恐不能成事矣。”遂许晋王白衣之国。

昌武元年,封(秦宁)宋公,四年之国,会扬州牧张骁病卒,太宗欲树宗子于藩州,以宋王有材华,遂拜宋王为持节、都督扬州诸兵事、扬州牧。

昌武元年,封(秦京)舒国公,四年之国,会宋王牧扬州,太宗惧门阀士族难宋王,遂又以唐王为庐江太守,特诏以京师禁军二千人随之郡,声言备讨山寇,实则守卫江西。

3扶持外戚势力。“太宗还积极扶持后族,大力提拔杨氏的兄长杨零,至于将杨零纳入顾命名单之中。太宗将杨零纳入顾命名单之中,主要是以外戚势力为一支力量,试图与门阀、军阀实现权力平衡,保证秦王朝的稳定……”

4对于不是原本独立力量的各州(即荆州、兖州、青州、交州之外),州牧去世后,太宗大多未使其官位世袭,而是另命州牧。如益州牧刘提去世后,以李忠继任;扬州牧张骁去世后,以秦宁继任等。

5任命从晋阳跟随入京的功臣为州牧。如任用公孙禾为并州牧,何超为雍州牧等。

但毕竟太宗夺得帝位,极大程度上依靠了武将勋贵的帮助,而武将勋贵经历“讨不孝”之后,独立性也有所增强,因此,太宗并未能有效有力地削弱武将集团在地方的势力,武将集团在地方上的势力仍很强大,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了种子。

(二)初步形成

由于太宗皇帝的英年早逝,东秦的政治局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动。面对太子年龄尚小的问题,太宗皇帝不得不选择了分别代表外戚、勋贵、门阀三方势力的杨零、赵之扬、邓甫进行了托孤,并出于对妻族的信任和对势力并不强大的外戚的放心,太宗将选择杨零为托孤大臣之首。

但杨零显然缺乏才能,专权跋扈而贪图享受,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武将势力的增长与割据倾向的增强,甚至允许了益州出现刺史世袭的现象:

延昌二年,丁父(指李晚成父亲,益州刺史李忠)尤,州中表(李晚成)为刺史。

赵默在长期计划安排后,铲除了外戚杨氏。而赵默在铲除杨氏的过程中,与太宗“讨不孝”相同,依靠了武将势力的帮助:

(赵默)于是数罪杨零,发死士入据京师,传檄凉州刺史王平、冀州刺史赵政、幽州刺史赵演、兖州刺史任澜,闭诸门,公卿皆赞成之。又之扬宿将重名,军中甚存威望,故京中将卒,悉听默调遣。

因此,地方武将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独立倾向也进一步增强。同时,从杨氏专权到赵氏诛杨氏,再到赵氏弑君专权,中央变动频繁,也削弱了其对地方的控制力,地方武将遂得以增强其割据倾向,以至于不听中央号令,军阀割据的局面初步形成:

登丰元年,(刘傥)起为荆州刺史。时赵氏专制,傥知将有变,遂阴练勇壮,假讨蛮为名,弘扩行伍。三年,赵献欲征之,傥称疾不赴。

登丰年间,赵氏篡逆之迹颇章,冰(高冰)乃练士积粮,声言讨伐山贼海盗,实欲备赵氏。

赵氏既诛杨零,阴图颠覆,惧于宋王,屡使人征之,宋王知赵氏所为,故每辞以山越扰动,不果行,赵氏惮之(注曰:惮之而不敢强征)。宋王则潜集木石,藏于仓林,以备所需。

登丰二年,赵氏矫诏征晚成(李晚成)为吏部尚书,晚成知赵氏跋扈,以是辞疾不就。

西域都督安罗卒,将吏推之,镜(马镜)乃遣使请策命于洛京。时赵默掌权,有篡逆之心,欲安稳四境,乃许之。使还,镜问所闻,使者对曰:“闻天子以赵太尉(注曰:赵默尝为太尉)为太宰、燕王,许入朝不趋、赞拜不名。”镜大惊曰:“此圣、明之礼,非人臣若赵太尉者宜加也,盖中州将有事矣。”遂命诸塞备严,西域各国遂疑。

(三)最终形成

经过东秦初年的发展,一些地方武将的独立性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最终在光宗宏长年间的中兴事业中,东秦军阀割据的局面终于形成。

东秦得以“中兴”,最根本的原因自然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所谓“天下黎民,心犹在秦;四海文武,忠心不变”,但地方武将势力的支持,也是中兴得以实现的至关重要一原因。在七年的讨贼战争中,以刘傥、高冰、任景为代表的地方武将势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乘势提到了其地位与独立性。最终,在东秦帝国实现“中兴”之后,原有的地方武将势力多被封为“国公”,得以建国,其地方割据获得了法理上的保证,东秦军阀割据的局面与问题也随之正式形成。

尾注:

1—3、5、—(西秦)杨聆撰,(西秦)都云令注:《前秦书》卷67《军兵志》。

4、《前秦书》卷14《任魏国公世家》。

6《前秦书》卷59《北狄类鲜卑》。

7、《前秦书》卷11《诸宗室世家》。

8《前秦书》卷4《太宗本纪》。

9《前秦书》卷48《赵政赵之扬传》。

10《前秦书》卷24《王平传》。

、《前秦书》卷13《高齐武缪公世家》。

(东秦)郜觉:《开皇四名将别传》卷3《刘提别传》。

—《开皇四名将别传》卷4《张骁别传》。

《前秦书通纪》卷14。

《前秦书》卷16《晋王世家》。

、《前秦书》卷17《宋王世家》。

《前秦书》卷18《唐王世家》。

张仕一:《从东秦后宫看其朝堂政治关系》。

、《前秦书》卷19《李商国公世家》。

《前秦书》卷49《赵默传》。

《前秦书》卷12《明王荆州世家》。

《前秦书》卷62《西戎类西域都督府》。

《前秦书》卷55《文学类》。

《前秦书》卷64《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