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只是一个疯子吗?【1 / 1】

天下小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丑》争议在继续,虽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是却并没有出现什么那些人担心的特别大的影响。

而且有迪恩影业把控着,倒是不至于玩脱了。

反倒是票房方面,伴随着争议不停地飙升。

有人说,这是因为,好莱坞近年来,实在太不思进取了,所以,《小丑》这样的原创剧本电影,哪怕并没有评价的那么好,但是却已经是近年来,最好的电影之一了。

特别是《小丑》斩获了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之后,这部电影在好莱坞更是引起了不少影评人的争先讨论。

因为,就如同早前说的那样,好莱坞这些年,真的太,太不思进取了。

续集横行,ip至上,几乎没有哪家公司,愿意冒险,这样的局面下自然而然地,会让电影变得乏味。

毕竟,爆米花电影始终只是爆米花电影。而对于《小丑》的评价也开始逐渐回暖,大家开始回归电影本身。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阿里纳斯:“我看到不少评论,其实是从意识形态和世界观上来批评这部电影的,比如可能过于黑暗,过于混乱,在我看来吧,这倒不至于,毕竟这部电影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表现这么一个混沌无序的世界和在这个世界中诞生的有魅力的反派。

看完这部电影,我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它可以放到那种电影节里还能得奖,本质上,它其实是有文学意义上的对人物的体察、塑造和描绘的。

所以,我觉得可以站在这个角度来随便聊一聊个人看法。

好的文学意义上的影片,大体还是需要有自己的视角,先不必太在意它要表达的内容的观点和意识形态,但它需要有一个好的角度,有独特的个人气质,它描绘的东西要是有机且吸引人的,有那么几个瞬间,你会觉得作者描绘的东西是真实的、生动的、自然有生命的。我觉得小丑这个形象,先天性就挺有迷人之处的。

从人物角色的塑造上来说,《小丑》里面的小丑的塑造,电影几乎没有什么瑕疵,一切水到渠成,通过安插生活对小丑的挫折事件,在大的事件结构(即电视主持人对小丑最初的肯定和最后的绝望一击)中间嵌套各种小的挫折事件(比如被小混混欺负,寻找生父却发现其实一切是母亲的臆想),一切剧本结构都很合理,而演员也非常给力,对小丑的塑造已经入木三分,我认为,首先在大方向上,这部电影已经没有什么差错。

但是,从某种特别强迫症式的角度来看,那么你会觉得,这部电影,如果要把它当成那种特别好的、特别高明的严肃电影来看,它还是太“轻松“了,这里的”轻松“,是指编剧的权利还是太大了,比如不断的用巧合事件来击垮人物,比如为了塑造人物强加各种戏剧性,小丑这个人物,不断顺着编剧的指挥,从最初的形态一路进化到成熟形态,这一切都没有出现任何失控,他的成长轨迹依然牢牢掌握在编剧手里。

当然,因为李的电影,一向编剧导演一体化,所以不能强求更多了。

关于小丑,个人认为,李的野心很大,这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一部小丑电影,或者有可能是一个新的系列。

这个角色的魅力在于,他无疑是反派角色,但是这个角色却并非大众化的,但是却又偏偏和许多普通大众有着相似之处,总体来说,电影还是把他塑造的有一点像一开始就有点神经缺陷的精神病人,他并不是从一个更普罗大众的内向freak进化成最终的小丑形态,所以会给人觉得,这里还是不够狠,因为他毕竟本身就有点”不正常嘛“,这样他更容易被生活的苦难事件摧毁,这也就降低了这些苦难事件的力度。当然这里只是个人的一个吹毛求疵或者是我没有完全看明白。

特别喜欢的,不是小丑逐渐进化成终极形象时化了妆后的跳舞,也不是里面的各种细节,也不是最后一幕高潮(这个高潮真的很精彩,使得整个剧本完整、精致,前呼后应),而是小丑在上街目前,在家里化妆,前同事来家里那一幕。

那一幕,作为一个恐怖片爱好者,我看出了这个演员塑造出来的惊恐气息,他杀掉胖同事,放侏儒同事离开,侏儒同事太矮够不着门锁,满脸是血的他去给他开门,就这一段,看的我毛骨悚然,有种特别冷峻的惊悚气息,黑色的来,还很好笑,又cult又幽默,我特别喜欢。

仔细看看,你会发现《小丑》其实很像是好莱坞的改编超级英雄类的电影。

首先,我们纵观那些超级英雄们,他们的出场,特别是平民超级英雄,他们的出场,总是要经过一段,如同小丑那样的悲惨经历。

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很多时候,超级英雄们,获得了超能力,于是开始拨乱反正,按照自己的正义感来扭转那些意难平。

但是小丑不同的地方在于,小丑最终黑化了,但是仔细想想,对比来说,黑化才是更大的可能性,超级英雄只能出现在电影里面。

所以,可以看做《小丑》是超级英雄类电影的一种现实颠覆版本。

电影《小丑》彻底颠覆了这种超英神话,还没有蜕变为小丑的亚瑟用他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狂笑,反复叩问观众:当社会秩序本身就是压迫根源时,破坏秩序者还是反派吗?维护秩序者还是英雄吗?在电影中,从亚瑟在地铁上被三个华尔街精英戏弄殴打时奋起将三人反杀,到最后以“小丑”(joker)身份在演播室公开射杀节目主持人,他的疯狂杀戮无疑是以反派的姿态破坏了现存的社会秩序。

但他却被群众视为英雄,人们掀起暴乱响应他的杀戮。破坏秩序的反派反而成为英雄,这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并不罕见,但其逻辑不外乎是反派使用欺骗手段获取公众信任,而超级英雄通过揭露真相来恢复秩序、成功救世。而在《小丑》中,真相在小丑手中——亚瑟行反派之事成为英雄,正是因为他向公众展现了哥谭真实但残酷的社会图景。

电影一方面用冷峻的画面与沉重的节奏不动声色地勾勒哥谭黑暗压抑的社会背景:萧条的经济、横行的暴力、惊人的贫富差距、不断缩减的社会福利、精英对穷人毫不掩饰的傲慢、底层人民积压已久的愤怒……

同时,亚瑟不断下沉最终成为疯癫混乱的小丑的个人经历,不仅仅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戏剧化的“让人疯狂的糟糕一天”,这正是以寓言形式讲述的、哥谭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底层个体的痛苦集合,无论是精英对底层的傲慢、人与人之间异化后的相互倾轧或是社会保护网的逐渐消失,都只是以夸张手法展现及放大的哥谭民众的日常生活。

因此,在小丑装扮的亚瑟被迫反击射杀三个华尔街精英后,市长候选人、亿万富翁托马斯·韦恩将被害的精英——他们也是韦恩投资公司的员工——当成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不屑地称凶手为一无所有、嫉妒他人的小丑,而民众却迅速地站在凶手这边,打出“我们都是小丑”的标语走上街头。这种在精英与大众间迅速激起的对立,正反映了社会结构对底层民众长期的压抑与异化,但尽管暗中积攒着不满,人们还是努力维持着日常生活的平静。

而亚瑟的行动打碎了日常运作的社会秩序,将不平等议题以最激烈也最直接的方式向公众抛出,真实的哥谭展露无遗,这也引爆了普通民众真实的怨恨。在演播室里,亚瑟愤怒地质问主持人默里,为何人们如此关心精英们的死亡,而像他一样的社会边缘人的死亡却无人理会;即便如此,精英们依然期待着底层民众能够乖乖不闹事——遵守社会秩序。在随后的现场直播中,亚瑟将默里射杀。

值得一提的是,亚瑟一直都在努力工作,梦想有一天成为脱口秀演员,默里正是他的偶像,他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默里,或者说,成为精英群体中的一员。射杀默里这一行为宣告了亚瑟期待以社会秩序允许的方式上升的梦想彻底幻灭,同时也向民众宣告了哥谭现存的社会秩序是压迫性的,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民众的回应则是对社会秩序发起全面进攻,使得哥谭彻底沦陷于无政府主义的失序状态中。小丑最终也从这场骚乱中诞生,群众簇拥在他身边欢呼,如同迎接英雄诞生。在这一场景中,与其说亚瑟蜕变成了作为犯罪王子与反派的“小丑”,不如说他成为了哥谭“小丑”诸众的化身,向众人揭示了现存秩序的荒谬,并以暴力方式嘲笑和挑战它。

所以,忍不住臆想,这样的城市,在传统的超级英雄电影里面,岂不是超级英雄最好的出现的土壤吗?

那么如果有超级英雄的话,我说的当然不是小丑。

超级英雄通常被看做是法外的秩序守护者,而小丑,天然的是秩序破坏者,两者天然的对立,那么是不是很有趣?

当然,这一点需要问一问我们的奇迹导演,是否有这样的想法,个人认为,这是个非常有趣的事情。

许多评论家对《小丑》提出的最尖锐的批评在于,影片将小丑塑造成了一个掀起革命的平民英雄,但其实他只是一个滥用暴力的精神病人。此处的问题在于,影片中的暴力太泛滥了吗?

其实《小丑》中的暴力之所以令影评人害怕,甚至认为其具有煽动性,正是因为电影对暴力的刻画有着极其暧昧的态度,这也向我们抛出了另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要无条件地谴责暴力吗?暴力只能够以负面的形象出现吗?

人们评价的,担心的的确没错,整部电影从头到尾被暴力浸透,但这里的暴力指的并非只是枪击、刺杀与骚乱这种物理暴力,而是“系统暴力”。与直接扰乱正常状态的“主观暴力”不同,“系统暴力”指的是社会生活日常运行中隐藏的压迫与剥削关系,它不能归咎于任何一个人或一群人的邪恶意图,但却系统而持续地运作着。

电影中的哥谭压抑、冷漠、异化,除了精英阶层,每个人似乎都惨遭生活蹂躏。例如阿卡姆精神病院的职工就告诉亚瑟,关在医院里的人并不都是精神病患者,有些人只是无处可去;政府削减了福利资金,亚瑟因此无法得到医疗帮助;精英们对随处可见的无家可归者视而不见。这些都不是直接的物理暴力,也没有扰乱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毋宁说这就是社会正常运作的机制,而这种隐形的暴力一直侵蚀着亚瑟,把他——以及与他一样的边缘人的生活——视为某种可消耗的垃圾,直至将他逼向疯癫。

亚瑟回应这种系统暴力的方式,则是将主观暴力逐渐从原本孱弱温顺的身体中解放出来——从一开始被几个少年抢走广告牌并肆意殴打、无力反抗,到在地铁上反杀三个华尔街精英,最后在演播室他主动射杀主持人。他的暴力越来越具有能量与主动性,以最猛烈的方式回击系统暴力对他的压制。与此同时,他作为个体对暴力的解放点燃了人们隐忍已久的怨恨,将对暴力的期待辐射到整个城市,底层民众的暴力也越来越激烈,从一开始仅仅是举标语牌抗议,到最后全城暴乱达到最高潮。

如果抽离开弥漫在哥谭空气中的系统暴力,《小丑》就沦为了一个可怜人如何被各种戏剧化的生活事件逼成反社会者的悲剧,但如果我们对小丑主观暴力的解放过程稍加关注,就会发现,这正是底层人民对系统暴力的绝望回击:当安分守己与勤奋工作无法阻止下沉,那么人们只能希望藉由让社会停转来遏制系统施加于个体的暴力。在某种程度上,单纯批判小丑暴力的影评人与片中的精英一样,只关注底层绝望的反击有多么可怕,却忘了真正残忍的暴力形式是以最隐蔽与最无害的形态运作的。

最让人惊恐的部分,莫过于影片中暴力的解放意向:在每一次使用暴力之后,伴随着亚瑟跳起越来越熟练的、象征自己不断下沉堕落的小丑之舞,他孱弱无能的躯体却变得越来越强大与自信,让他得到了在遵循社会道德时无法得到的一切。在影片的高潮,小丑甚至能够在演播室发表清晰完整的控诉精英阶层与整个社会制度的宣言,赢得大众的共鸣与响应,这与之前亚瑟破碎又笨拙的表达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是社会边缘人的亚瑟,经历了一次次暴力的洗礼,最后成为了民众的英雄。

而随着亚瑟的层层蜕变,底层民众也变得愈加暴力,这也让他们逐渐摆脱了被忽视的境遇。从一开始被托马斯·韦恩嘲笑为一群小丑,到最后却通过暴力让不可一世的权贵们惊恐,甚至射杀了托马斯·韦恩本人,这无疑意味着底层民众对精英阶层最激进的反叛。暴力在这里以解放的形态出现,它为无权者充权,让边缘人成为社会的焦点,让被侮辱与被伤害者重拾尊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