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弄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曾锦寿祖籍广省,64年的时候才去了香江,妻子也是内地人。
蒋明春和曾记者聊了很久,对方今年也才三十五岁。两人细聊才发现,彼此在很多观点上都很一致。
这让曾锦寿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明春,你我志趣相投,我就称呼你明春兄了!”
蒋明春从第一次见对方,就感觉这位曾记者是个喜欢研究古语的。
既然对方这样称呼蒋明春也乐的回应。
“锦寿兄!”
曾记者显然很高兴,提起一杯酒:
“明春兄,请!”
“请!”
一杯酒下肚,曾锦寿又讲起了《大公报》的历史。
“其实我一直认为,咱们国内的艺术和文学才是需要被推广的。
刚入行的时候,有位前辈跟我说过。当初沈从文先生担任《文艺》主编的时候,《文艺》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之大,是鲜有的!
那时光是在《文艺》发表作品的名家前辈,数不胜数。就连朱自清、俞平伯,还有冰心、老舍、这样的大作家也都参与其中。”
蒋明春也听说过,对方口中的《文艺》是创刊于1933年的《大公报副刊》后来几次改名整合之后变成了《大公报·文艺》
只不过这个刊物存在的时间比较短。
曾记者明显是酒喝多了,说话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的。聊着聊着又说起了蒋明春的《雪国列车》。
上次说是要刊登《雪国列车》的那个朋友,之前是在《译丛》工作。离开《译丛》之后就找了几个朋友创办了自己的刊物。
由于之前在《译丛》工作,主要进行文学翻译。所以对于能够被翻译成外文的作品很感兴趣。
于是乎,曾锦寿就向他推荐了蒋明春的《雪国列车》对方一看,顿时对眼了。
立刻联系蒋明春,商量这件事情。
平心而论,自己在香江的名气几乎为0,对方又是刚刚创办的刊物,能给千字五十已经算是一场赌注了。
“明春兄,这次《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要是能在《大公报》上刊登。你在香江的发表的《雪国列车》一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我在香江时间长,我比你更清楚那边的媒体。你要是单独写首歌,写个文章可能没有多少人关注。
但你要是搞点八卦,多弄几个名头,一定会有大把大把的人来挖掘!”
这不就是标题党嘛!
不过想想也是,一个香江的报纸和媒体,不知道有多少。
要是不弄点博眼球的,恐怕都存活不下来。
两人分开的时候,曾锦寿已经喝多了,好在对方住的地方离吃饭的地方比较近。
第二天,蒋明春亲自到机场送曾锦寿回香江。
走的时候两人相互交换了礼物。
“明春兄,这次来大陆没有带什么珍贵的礼物。这个笔记本是我从事记者工作几年来,记录的一些东西。里面有名家的采访心得,也有看到的一些有趣故事,都记录在其中。
希望这些东西,对你以后的写作有所帮助!”
曾锦寿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本子,表皮已经有些破旧,看上去很有岁月感。
蒋明春知道这份礼物有多贵重,接的时候是双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