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45章 你缺人,我缺能用的人【2 / 2】

松烟入墨书流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许山海记得,李应全他们出去时是两架矮马套的两轮马车,可李应全、江波却从眼前的双马四轮大车上跳了下来。

单匹矮马套的小马车,一次至多能装三五百斤的东西,再多,别说能不能走,光是车斗就支撑不住。而眼前的双马大车,用的是军中淘汰下来的河套大马,装两三千斤的货根本不在话下。

当看到从另一辆马车上跳下来的钟叔,许山海才明白,这应该是陈展云送货的马车。

跳下马车的钟叔、阿彪与许山海见过礼之后,立马解释道:“临出发时东家特意交待,有几个事要向小先生详细解释。”

由于许山海没有到场,陈展云筹办到的物资多,李应全他们带去的马车小,所以,见面之后,双方一合计,干脆架着马车直奔木民村。

“钟叔,你说。”许山海以为陈展云要钟叔带话,解释自己没来交货的原因。

“东家让我禀报小先生,你要的盐巴数量太大,短时间如果大肆筹办,怕是会引起官府的注意,所以,这一次只能带来一部分,咱们这边先顶着用,至于剩下的那些,东家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请小先生不用担心。”原来,许山海交给陈展云的货单中,要求筹办盐巴三石,而这次交货,钟叔他们只带来了八斗盐巴,这与许山海要求的数量相差甚远。

历史上,盐巴都是重要物资,历朝历代的官府,无一不列入官卖。除非有官府的盐引之外,私人不得贩卖。明初,朱元璋坐稳江山之后,更是严禁一切私自贩盐的行为,《大明律》中明确规定:凡贩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凡与贩盐有关者,一律严惩不贷。

“哦?陈老板确定能解决盐巴的问题?”其实不用多解释,许山海也清楚,陈展云所说绝非虚言。

要知道,别说是明朝,再往后几百年,盐业依旧是官营。

“小先生有所不知,朝廷原本规定四品以上以及王公权贵之家都不许领取盐引,可自英宗朝之后,这规定便形同虚设,官人、显贵们私下里有无数的方法弄到盐引,再高价转卖给商家去贩卖。所以,盐巴的事小先生放心,东家自然有破解之道,只是尚需些时日。”毕竟是陈展云的心腹,很多事情钟叔都略知一二。

“陈老板有把握就好。”既然钟叔都能解释得如此详细,许山海相信陈展云肯定有解决的方法。

嘴上虽然轻描淡写,但是,许山海的心中不禁暗自后悔,念书时为什么没有多看看与明朝相关的文章,以至于穿越后,处处都像个无知小儿。

“还有一个便是铁料。由于小先生需的铁料量大,用马车着实运不了多少,所以,东家交待小人问问,往后所需的铁料,能不能以筹办精铁为主?或者是有没有能交货的水路码头?“大车虽然能装两三千斤的货物,但是考虑到山路崎岖,陈展云没敢让钟叔把全部的铁料运过来。

这一次,许山海订了一千斤的铁料。因为有了足够的铁料,加上“大锤”楚文勇的打铁手艺,起码能打造、修复一些兵器,满足眼下的基本需求。

“以后筹办以精铁为主,这个我看可以。水路码头,眼下还没有。这个从长计议吧。”许山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所谓的“精铁”就是冶炼好的铁块,可以直接用于打造物品。从国兴军现在的需求来看,这反倒是最好的选择,美中不足的就是精铁的价格高。

两人说话间,李应全带着楚文勇、罗里达等七八个人过来卸货,交待把马车上物资卸到文家粮仓之后,李应全又带着钟叔去了花厅,他们核对数量,以及交割银两需要一些时间。

听到村中晒谷场那边不停地传来的声音,许山海估计林宗泽带着操练的人回来了。随即,迈步走了过去。

晒谷场上,一百五十多号人,依旧按照操练时编排的队伍,席地而坐。

另一边,十来个人分别抬着几大竹筐快步走来,竹筐里依旧是玉米饼子和木薯,只不过另外多了两竹篮盐渍的酸笋。毕竟操练了一天,每个人都出了不少的汗,盐分的补充是必须的。

看见装满食物的竹筐被抬来,坐着的人群有了些许的骚动,更有几个性急的人,站起来就想朝竹筐冲过去。

“坐下!”

“都坐下!”

几声呵斥同时响了起来,满脸须发的王恩祖,更是用手中拇指粗的竹枝,狠狠的抽向一个想跑去拿食物的人。对于一直饱受饥饿的人来说,眼中只有唾手可得的食物,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求生本能。可是,在林宗泽等人心中,既然举了义旗,那么一切都要按照军中的规矩来,“纪律”、“服从”必须排在第一位。

在后世,很多人也不理解,为什么已经是热兵器时代,还不断地要求士兵进行枯燥的队列训练、要求内务整齐划一?其实,正是通过这些看着似乎毫无用处的训练,强化了一个普通人的纪律性、服从性,这样训练出来的士兵,上了战场才不会各行其是,乱作一团。

在各个小队长队近乎粗暴的弹压之下,刚有些骚动的人群,渐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坐着,望着竹筐在每一个人面前经过,眼巴巴的等着领一份,属于自己的食物。

许山海远远的望着晒谷场,心中一阵感叹。

原以为,林宗泽之前只是一个低级军官,现在看来,他在领兵、练兵方面确实有点本事。才短短一天的时间,就能把一群流民训练到这个程度。

晒谷场上,抬竹筐的人,正在有条不紊的发放食物。

领到吃食的人,或蹲或坐,全神贯注的对付手中的食物。每个人两张玉米饼子、两个木薯,不能说管饱,起码不用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