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月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纪大了,他不可能再披甲上阵。
眼下,的确有郭子仪、仆固怀恩、李光弼等大将在。
可他又担心,他们拥兵自重。
所以,一旦战事爆发,要把大唐十几万的的大军交到一个将军手里,他实在是后怕。
怕什么,还不是怕再出一个安禄山。
至于旱灾的事情,因为李豫此前就曾经告诉过他,所以李隆基倒是有个心理准备。
可是,回鹘、吐蕃,若是联合出兵,那么他又该如何是好,又该委派哪个将军前往抵抗。
越想越心烦,他看向在场的文武百官,“诸位爱卿,倘若回鹘、吐蕃,真要惹事,应该任谁为将?”
众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敢说话。
李隆基脸色一凝,冷哼:“食君之禄,为君分忧,难道诸位都是尸位素餐之人?”
这句话一出,文武百官纷纷悚然:“陛下息怒。”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陆续推荐。
不外乎是郭子仪或者李光弼。
李隆基在心里叹息,如今大唐可用的将才,也不过这几位了。
这几个人确有将能之才,但是李隆基终归担心他们拥兵自重、也学那安禄山。
其实,李隆基的担心大可不必。
毕竟这几位将军手下掌握的兵,也不是很多。
加之,李豫也劝谏成功,让李隆基不要再封节度使,李隆基也听了。
所以,安禄山这样佣兵造反的条件,放眼大唐几乎没有了。
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李隆基已经很难再对将军之流有任何信任感。
他的目光,终于落到了孙儿李豫的身上。
李豫是他的长孙,身上留着李唐皇室的血脉,给他再多的兵权,他最起码不会担心,这个孙儿会把李唐皇室推翻。
毕竟,李豫也姓李。
李隆基心不在焉地听了几位大臣的话之后,便宣布退朝。
众文武百官,如潮水般,依次退去。
李豫故意走得很慢。
他在赌,李隆基留下自己。
一步,两步,三步,四步
走到第十步的时候,身后终于响起了李隆基低沉的声音。
“广平王留下。”
李豫立即转身,朝着李隆基深深鞠躬,“是,陛下。”
李亨闻言,不禁心里咯噔一下,这李隆基是要搞什么名堂。
余光瞥了李豫一眼,见他胸有成竹,似乎一点儿都不怕李隆基秋后算账。
李亨纳闷,这李豫哪里来的自信。
李隆基眼见李亨哆哆嗦嗦走了好久,应是没有迈出宣政殿,便轻咳一声,“太子,你也一起留下来吧。”
“是,陛下!”
李亨等的就是李隆基这句话。
他当即转身,朝着李隆基深深一拜,然后站在了李豫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