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月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父亲,儿臣想让大唐重新变成您想要的样子,儿臣更想让万千使臣,匍匐在您的脚下高呼您的尊号!”
李豫盯着李亨,脊背挺直,一双清亮的眸子,散发着炯炯有神的光芒。
李亨被他这灼热的目光注视,有些招架不住。
“哎,你说的,孤都明白!眼下,中央的兵力有限,收复的城池越多,就意味着要派更多的人把守。你如今拿下了范阳,本该是好事,但是河北还有史思明等着你。你有信心打败史思明吗?”
“儿臣有,只要父亲肯支持儿臣,儿臣一定会为您打一场漂亮的战役!”
李豫苦口婆心地劝了李亨半天,李亨终于松口答应,让李豫按照他的方式去打仗。
诚然如是。
招安叛军,的确能够避免战争,避免消耗兵力;但是也容易,遗留许多历史问题。
咬了咬牙,李亨还是同意了李豫的做法:打服,且全歼叛军的有生力量。
从李亨的行在出来后,李豫冷汗渗透后背。
这段时间,和李隆基、李亨的交锋,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唐朝皇室之间的猜忌和怀疑。
别人打仗,都是一条心地想着怎么打赢。
唐朝的将领,既要打赢战争,也要时刻提防来自同事间的暗箭和皇帝的猜忌,更要随时担心自己的项上人头。
而皇室与皇室之间,亦不能幸免。
八年安史之乱,立下战功赫赫的李光弼、仆固怀恩也没有得到善终,就是因为唐朝的体制,从来没有把官员的性命当成人命,皇帝想杀就杀。
官员的性命,尚且不被皇帝看重,更别提老百姓的性命。
李豫也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现代社会的民主、民权,带到如今的大唐。
离开范阳之前,李豫按照现代军事理念,重新加固了城墙、又把城门重修了一番才离开。
留下五万军队,镇守范阳之后,李豫和郭子仪分兵两处。
郭子仪向北去收复平卢,而李豫而向南攻打河东。
“将领只要不肯投降的,直接斩首,悬挂于城门三天三夜!”
这是李豫对郭子仪下达的军令。
郭子仪治军以仁德著称,一听到李豫的军令,忙进谏道:“王爷,既然斩首了,还将尸首悬挂于城楼,会不会太过残忍了?”
李豫摆摆手,一脸肃然。
“将军,您久在战场,素有威名,所以手下的人都愿意心甘情愿地臣服您。但是,这些叛军,既然敢叛乱,就不会把君臣纲纪放在心上。您用仁德去感化他们,不外乎用仁德去感化一个杀人犯一样,不会对他们有什么震慑的作用。记住,只有暴力和血腥,才会让这些无法无天的骄兵悍将,心甘情愿地臣服。”
“是,王爷!”
郭子仪得知,李豫主意已决,也不再劝。
一个月后,他攻下了平卢。
面对不投降或者朝秦暮楚的叛军将领,他都严格执行了李豫的斩首军令,且将头颅悬挂于城墙之上。
范阳、平卢的连接失守的消息传到河东之后,河东的叛军们一片人心惶惶。
李豫早已经在城门外的高处驻扎了半个月,等的就是郭子仪攻下平卢的消息。
当天夜里,他向天空放起了烟火。
河东守城的将士们,一看到五彩缤纷的烟花,一个个是又惊又怕又好奇。
只见这些烟火,绽放在夜空中,就像繁花绽放,十分美丽。
这些在边疆守城的将士们,常年忍受着北方的寒冷,忍受着和亲人离别的痛苦,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些美丽而浪漫的情景了,不由得看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