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凌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次前来,并非为了兵戈相见,而是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纷争。皇甫将军受命治理冀州,愿与尔等共同谋求安定。”
黄巾使者面露疑色,问道:“传言皇甫嵩欲大规模屠杀我等,汝言可信否?”
林辰神色肃然,正色道:“谣言惑众,实为不实。皇甫将军曾在广宗、下曲阳等地平定黄巾之乱,虽用兵果断,但亦深知民生艰难,不愿再见流血。”
他接着说道:“皇甫将军愿以德服人,只要尔等愿归顺,必当厚待。反之,若执迷不悟,必将遭受更大灾祸。与其拼死一战,何不归顺朝廷,保全性命,共享太平?”
黄巾使者仍有疑虑:“汝言虽美,然若归顺,吾等将何以自处?”
林辰微微一笑,继续说道:“皇甫将军已明言,愿收编归顺之士,安排在军中服役,或许以田地,使尔等既可保家卫国,又可安居乐业。更有宽厚之政,凡归顺者,既往不咎,家人亦得安然无虞。”
见使者仍有犹豫,林辰又施恩威并施之策:“皇甫将军麾下精兵强将,若战必胜,尔等不可力敌。且归顺之人已有数百,皆已安居乐业,尔等若执迷不悟,只得自取灭亡!”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既展现了皇甫嵩的仁德,又不失威严,令黄巾使者深感震撼。
使者经过数时的谈判,终于被林辰的诚意和策略打动,表示愿意归顺皇甫嵩。
与此同时,黄巾使者还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原来他们之所以如此敌视皇甫嵩,是因为韩馥的部下散布流言,称皇甫将军将对黄巾军进行大规模屠杀,令他们恐惧不安。
使者回营向首领报告,详细陈述了谈判的内容和皇甫嵩的宽厚政策。黄巾军首领再三权衡,最终决定率部投降,将武器交予皇甫嵩,表明投降诚意。
皇甫嵩得知黄巾军归顺,大喜过望,立即下令开放城门,接纳投降的黄巾士兵。他不仅善待这些投降的士兵,还安排他们加入自己的军队,令其效忠于自己。
黄巾军的归顺不仅化解了当前的危机,还增强了皇甫嵩的军力。
但因为韩馥的事情,令皇甫嵩感到疑惑。他素知此人有仁义,但为何今日却出此毒计?
林辰微微一笑,道:“对这韩馥,我自有计较。然目前来说,最麻烦的不是韩馥,韩馥乃小人,只敢在背后使坏,不敢正面来犯将军。将军无需过于忧虑此人。但袁本初则不一样了。”
皇甫嵩闻言,眉头微蹙,问道:“袁本初何故?”
林辰解释道:“袁本初,乃四世三公之名门之后,手下名士如云,势力雄厚。如今各地豪杰多拥戴于他,将军虽以威名震慑黄巾,然日后真正的威胁,恐怕是袁绍。此人野心勃勃,不容小觑。”
皇甫嵩点头,沉思道:“贤侄所言极是。袁绍势力日益壮大,的确不可轻视。然眼下,我等需先稳定冀州局势,方能有余力应对袁绍。”
林辰接着说道:“将军所言极是。先整肃内部,收拢人心,待冀州稳固,再图他事。然不论是黄巾残部,还是袁本初之威胁,皆需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皇甫嵩重重地点头,深感其言之有理。于是,他决定先稳固冀州。黄巾残部得知皇甫嵩的战略后,皆望风而降。
事实上,黄巾军中很多士兵并不是不识时务,更多时候只是被迫为生。林辰深知这一点。因为他曾经也是那黄巾的一员。
皇甫嵩迅速采取行动,开始整编降卒,重组军队。他对黄巾降卒宽大处理,许以田地,并允诺若能表现出色,将来可授以官职。
这一举措大大增强了降卒的归顺意愿,也稳定了冀州的局势。
与此同时,林辰走访各乡镇,深入了解百姓的实际情况。
他亲自与乡民交谈,听取他们的诉求和困难,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切实解决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冀州的农业逐渐恢复,市场也开始繁荣,百姓对新政权的信任日益增强。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冀州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袁绍的威胁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