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缅甸大史》记载说,该金饰价值1000元。这与《大史注疏》上所载价值10万元不一致。
阇那伽婆罗门把波巴达也同样地打扮起来。两位王子在阇那伽婆罗门抚养下长大,他们分别将各自所做的梦告诉阇那伽婆罗门。阇那伽婆罗门听后知道波巴达王子成不了君王,而姜陀拘达王子未来将成为南赡部洲的最后一位君王。但是他并没有向二位王子透露。
一次,在宴请众婆罗门处吃过奶粥乳糜之后,在林中草地上睡觉。阇那伽婆罗门醒来,他先把波巴达王子叫醒,交给他一把短剑,叫他取下酣睡中姜陀拘达颈上的项链,但是不许用手去解,也不得将项链弄断。波巴达王子走过去观察一番,感到束手无策,又不许用手去解又不许弄断项链真没有办法,便回到原地。又有一次同样的机会,阇那伽婆罗门向姜陀拘达王子提出同样的要求。姜陀拘达王子想了想,不能用手去解,又不能弄断项链,是取不下项链的。于是便用短剑把波巴达王子的头砍下,取回了项链。阇那伽婆罗门见到这一切默然不语。姜陀拘达王子成人后学习了吠陀和诸般技艺,成为一位精通技艺、学识渊博、文武全才的人。此时,阇那伽婆罗门便将自己埋藏起来的钱财取出来作经费,招募大批勇武之士,将大批勇士交给姜陀拘达王子。姜陀拘达王子向陀那难陀王开战。此时,国中与边疆的民众纷纷起来迎战,把他们团团围住,姜陀拘达王子的军队终于败下阵来。
失败后,姜陀拘达便派人到各地听消息。听消息的人来到一个小村,村里有个卖炸糕的妇人,拿了一块炸糕给孩子吃。孩子把炸糕中间软的部分吃了,把边上部分扔掉,又向母亲要。母亲说:“孩子,你吃炸糕,真像姜陀拘达王子举事啊!”孩子问:“母亲,我怎么吃炸糕呢?姜陀拘达王子又是怎么举事的呢?”母亲说:“你吃炸糕不从边上吃,先掏中心吃;而姜陀拘达王子想当国王举事,不攻边城村寨,却直夺京城,当不上国王就失败了。所以我说你吃炸糕跟姜陀拘达王子举事是一样的。”
听消息的人将卖炸糕妇人的话如实向姜陀拘达王子报告。姜陀拘达王子就按听来的办法,召集众将士,夺取一个个边城村寨作为基地,然后攻取华氏城,杀死陀那难陀王,得了全国。至此,阇那伽婆罗门先前撕碎绶带,摔坏水壶,咒骂陀那难陀王在此大地之上将不得好报的极其难以实现的打算终于实现了。
在为姜陀拘达王子灌顶加冕前,阇那伽婆罗门先立一渔夫为王。目的是从渔夫口中探出陀那难陀王的藏宝之所。渔夫把所知道的全说了,在得到财物以后杀掉渔夫立姜陀拘达王子为王。从陀那难陀王这件事可见,作为一位君主必须坚持四品,说话和气可使所有的人心情舒畅,就可得到良好的报答;在夺取国家这样的大事时,听取了卖炸糕妇人教育孩子的话也会成功;为了取得大军所需钱财,探听埋藏之地,可将一位渔夫辅佐为王。
阇那伽婆罗门为了姜陀拘达王误食有毒食品也不致中毒受害,就安排国王单独食用掺有毒药的食物,王后等不得食用。姜陀拘达王的王后是随国王之母一同从莫梨耶城来华氏城舅父的长女。一次,国王正在食用阇那伽婆罗门为国王安排的掺有毒药的食物,怀有身孕的王后也吃了一口。阇那伽婆罗门见状认为叫她吐出也已太晚,当即砍下了王后的头,剖开其腹连同胎衣将胎儿取出,又割开母羊之腹迅速放入。此后,七日换一母羊,在羊腹内直到足月之时才取出交奶母喂养。因为直到命名之日,王子身上仍有羊毛扎后留下的眼儿,遂命名为宾睹娑罗 注 。
《缅甸大史》记载的是,一连数次放入剖开的母羊腹中,共放了49天,月满日足后才取出。上述说法与《大史注疏》的记载不符。《缅甸大史》又说因放入母羊腹中粘上羊血之故,身上留下了孔眼儿,也与该注疏所述不一致。
[1] 宾睹娑罗,印度古代史也有译作宾头沙罗者。
(89) 宾睹娑罗王
宾睹娑罗王子成年,老王姜陀拘达在位24年后辞世。老王死后,提婆格波魔鬼借老王之尸还魂,使老王复活,依然执政为王。但老王饮食等一切表现均极为反常。于是祭司婆罗门进行了调查,终于了解到是妖魔借尸还魂之故。告宾睹娑罗王子,老王辞世妖魔乘机借尸还魂伪装国王捣乱。王子得知真情后便设计铲除妖魔。王子一面佯装与妖魔亲密无间,侍候左右;一面密嘱两个侍从佯装相互夺刀,众人劝阻无效。妖魔听到争斗之声,命王子前去解劝。宾睹娑罗往返数次,仍告妖魔劝解无效。此时妖魔命二侍从来至面前。宾睹娑罗说:“二侍从手中均有武器,不宜走近御前。”妖魔说:“允其前来,方可释其争端。”二侍从听命走近妖魔身旁。王子上前佯装献刀,说时迟那时快,刀起人倒,妖魔被砍成两截身亡。事后王子将父王的尸体隆重火化。姜陀拘达王在位24年,佛历146年(公元前398年)驾崩,其子宾睹娑罗加冕为王。
宾睹娑罗王之王后乃莫梨耶王族后裔,被册封为苏达摩王后。苏达摩王后怀有身孕之时,希望自己能一足蹬月,一足踩日,食太空之星辰和云彩,餐地上的蚯蚓和树木。此种欲望无法满足也不敢告诉任何人,于是面容憔悴、身体消瘦。宾睹娑罗王见王后如此反常,询问缘故。王后回答说是欲望所致。国王问:“有何欲望可告我。”王后说:“大王,妾的欲望难以实现,所以不敢对大王说。”国王说:“朕乃享有一切荣华富贵的国君,没有办不到的事,尽管奏来。”于是王后如实奏明。国王听罢深感为难,但没说办不到,只用好言相慰:“不要着急,定能满足你的欲望。”国王召集御前会议,将王后的想法告诉众大臣。
众大臣问该如何办?国王说,可制作日月形状的食物给王后吃,将浅锅大小的煎饼放在洁净的地上。告她:这是日,那是月,请王后用脚踩在其上;再给王后圆饼,告她这就是星辰请她吃,再给她云状食物吃;再扫净宫内庭院撒细沙,其上铺席,把从席孔间钻出的蚯蚓状食品放在金杯之中,请王后进食,再叫她吃树木状食物。诸事均按国王所说办理,王后的欲望遂得到满足。
一天,国王请教婆罗门,问王后有如此欲望将会有何结果?王后的老师阇罗那纪伐解道:“尊贵的国王,王后将为陛下生一位一切具足的王子。”国王听罢喜出望外。国王本来就是按照这位国师的指点来安排满足王后的欲望的。阇罗那纪伐是一位学识渊博具备成为罗汉一切条件的人物。他在迦叶佛时代还只是一个不懂事的青年,后来找到一位讲授阿毗陀摩论藏的罗汉,并向讲诵十二处法 注 的罗汉修习法境,然后灭度进入仙国,享受仙福,直至释迦牟尼涅槃之时。释迦牟尼涅槃后他转世成为婆罗门的后裔,成年后又当了裸形外道,最后成了宾睹娑罗王后的老师。所以,他能告诉国王该怎样满足王后的欲望,而且知道此种欲望将要产生的结果。阇罗那纪伐认为有必要将此事向王后讲清楚,于是便来找王后。王后请他在上首落座,然后问道:“尊敬的老师,有何赐教?”阇罗那纪伐说:“此事在众多文武大臣面前仅向国王简要地讲了一下,现前来详告王后,请王后细听。未来的王子将是一位君王。足蹬日月,预示王子即位之后日月般南岛一切执伞君王将臣服在其脚下;吃食众星辰,预示王子将杀死同胞兄弟;吃食云彩,预示王子将废除形形色色的外道邪说,皈依佛法;吃食蚯蚓,预示他的权势将深及大地之下一由旬;吃食树木,预示他的权势将高及苍穹之上一由旬。请王后记牢,这些就是王后您的欲望将产生的结果。”王后听罢十分高兴,说道:“倘若一切均按恩师所言,定赐恩师乘坐黄金轿舆,并将恩师名讳题于金片之上敬拜。”
《缅甸大史》上只一般谈及王后的欲望得到满足,至于如何得到满足并无详细记述。又说,阇罗那纪伐在国王询问之下,把欲望将产生的结果详细解释一番。这与后来阿育王即位之后,向母后询问的情节先后是矛盾的。应看到王后的老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对应保密的事绝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中渲染的,只会略谈几句。而对王后,则会毫无保留地详加叙述的。此乃情理中事。
[1] 佛教名词,旧译十二入,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的十二法。
(90) 阿育王
王后怀孕十月,生下阿育王子。一日,国王宾睹娑罗让王子在自己怀中玩耍,此时王子忽然撒尿,宾睹娑罗国王立即用法螺接尿,把尿洒在王子头顶。王后见状非常不悦,从国王手中接过王子。王后将此事告诉阇罗那纪伐老师。阇罗那纪伐安慰王后说,您的王子将是统治南岛的一位独一无二的尊贵君王。王后听罢再次向老师叩拜,表示感谢。阇罗那纪伐接受过王后叩拜之后,便前往离华氏城100由旬的一个小镇去住。
后来,阿育王消灭了敌人,振了国威。一日,阿育王问母后:“孩儿今日的作为,过去是否有人预言过?”母后说:“阇罗那纪伐恩师预言过。”王子问:“此人现在何处?”母后答道:“住在离城一百由旬的地方。”阿育王说:“我要拜见恩师,速用黄金轿舆去请。”在返回的途中,阇罗那纪伐见到阿夏拘达长老的寺院,便走下黄金轿舆,步入寺内。在寺中阇罗那纪伐看见众多的狮子、老虎、牦牛、野牛、猪、鹿等动物,在长老慈悲威德的感召下,不分彼此亲密无间和睦相处。问道:“这些叫什么?”长老念及外道前世行善,意欲使其获得道果,遂答道:“他们叫‘处’。”又问:“他们都到哪里去呢?”又答道:“处”。阇罗那纪伐外道听到长老讲处之法,遂对佛法产生虔敬之意,就在阿夏拘达长老处出家,增进毗婆舍那 注 ,后成了罗汉。
上述内容因涉及阇罗那纪伐外道,故在此略加交待。阿育王即位,母后谈及,遂派人接他入宫。
宾睹娑罗王有101位王子,除同母所生的弟弟帝须之外,其他99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均被阿育王杀害。阿育王用整整四年时间,处理国内事务。四年之后即佛历218年(公元前326年)才加冕成为南岛的至高国君。他封胞弟帝须为王储。毗堤娑黛维王后将摩哂陀王子和僧伽密达公主两人交给国王后,自己仍回毗堤娑城居住。
阿育王即位后名声显赫,威震到大地之下一由旬,苍穹之上一由旬。神仙们每日从阿那伐陀湖 注 挑来8担16桶水献给国王。国王将其中的8桶布施给僧伽罗汉,2桶布施给精通三藏经的6万比丘,2桶赐给阿珊蒂梅达王后,余下4桶国王自己使用。
《缅甸大史》的记载是,2桶赐给16000宫妃们使用,2桶国王自己使用。此说与《波罗市迦经释》等不一致。
神仙每日还从大雪山送来细软芳香的名为“那伽拉达”的刷牙用木棍。国王、王后、16000宫妃、6万罗汉比丘等皆用此刷牙。
神仙每日还来献可药用的余甘子果、无花果以及金子般香郁熟透的芒果。少量食用余甘子果和无花果可通便,消除百病。人人都可根据自己需要选食。
阇丹湖畔有一棵如意树(也有人称在神宫),神仙们还会敬献五彩缤纷的筒裙、金色的擦手巾以及神仙们饮用的果汁。
神仙们每日还敬献洗头用的香料、擦身用檀香膏、有素馨花斑的柔软披肩。众龙王也敬献适宜于高贵人物的眼药。乡民们每日送来9000车阇丹湖畔的达雷米。
据《经集释》等记载,四把等于一伽东;四伽东等于一宫萨;四宫萨等于一缅升 注 ;四缅升等于一多那;四多那等于一箩 注 ;四箩等于一卡梨;二十卡梨等于一瓦哈;一瓦哈就是一车。但据《精义释注疏》记载,献给阿育王的粮食每两车粮食才合一瓦哈。
《缅甸大史》载,四缅升等于一萨由;四萨由等于一塞;四塞等于一箩。四十箩等于一瓦哈。9000瓦哈应是36万箩 注 。上述均为古老的计量词,若用现今计量单位箩来计算,9000车应为72万箩。
这许多稻谷的皮壳都被老鼠吃净,使米完好无损,没有碎米和糠。国王每日用这些稻米斋僧,除国王本人外,王后、宫妃、大臣等均食用此达雷米。大大小小的蜜蜂都来到附近作巢;林中的熊类也到铁匠作坊拿起锤子打铁;妙声鸟在王宫周围婉转啼鸣,声音优美。阿育王即位第三年时取缔了外道;第四年时被取缔的外道纷纷虔敬佛法。阿育王之父宾睹娑罗王,无论对婆罗门,还是对婆罗门出身的外道等6万余人,均不时供斋。阿育王也像父王一样,在宫中向他们供斋。
一日,阿育王站立在有狮子雕像的纳凉宫门口,见吃过斋饭的裸形外道们非常缺乏教养,乱说乱动极不严肃。于是国王想,此等受斋人不是高贵的受斋者,只有挑选出高贵的受斋者,对他们布施才有益处。便召集大臣们前来,说:“把那些不愧为贤士的婆罗门和比丘请到宫中来,朕要向他们布施。”大臣们领命,把外道们请来,奏道:“大王,他们就是我们的罗汉。”国王下令在宫中准备好高贵卑贱等种种座位,说:“叫他们来吧!”招呼所有的外道们说:“选自己适合的座位坐吧!”有的坐在藤榻上,有的坐在木板上。国王见此情景知道这些人并无多少戒律修养,于是,便吩咐为他们准备一般食物斋饭后,请他们回去。后来均按此法斋僧。过了许久,一日,来了一位名叫尼乔陀的沙弥,此人心地善良,举止文雅,相貌端庄。使人一见,虔敬之心即油然而生。
[1] 毗婆舍那 vipssanā,佛教名词。梵文音译,意译为“观”,泛指一切思维观察活动。
[2] 阿那伐陀 anavadat,天国一神湖名。
[3] 缅升,也有音译为卑者,约合0256升。
[4] 箩,也有意译为缅斗或音译为町者,约合4091升。
[5] 原文有误,写成36000箩。
(91) 尼乔陀沙弥
宾睹娑罗王有101位王子,其中有两位是莫梨耶的后裔达摩王后所生,即阿育和帝须。大王立兄阿育为王储,赐优阇尼城为其食邑。一次,大王令前赴食邑。阿育王子在旅途中来到离华氏城50由旬的毗堤娑城,该城乃逃荒出来的释迦族的集居地。王子娶了该城毗堤娑富绅之女为妻,后同赴优阇尼城。阿育王得了摩哂陀王子和僧伽密达公主。与王子公主等共享王族之福。后来阿育王得知父王病重的消息,便独自一人离开优阇尼城回华氏城侍奉父亲,将毗堤娑王后及王子、公主留在毗堤娑城。父王宾睹娑罗王在位28载,佛历214年(公元前330年)故去。老王死后,阿育持武力登位为王。其兄苏摩那 注 得噩耗,立即联合98位兄弟,浩浩荡荡向华氏城进军。阿育王出阵迎战,打败来军,最后擒获苏摩那亲王,处以死刑。
《新史》对此分析道,阿育王子并未被立为王储。倘若是王储,不应住到离王都100由旬远的优阇尼城去。否定了《缅甸大史》关于阿育王子被立为王储之说。但是《精义释注疏》与《缅甸大史》两书的记载是一致的,因此《缅甸大史》所述是可取的。如果因为《波罗市迦经释》的记载,即阿育王子从优阇尼城来到华氏城的当日,就捕杀了其兄苏摩那王子,从而否定《缅甸大史》所记,看来是不对的。《新史》论据不足。
苏摩那王子的妃子苏摩那黛维,得悉夫君被杀,因已怀孕在身,便化装为平民搬到不远的一个小村子————乞丐村去等待分娩。据《精义释》载,乞丐村村长家附近的榕树神喊道:“苏摩那黛维,到这边来!”苏摩那黛维听见招呼声便走到榕树跟前。榕树神变出一座宫阙说:“你就在这儿住吧!”因为是神的造化,所以任何人也看不见这座宫阙。
苏摩那黛维到达的当日便产下一子,因得到榕树神的佑护,给孩子起名为“尼乔陀”。乞丐村村长自见到苏摩那黛维之日起,就把她看成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供她吃食。苏摩那黛维在此住了整整七年。尼乔陀七岁时,摩诃伐鲁那比丘发现他未来将成为罗汉的征兆。想孩子七岁该剃度了,就请其母苏摩那黛维答应为孩子剃度。尼乔陀随即修行五禅,削发为僧。一日,破晓之时,尼乔陀沙弥净身之后,侍奉师父尽了沙弥之道,取了袈裟和僧钵,打算去母亲住处。到母亲住处要进城南门,穿越市中心,再出东城门,才能到达。
当尼乔陀沙弥往前走时,阿育王正面向东在雕有狮子像的纳凉宫门附近徘徊散步。阿育王心情平静愉悦,眼睛望着四肘尺的地方,正好看见走到宫前的尼乔陀沙弥。王心想所有的人们都像惊弓之鸟慌慌张张走动着,而现在走到宫前的这孩子却神情自若,无论正面或侧面看都长得颇为端庄稳重,举手投足的样子也很得体。心想:这孩子必定有高贵的修养。国王从见到小沙弥的那一刹那起,就产生了尊重敬爱之心。这并非没有原因,前世做善事时,尼乔陀沙弥曾是阿育王的兄长,一个蜂蜜商人。
因此,佛陀说,不论是前世曾相伴,或是今生共作功德,都能产生钟爱之心,就像水里生长着的白睡莲、蓝睡莲和其他莲花一样。
从前,波罗奈城曾有三兄弟合伙经营蜂蜜生意,小弟卖蜜,两位兄长到乡间收购蜂蜜。当时一辟支迦佛患病,另一辟支迦佛拟到城内化缘蜂蜜。在河边码头遇一女陶工,女陶工问明情况,指路说:“这儿就有卖蜂蜜的商人,师父您就往那儿去吧!”卖蜜的弟弟看见辟支迦佛走来非常高兴,问:“您有何赐教?”当得知辟支迦佛需要蜂蜜时,便布施给他满满一僧钵蜂蜜。卖蜜的弟弟见蜂蜜溢出钵外,滴到地上,虔诚地祝祷道:“愿因行此善业,能成为南岛之主,威震苍穹之上一由旬,大地之下一由旬。”辟支迦佛也说:“祝你如愿以偿!”随后便直奔乾陀摩陀那山而去,为另一辟支迦佛治病。
弟弟布施完蜂蜜在家,见两兄长从乡间回来,便告:“兄长!愿两位心情都能非常愉快。为了两位兄长和我,我布施给辟支迦佛满满一僧钵蜂蜜。”大哥听罢大发雷霆,说道:“乞丐也会穿上袈裟的,受你施舍蜂蜜的很可能就是个乞丐。”二哥也发火儿道:“把你那辟支迦佛扔到大洋彼岸去吧!”后来,当两位兄长听到弟弟讲到关于布施蜂蜜将获得善果的话语后才非常高兴。为辟支迦佛指路的女陶工得悉辟支迦佛许诺满足施舍蜂蜜人的祝祷愿望后,也祈求自己将来能成为布施蜂蜜人的王后。后来,卖蜜的弟弟果然成了阿育王;女陶工也成了阿育王非常漂亮的王后————阿珊蒂梅达;二哥成为锡兰岛上的一位大德大威的天爱帝须王。大哥因咒骂过乞丐这样的词语,所以后来便成为乞丐村的尼乔陀沙弥。因他前世当蜂蜜商人时,是如今阿育王的大哥,共同生活过。因此,现在阿育王见到尼乔陀沙弥时,有着特殊亲近的感情。
国王因与沙弥之间有着这种感情,便派大臣前去请来。大臣领命而去。国王嫌派去的大臣迟迟不回,遂又派别的大臣前去。一连派出若干次,每次二三人。国王虽接二连三地派人前去,然而尼乔陀沙弥却不慌不忙慢慢前来。来到王宫后国王请他在合适的地方落座。沙弥环顾四周,见并无其他比丘,便走近白伞覆阴下的宝座,把钵递给国王。国王见沙弥走近宝座,心想,此沙弥必将成为朕宫殿之主。把钵递给国王后,沙弥自己走上宝座。国王向沙弥献上特制的斋饭。沙弥用过斋饭,国王问道:“你通晓佛陀对弟子们的教诲吗?”沙弥答道:“只知道若干。”国王又说:“把你通晓的佛法向朕弘诵一番吧!”沙弥答应了,便讲述了与国王相适应的《法句经》 注 中的《不忘品》 注 。
国王说:“朕听此教诲,知道永生永世不可忘却修习佛法,请将经讲完。”有人说,沙弥将整篇《不忘品》都讲完了,故此有“阿婆西” 注 之说。有的则说,国王听罢偈颂即说:“朕全懂了,不必讲了。”因此沙弥就没有按本来打算去讲,仅仅讲了两句。也有认为此说不当者。
沙弥诵完佛法,国王说道:“朕将向你尽施八份斋饭之责。”沙弥说:“我将把这八份斋饭布施给乌波阇耶 注 。”国王问道:“乌波阇耶是何等人?”沙弥答道:“乌波阇耶乃教导人们懂得言行是非曲直的贤哲。”国王接着说:“朕将再为你布施八份斋饭。”“我将再把这八份斋饭布施给师长。”国王又问:“师长是何等人?”“师长乃教导人们习诵佛法、知悉进退的长者。”国王说:“朕将再向你布施八份斋饭。”沙弥又说:“我将再把这八份斋饭布施给僧伽罗汉们。”国王问:“僧伽罗汉又是何等人也?”“大王,僧伽罗汉是接受我的师长、乌波阇耶和我这样的人剃度入寺受具足戒的僧众。”大王听罢无限欣喜,说:“除了已布施的各份斋饭,朕再向你布施八份斋饭。”沙弥告辞而归。天亮时分,国王在王宫斋宴32尊罗汉。同时宣布,明日,除今日进斋的32尊罗汉外,另外32尊罗汉可与沙弥一道前来受斋。依此法,每日斋僧数目成倍增加。最后,王宫每日斋宴6万僧众。从此取消了往日斋宴6万婆罗门外道的传统。国王的斋僧活动,乃对尼乔陀沙弥表示的敬意。
尼乔陀沙弥促使众生民众与大王皈依三宝,遵守五戒,虔奉佛法。一日,阿育王令人带上金脚镯套索将曾经膜拜过拘楼孙等四佛的有整整一住时寿命的伽拉那伽 注 龙王请了来。请他登上贵人的白伞宝座,然后献上生长在陆地山冈海洋河川的各色鲜花,指派16000名用百宝妆饰的宫娥姬妃侍候,让他以具有无穷智慧、能转动“圣贤真谛”法轮的光辉的佛陀形象在众人眼前显现。所谓请伽拉那伽龙王之说,是伽拉那伽龙王见到“金脚镯”掉下恒河,以为是自己脚上的脚镯,便顺从地随着来到阿育王处。
阿育王威力范围仅及地下一由旬,伽拉那伽龙王的宫殿在地下一由旬之外,为何要服从阿育王的管束呢?因为龙王的宫殿紧挨着阿育王的疆域,不得不听命于他。比如,居住在两国边界之间的居民,往往要听命于两国的国王一样。上述说法出自《精义释注疏》。《缅甸大史》则说:金脚镯被扔进大海。伽拉那伽龙王活了一个大劫,他住在大地下一由旬内,属阿育王的势力范围之内,所以不敢不听从阿育王的召唤。此说与《精义释注疏》、《大史注疏》所述不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