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便对秦琅道,“朕明年便重开童子科,令各地荐举十岁以下童生参与考试,优秀者送入长安来考试,便委怀良你为知贡举。”
李世民干脆就让秦琅来做明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不但主持童子科的考试,顺便把其它几科也主持了。
“你拿一个章程出来,若是对其它科目有什么好的改进建议,也可一并提出,交予朕和宰相参政们商议。”
“陛下,臣知贡举只怕不合适吧?”
秦琅想着好歹也是科举考试总考官啊,怎么也得李纲或是孔颖达这样的大儒,或是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宰相来当啊,谁知此时的科举,地位一般,不说不能跟明清时会试相比,就是连中晚唐时也不能比。
“就你了,好好琢磨琢磨。”李世民觉得秦琅或许能给他个惊喜,也许这家伙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以改革挽救下他觉得已经没用的科举考试。
“陛下,那臣现在倒想到一条建议,就是明年春,于全国各县举行县童子试,童试分两场,第一场为预试,只要能够身家清白,年龄十岁以下,能能诵孝经、论语文章十篇,皆可通过县童子试预科,通过者参加第二场考试,要求能通九经中一大经,并能通过贴经、墨义考试。
通过后,选入长安参加省试,可最终择其最优秀者二三百人,全入崇贤馆,或半入崇贤馆,半入国子监!”
李世民一下子听出秦琅这条建议的关键之处,就是县童子试,且不需要地方州县官员荐举。
只要身家清白,就可直接获得县试资格,这意味着可打破隋朝以来科举考试中极重要的一环,考生不再被权贵士族垄断,以往的荐举,其实多数荐举上来的都是贵族士族豪强子弟,真正的寒门地主子弟少之又少。
官员拥有荐举权利,这跟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度没什么区别,自然是优先荐举士族子弟。
可现在秦琅说身家清白,十岁以下,就可直接参加考试,官员没权干涉了。
一直让科举考试影响力不大的痛脚找到了。
而这个县童子试也很好,直接在各县举行,通过就直接到长安来省试,能保证受地方、官员影响最小。
他甚至想到了明经、进士等科,是否也采用这种方法了。
此时的明经、进士等常科,根本没有地方的考试,都只是由官员们荐举乡贡,或是推选州县学生来京省试,都是直接由官员们决定参考的考生人选。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就算皇帝改革省试的考试内容、录取方式,但他选来选去,也都还是在那些地方官们举荐的人里选,并没有其它的人选。
“明经、进士等科,可否也在地方这样举行县试?”李世民问。
他向来对士族很警惕忌惮,但又不得不用,只是现行的科举考试制度,让李世民觉得他并没有选士的余地。
“陛下,明经、进士等常科,对象范围广,臣以为可以春季县试,夏季州试,冬季在长安省试,考试范围如童生一样,只要身家清白,皆可参加。县一级,考试内容稍简单些,做淘汰初选之用,然后州试,稍为严格一点,以控制选出到长安的士子们皆为优秀者。”
李世民有些担忧的道,“可如此一来,县试、州试由何人主持?”
他是不想让州县官员来获得这个主考选拔权的。
“可由礼部派出考官往各地主持州县二级考试,并负责督察州方的官学、私学等办学情况。”
这个主考权力不下放给州县地方官,就是要避免受到地方士族豪强的影响。同时,也等于是把科举考生的生员资格权,收回到了朝廷手中。
“天下三百余州·······”李世民皱眉,这又是个难题。
魏征插嘴,“前朝之时,杨广实行郡县制,天下一百九十余郡,一千余县,杨广曾设司隶台,置刺史十四人,巡察全国郡县。如今朝廷可按天下山川形便,划出十余个道,派出主考官主考一道即可。比如关中、陇右、河南、山东等······”
这倒是让李世民眼前一亮,关陇河南等是特有的地理名词,将其用来划分道路,然后派礼部官员分道主考,就不用再担忧天下三百多州不好主考的问题了。
“那常科各科,可把初试改到州中,然后复试改为道试,集于一州······”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加入了讨论之列。
魏征提议设道,但不是传统的区分,只是类似于汉朝、隋朝时的刺史州,汉隋是派刺史监察郡县,而现在设道,则是用来分道主考科举。房玄龄的父亲在隋朝时就做过监察刺史,于是他提议也可恢复巡察制度,派出御史分道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