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聊斋志异》之僧孽:世间的祸事,都是阴间的惩罚。有一个姓张的人突然暴毙,他的魂魄跟随着差使去见了阎王,阎王一查生死簿,原来是抓错了人,便将他放回去。在回去之前,他暗地里央求差使带他去参观一下地狱。到了一个地方,看到一个和尚被人用绳子穿过双腿倒挂在那里,走近一看发现是自己的哥哥。于是便问差使这个人犯了什么罪。差使回答这个人作为和尚,大肆募捐钱财供自己吃喝嫖赌,故这样惩罚他,若是想要解脱这个惩罚,还得诚心忏悔!姓张的醒了以后,于是去寺庙看自己哥哥,发现他哥哥把自己双腿挂在墙上以缓解腿上生疮、脓肿崩裂的疼痛。于是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和尚,从此和尚一心向善,虔诚诵经念佛,身体果然好了起来。
这个故事出自《聊斋志异》卷一第二十三篇,名为《僧孽》。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假借神鬼地狱之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在世,万不可行凶作恶。不要觉得地狱渺茫,其实,你在人间所受的苦难,都是你做坏事的惩罚。而在故事中,作者为了表现这一观点,则假借一人在阴曹中的所见所闻教人向善。如今,大家崇尚科学,人们早已经不再相信鬼神之说;而至于因果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则更是丢弃到九霄云外之去。但是,“一心向善,不做恶事”的观点,却从来都没有改变过。这个故事虽然假借神鬼之说,但是其要表达到时候中心思想则是教人向善。
有时候,一心向善并不能带给我们什么,但是,却可以让我们自己内心满足。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做好事其实并不能带给我们什么实质性的利益,然而,如果做一件好事就是凭借着利益去做的,那么所做的那件事便不是好事了。在当今社会,有很多人自以为自己做了好事,其实只是在利己。比如去做什么公益,比如去边远山区支教,如果这些不能够怀着救人的,别无所求的,只是想单纯地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那么就不要去。做好事,不为恶,也许这并不能带给我们什么,但是,当我们做好事时,看到被需要帮助的人脸上的笑容,那么这就是最好的报答。而不做坏事,这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安稳,活得畅快。中国古人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即使不能做好事,但是千万不可做损人利己的事。
那我们看看文中体现的古人的价值观:
古人的价值观:恶有恶报。这个故事在今天读来,不免荒诞无稽,地狱是不存在,自然不能惩罚在尘世作恶的人。但是透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窥见古人的价值观,恶有恶报。作恶的人,冥冥中自会受到惩罚,这是告诉人们不要心安理得得做坏事,要多做好事,不然就会像张生的哥哥一样,因为犯下的过错收到惩罚。
古人的价值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张生的哥哥,洗心革面,腿伤就渐渐好了,这说明了,古人认为,犯错并不是不可以原谅的,只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心改过,就有重新做人的机会。正如那句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故事虽然不是真实的,但故事中的哲理或许值得我们学一学。
那小曼就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因果报应的流行其实是我们人格结构当中的超我的具象化。人格结构当中有超我,自我和本我三个结构,其中超我是遵循道德原因,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与养育者互动中所形成的已经内化的对自己种种束缚的规则集合。说白了,就是我们内心的种种不允许,种种要求,从大的方面来说,比如我们社会道德要求,不能随地大小便,要有礼貌;从小的方面来说,比如我们需要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这些已经内化的规则一方面是能够帮助我们适应这个社会,适应如何和这个社会的人进行交往,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一方面却因为内化了不合适的规则,或者无法变通的规则,导致我们内心会充满矛盾和冲突,产生了适应不良症状。
现代的精神分析认为我们的完整超我不仅仅是一种严苛的存在,同样也是有温和的一面存在。这就像故事当中,张兄老哥因为贪污被地府惩罚这是超我的严苛一面,从道德和法律角度来看是绝对不允许这样贪污和犯戒的事情存在,但是超我依然有温和一面,那就是只有在张兄老哥真心守戒,认真忏悔自己的曾经罪行之后,张兄老哥才能从他现在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超我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把个体往死里整,而是帮助个体明白如何去适应环境的规则。但是,我们不是都能内化了完整的超我,这会导致我们出现很多适应不良的症状,比如会导致抑郁症发生,或者内心矛盾冲突发生,或者无法更好地体验快乐做自己等。比如孩子在小时因为和父母打闹玩耍过程中,不小心地没拿稳父母的手机而把手机摔在地上时,父母对孩子摔手机的行为严加斥责或者严厉惩罚,这就会让孩子内心形成了一个很严厉的超我,那就是摔手机是会导致父母要把自己“毁灭”掉,甚至严重的还有可能把这一切和父母一起玩耍联系在一起,自己为了避免被父母“毁灭”而不敢再和父母玩耍,也不敢让自己快乐。但是如果在某次和父母互动中,自己再次不小心摔手机时,父母却没有对自己进行印象中的惩罚,反而是温和地和自己解释沟通,这时孩子内心的那个严厉超我就会多了一分温和,而孩子此时内心对于被“毁灭”的焦虑就会减轻一分。 当然我们的超我形成并不是一件事情就能塑造而成的,这是我们经历了很多类似事情所形成的。这也就意味着一方面我们在面对给自己造成焦虑恐惧感的超我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白,这只是我们感受到超我严厉的一面,其实我们忽略了为数不多的温和一面,这也是我们需要通过反思和咨询来找回的那一部分,让自己的超我变得完整;一方面我们在面对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父母是60分刚及格的父母,而不是满分或者零分父母,这就是说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有反思能力,有能力去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在自己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时候,自己需要思考这是常态,还是只是偶发,那接下来自己应该如何做弥补,或者后继教育应该需要怎么样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