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诸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苏过说:“杀降,是最不吉利的。”
“李煜就是一支笔惹的祸啊!”苏轼说完,指着天幕说,“你看,画面又更新了。”
【叮!下面给诸位讲的是张方平。
【张方平是一个孤家寡人,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他被司马光等保守派嫌弃,也被王安石等厌恶。
【但他不是墙头草。
【有必要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张方平,河南商丘市人。张方平是妥妥的官二代,“诸书一览辄通,罕复再阅”。
【那一年,在宋绶和蔡齐的推荐下,皇帝同意张方平参加“制科”。他考中了茂才异等科,从此进入仕途。
【宋仁宗时期,边境爆发冲突。
【西夏国主派人送来了具有挑衅性质的文书。
【张方平上了奏折,认为应该“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为不可胜以待之”。
【他认为朝廷可以先安抚西夏,再积极备战,用拖的方式,让小国西夏消耗国力。
【如今宋军训练不足、兵器马匹短缺,很难取胜。
【但是,宋仁宗下旨出兵,惨遭大败。
【张方平很早就意识到,北宋社会面临的空前危机。
【在担任昆山县知县时,写下了10卷《刍荛论》,阐述各种复杂的社会危机,并且写下了改革的主张。
【他与范仲淹的关系很好。
【对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张方平积极支持。
【庆历新政失败,张方平处境艰难。
【到了宋神宗时期,张方平已是参知政事,但他多次反对王安石变法。
【张方平和王安石的经济思路不一样。
【张方平认为应当节流,但王安石主张多搞钱。
【几年后,张方平的父亲去世了。他回家丁忧去了。
【宋神宗因此和王安石大力开展变法事业。
【张方平复官之后,继续反对新法。
【张方平和迂腐夫子司马光,也因变法争论而闹翻了脸。
【司马光强调绝对的“正义”。
【但张方平寻求策略。两人的价值观根本不同,无法说服对方。
【再说说苏轼和张方平的关系吧。
【宋仁宗至和元年,四川局势很紧张。于是,宋仁宗委派礼部侍郎张方平入川为官,宣慰人心。
【张方平进入蜀后,采取利好措施,团结民众。
【不久,有人告诉他,眉山的苏氏父子三人的文笔很厉害。
【张方平正要去找他们。苏洵竟然带着两个儿子来见张方平了。
【通过交流,张方平认为苏洵为人沉静,称赞苏洵的文章道:“左丘明国语、司马迁善叙事、贾谊之明王道,君兼之矣。”
【他写了推荐信,让他们直接去汴梁,去找欧阳修,并送给他们一部分盘缠。
【仁宗嘉祐元年三月,苏氏父子三人来到京师,见到了欧阳修。自此,走上了北宋顶流文艺圈。
【苏轼从来没忘记张方平,每次见面,尊称其为恩师。
【元祐六年,张方平于去世,享年85岁。
【苏轼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悲痛。
【他与张方平没有血缘姻亲关系,却为其服孝三月,还为其写了墓志铭。
【其中说:“自庆历以来,讫元丰四十余年,所与人主论天下事。见于章疏者多矣。……是非有考于前。而成败有验于后。及其它诗文,皆清远雄丽,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信乎!其有似于孔北海、诸葛孔明也。”】
————
忠兴堂:族谱记载张方平为我一世祖。
华灵王:苏轼乃古今第一全能文豪。
好好吃:张方平胸中有韬略,知道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去做一些实事。
aa然:仁者寿,在张方平身上应验了。
……
文人墨客、市井小民,都喜欢上了“八卦”,当当吃瓜群众,看看别人的别样人生,还是很过瘾的。
至于那些帝王将相,就很慌了。
当他们知道自己的结局不好的时候,愁得很,而且还拿出了实际行动去改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