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子欲办报【1 / 2】

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实这有点类似于明代的社学。只不过社学是教小孩子的,而夜校是教成人的。

朱慈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那个时间。

要想对抗满清,光是依靠军事是不行的,还得在舆论宣传、经济封锁等方面多着力下力。

当然礼部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个清闲衙门,可供文安之施展拳脚的地方有限。

……

至少在朱慈烺看来,里甲制比保甲制更适合朝廷的统治。因为有过长期成功的经验,恢复起来也更容易。

任何制度都有他的利弊。就拿里甲制来说,在明中前期还是能够较好的完成使命的。其后期的崩坏废弛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不能仅仅归咎于制度本身。那样是不客观的。

南京紫禁城,乾清宫。

大明虽然已经有了邸报,但这种官方邸报的内容太过单一,基本都是君王发布了什么政令,再就是一些人事任免。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崇祯末年所用的黄册、鱼鳞图册还是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时造制的早已经失真。可各级官府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改个年份照用不误。

毕竟国与国之间打仗打到最后比拼的是动员力,一个没有动员力的国家仅靠精兵策略是不可能取胜的。

“具体的事宜朕会斟酌,文爱卿需要做的是考虑这报纸怎么办。”

毕竟在这个时空,除了朱慈烺没有人见到过后世的报纸。

朱慈烺单独召见了礼部左侍郎文安之。

满清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李自成不争气顶不住,那么最快三个月满清就会掉过头来对付大明。

既有天下大事,也有娱乐版块。

可惜万历一条鞭法后,保甲制替代里甲制,官府对基层的掌控进一步减弱,近乎失去控制。这才是明末逃籍,乃至造反情况屡屡发生真正的原因。

朱慈烺不需要这些村民都能熟读四书五经,只需要他们能够识字,这个难度并不高。

由于现在刘宗周接任了内阁首辅,虽然还挂着礼部尚书的头衔,但已经不怎么主持部堂事。如今礼部真正的一把手却是朱慈烺特意从夷陵征召而来的文安之。

一来礼部最适合做这件事,二来他要借此好好考察一番文安之随机应变的能力。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天下时事又何尝不是。

朱慈烺对于报纸还是很期待的。

文安之的忠心没有任何问题,能力也是出奇的高,刚刚出任礼部左侍郎几个月就把部堂事主持的井井有条。

朱慈烺要办报就不得不考虑这个现实的问题。

文安之赶忙拱了拱手应下。

大明不比后世,识字率很低,基本上一个村子里除了个别的人读过书,其余都是文盲。

里长、甲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统计所属人户丁口、田产及其变化,以及赋税征收,徭役摊派。

从技术上实现办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期望。”

可此时的大明是个十分彻底的农耕社会。县以下乡村人口比县城、州城、府城里的人口多的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