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四十一章 静室【1 / 2】

赵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说这几句话还算的上“冠冕堂皇”,是打起来小明王的旗帜来请朱元璋参战,那么在书信的末尾,有一句话却就是直指益都与金陵两家的私利了。或而言之,便是邓舍许诺给朱元璋的好处。这样写道:

“子贡是谁?”

雨水落在庭上,风凉如水。因为渐渐下大,雨声已不再是点点滴滴,而是响成了一片,似从远远的地方传来,又仿佛近在咫尺。放在室内案几上的茶水已凉。陈遇示意侍女将之泼去,换上新茶。青瓷的茶碗,红漆的案面。茶碗里茶叶根根竖立,漂浮水中,热气蒸氲,与烛光混成一处。

史书上记载朱元璋的相貌,有八个字:“姿貌雄杰,奇骨贯顶。”所谓“奇骨贯顶”,说的其实便是帝王面相。什么叫“奇骨贯顶”?不是说有一根骨头直凸出到头顶,而是讲“日角龙颜”,意思和“日角相”差不多。

陈遇接住书信,转呈给朱元璋。

通过与方希哲的书信来往,方从哲对朱元璋的脾气、性格、喜好都早已有所了解。和张士诚的优待士人以求名誉不同,朱元璋是一个典型的“务实派”。凡是被他重用的臣子,大部分都是实干家,用方从哲的话来说,也可以讲这些人都是“识时务”的俊杰。故此,借朱元璋的此问,方从哲表面上是在讲述本人的志向,其实却是在委婉地投朱元璋之所好。

“晋冀察罕,陷我汴梁。君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生死之敌,即为此也。今孤奉天子之诏,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伐济宁,平定河南,迎陛下还都於京师。……”云云。

朱元璋不觉莞尔,但却还是不肯转入正题,笑道:“‘驱除鞑虏、恢复汉家衣冠’?说实话,我对你家主公闻名已久,只是可惜至今尚且没有机会能得一见。请问尊使,燕王的为人和志向如何?”

“尊使几天前就来了,却因我公务繁忙,所以拖延到今夜才能相见。还请尊使不要见责。”

夜色沉沉,已经五更。

“听说燕王有书信给我?请尊使拿来,容我观看。”

方从哲顿时精神一振,开篇第一句话,如此说道:“明公坐拥金陵,此虎距龙盘之地。”风声雨声,夜色星光。静室对谈,刚入正题。

“还都汴梁,定不世之功,上可报皇恩。削平关中,救百姓出水火,下则拯苍生。功成之日,当割据山河,永为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朱元璋微微动容,双手合在一起,说道:“这样的人,确实可以称之为‘大丈夫’!”

打开邓舍的书信,朱元璋观看,见其上话语不多,大略言道:

“从哲智谋不及洪继勋,笃行不及姚好古;政事不如吴鹤年,耿直不如方补真;文学远逊颜之希,经济难比罗李郎。国用安饱读宿儒,潘贤二临机应变。文武双全有罗国器、杨行健、鞠胜、李溢,智勇足备有文华国、陈虎、赵过、庆千兴。姬宗周娴熟辞令;王宗哲通晓礼仪。其它比如佟生养、邓承志、陈猱头、毕千牛、张歹儿、李子繁、杨万虎、刘杨、陈牌子、高延世、郭从龙、傅友德、柳三郎等等忠义慷慨的英杰,动以百数,譬如粲烂繁星,数不胜数。……,如从哲不才之辈,不可胜计。”

“我主宽宏诚信,人所共知。请问明公,我家主公的信您也看过了,不知道您对此是怎样以为的?”

朱元璋颔首,说道:“尊使本为浙产,是浙江人,现在海东任事,远离家乡。你的哥哥希哲曾告诉过我,说你的父亲年事已高,你的母亲独处家中。我没读过什么书,却也听说过‘父母在,不远游’。如尊使所说,燕王手下人才辈出,也不差你一个,何不就此留在金陵?一来,我与燕王同为宋臣,你也不算另投别主;二来,浙江距离金陵甚近,你还可以常常回家探亲,甚至把父母接来也可。两全其美。至若燕王那里,我可以写封信去,燕王有君子的雅量,料来也必不会反对。中涵以为如何?”

方从哲当然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他本就人物俊朗,言语又故意投人所好,不管他的任务能否完成,至少有一条现在已可保证,他已经略微得到了些许朱元璋的好感。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应该不会受到太多为难。

“春秋卫国人,名端木赐,字子贡。孔门七十二贤,十哲之一。”

“山东,春秋齐鲁之地,古为青州。山有岱宗之雄,秦汉以下封禅的所在。水有黄河之险,方今足以闭塞以独步中原。‘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运河沟通南北,通衢相接东西。地广数千里,人烟繁茂。自我主执政以来,轻徭薄赋,百姓乐服。”

“从哲这次前来金陵,求见明公,虽然是奉我主之命,但实际上,更也是为顺应民心。所以,从哲说,我更也是为了天下的百姓而来。”

“子贡善辩,纵横家之祖,此其一也。‘可与言《诗》’,文学出众,此其二也。‘赐也达’,子贡通情达理,有非凡的政治才能,此其三也。‘货殖焉,臆则屡中’,在理财和经商上,他也有着卓越的天分,此其四也。

但他忽出此问,却也是大出了方从哲的意料。他先是愕然,跟着镇定下来,说道:“从哲已与燕王定了主臣的名分,道义所在,虽蒙明公错爱,请恕从哲不敢答应。正如从哲的兄长希哲现在明公幕府中,从哲的不留,正比如希哲的不往。尽管说‘父母在,不远游’,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当此乱世,为百姓求生,为天下立太平,亦然圣人的教导。”

“孔、孟故里,民俗朴实。出乎北地,拔乎中原,礼仪之邦。”

“苏秦、张仪,辩士也。从哲不才,愿效子贡之志。”

方从哲是使者、是客人,不能长久地打量主人,但就只是看了一眼,便就忍不住心中赞叹,暗中想道:“久闻吴国公雄才伟略,以布衣之身,崛起草莽,兴於濠州,自引滁、和之军渡江南下以来,先下金陵,继而开疆拓土,辗转两强之间,并与双雄为敌,以寡击众,却偏偏战无不胜,打下了偌大的一份基业。果然闻名不如见面,观其气度,实在雄浑!……

也因此,他这回对子贡的解释,就和他上次出使松江时大为不同。

朱元璋看到此处,眼皮跳了一挑,不动声色地瞧了方从哲一眼,把书信重新叠好,放在案上,却不就此针对书信展开话题,而是岔开话风,缓缓地说道:“素闻尊使之名,自比苏秦、张仪,可有此事么?”

“壮哉!岂不诚大丈夫哉!”

却是朱元璋起了爱才之心。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尊使言之甚是。……,尊使不辞千里,来我金陵,路上劳苦。还是在很多年前,我曾经去过一次山东。当时刚刚水患过后,白骨遍野。久闻燕王英才盖世,不知如今的山东风土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