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邓舍沉吟。
杨行健饱读诗书,对名分大义看的很重。他涨的满脸通红,开口就要接着反驳。罗国器打断了他的话,问道:“奇氏的意思很清楚,我海东只有先答应了她的这两个条件,然后她才会帮我挑拨察罕与孛罗不和。若依潘大人所言,虚与委蛇,就等于没有把应承落在实处,奇氏得不到满足,怕不会为我海东出力。怎么能‘既得其利,又免其弊’?”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积极支持皇太子,皇太子敢接受他的支持么?有元一代,权臣乱政层出不穷,接受了他的支持,岂不自寻死路?当今元帝初年,权臣伯颜之乱,距今不过二十载,前辙犹在,绝对不能复蹈。
“但是,却有一个前提,孛罗势大,我军要攻取北地,挑起事端的话,怕不是他的对手,为免得弄巧成拙,奇氏与皇太子必须先挑拨孛罗与察罕的不合,然后我海东才能出军,为皇太子造势。”
就在奇氏与皇太子发愁没有兵权的时候,邓舍的使者来了。
再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皇太子手上没兵权。
第二,命令邓舍即日与纳哈出言和,开辽阳关防,许漠南、漠北的蒙古人南下,并改任纳哈出为知辽阳行省行枢密院事。
潘贤二跨步出列,提出了相反的意见,道:“不然。臣以为,奇氏的这两点要求,重点不在借鸡下蛋,以主公在海东的威望,就算任她来安插羽翼,放手不管,海东上下又有谁会听她的?
不是“不从”,而是“不能从”。连自己的近臣都保不住,当今元帝的为难困境,皇太子的咄咄逼人,亦由此也可想而知。
杨行健连连摆手,不以为然,说道:“非也非也。潘大人只看到了利,却没看到名。
不知她怎么想的,闻听到这个消息后,突然异想天开,寻思:“能不能借此机会,给皇太子弄点兵权呢?”与朴不花等人一商量,觉得大有可为,所以,她当机立断,亲见刘世民与罗李郎。
本来,刘世民与罗李郎此次出使的目的,是希望搠思监与朴不花能说服奇氏、皇太子,运用一些他们在朝中的影响力,或者适当地偏袒察罕、或者适当地偏袒孛罗,争取挑起此两人的不合。
在察罕与孛罗的内斗过程中,“而丞相搠思监与资政院使朴不花,默货无厌,视南北两家赂遗厚薄而啖之以密旨,南之赂厚,则曰密旨令汝并北,北之赂厚,则曰令汝并南。由是构怨日深,兵终不解。”
相对的,邓舍愿意用王祺的头颅并及重礼,做为回报。
“其二,咱们现在益都,主公图谋山东的根底,便是因为我海东与益都本为一家,王士诚对咱们没有太大的提防。设若主公接受了奇氏的条件,我海东在益都还有立足之地么?我海东还怎么攻略山东?”
“又,陈平盗嫂,人皆以为贤相。韩信胯|下受辱,世称名将。何哉?审时度势,不拘泥虚名,知变通,识时务,此方为大丈夫,可称俊杰也。今降蒙元,则有百利;拘泥虚名,则有百害。该如何选择,杨大人高明之士,不须在下多言,定然也早已看的透彻。
“臣打一个不恰当的譬喻,周郎称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也。’被直呼为贼,曹操不可谓没有恶名。曹髦说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亦不可谓没有恶名。又怎样?汉家之天下,终归曹氏。曹家之天下,终归司马氏。
“主公接二连三地派遣使者往去大都,曾为奇氏送去过几份大礼,为她报了灭族之仇。辽东一战,主公又故意放走搠思监,以为示好。或许他们不会因此便相信主公的诚意,却十有八九会据此判断主公首尾两端。就像是张士诚,首尾两端,便有了可以利用的基础。
答应邓舍可以,但是奇氏提出了两个条件。
同时,在邓舍现有地盘的基础上,辽阳行省与海东行省不变,以邓舍兼任辽阳行省左丞,以皇太子的一个亲信为辽阳行省平章政事。用奇氏在大都的族人三宝奴为海东行省左丞,邓舍兼知海东行省行枢密院事。
“用什么托辞?”
注:
刘世民与罗李郎的汇报,很快就送到了益都。
1、借助搠思监与朴不花挑起察罕与孛罗的内斗。
“去年皇太子意图北巡,未能成行。我海东愿调遣精锐,攻取北地,挑起事端,为皇太子创造北巡的机会。甚至,主公可以点名提出,不降元帝,慕皇太子之德,愿降皇太子。以此为托辞。
随即,在奇氏的撺掇与支持下,他又打上了太平的主意。
第一,邓舍必须接受元廷的任命,从桌子底下走到桌面上来。仿张士诚旧例,拜邓舍为太尉。
“纵使最终主公食言,他们白忙一场,对他们有什么损害?并且为坚其信心,主公完全可以先与之私下签订协约,设若主公最终食言,就任由他们把协约公布天下,如此一来,受到损害的不是他们,反是主公。
罗国器道:“纸上谈兵容易,潘大人计策虽好,但是奇氏与伪元皇太子并非三岁小儿,他们会心甘情愿地按此行事么?”
“并且,他们不知晓主公攻略山东的意图,以为主公不过在求自保而已。由此推断,主公如果食言,对我海东又有什么利处?难不成主公还能趁机南下,攻打大都?主公敢这样做么?没有外压,察罕与孛罗可以不和。有了外压,察罕与孛罗还会不和?想想当年三路北伐的事儿,察罕与孛罗定然会一致对外。
皇太子很生气,几个月后,寻个借口,杖杀了两个人。一个中书左丞成遵,一个参知政事赵中。因为此两人皆太平的党羽,他杀鸡儆猴。中书左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二品的大员,他说杀就杀,由此也可见,他的羽翼已然初成。
“把她的这两个条件翻个个儿。”
其次,元帝在位二十多年,权臣尽数死在其手,斩杀一品大臣数百,权术手腕还是很厉害的,积威犹在。一点儿的让步,不危及根本利益,他可能不予理会。若真把他给逼急了,皇太子难为对手。
“找个托辞,暂时不答应她的第一个要求,可以先答应她的第二个要求,许皇太子亲信、三宝奴进入海东。”
太平时任中书省左丞相,是为元帝的近臣,位高权重。奇氏与他派了朴不花亲自出马,告诉太平,他们打算行“内禅”之事,逼迫当今元帝让位,询问太平的意见。太平受当今元帝恩重,默不作声,没做回答。奇氏又招他入宫,“举酒甚前意”,太平始终却不肯松口,坚持不肯同意,“终依违而已”。
可既然如今奇氏有了这样的念头,显然单只王祺的头颅就不能满足她了。反正察罕与孛罗皆不能为其所用,挑拨他两人不和,只要不伤筋动骨,无损元廷的实力,倒是无所谓。平衡之道嘛。说实话,即便没有邓舍的要求,元帝与皇太子也是存了有这个想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