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五十六章 上都【2 / 2】

赵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也。我军当然可以从广宁、辽阳等地往援。诚如适才刘大人所言,以孛罗帖木儿军势之盛,粮草之丰,士卒之精悍,勇将之如云。我军与之交战,胜算有几?”

刘世民也出列跪倒。兄弟两人叩首不起。

邓舍睁开了眼睛,从软榻上下来,亲手扶起了刘氏兄弟。

“孛罗帖木儿有沿线鞑子所占据的城池可为呼应,我军亦有惠和、武平等地的城池做为后援。假若有不测的军情,则惠和、武平乃至辽东的驻军,随时可为接应。怎么会有受到腰击之患以及隔绝、抄袭的危险呢?此其二也。

辽阳一战,纳哈出的数万元军,回去的只有数千。从今往后,莫说上都还有指望借助其来平衡辽东态势的意图,只怕沈阳自保也难。可以说,雷帖木儿不花火中取栗的如意算盘,还没有得以正式的实施,便已经宣告夭折。

“况且,此一时,彼一时。今日之局面,实则迥异与彼,与那时的情形截然不同。我军跋涉千里,孛罗帖木儿何尝不是?彼汉之马邑,匈奴为主,汉为客军。今之上都,程思忠为主,我军与孛罗帖木儿皆为客军。此其一也。

“再请问诸位,孛罗帖木儿由兴和至上都,只需数日。他若从上都来惠和,又需要几日?”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邓舍闭着眼睛,斜靠在软榻上坐着,一手支头,一手轻轻敲击着软榻的把手,听着群臣互相激烈地辩论。他不怕他们辩论,相反的,他们辩论的越激烈,他越高兴。

有反对的,说道:“臣闻听,孛罗帖木儿在大同,奉鞑子皇帝之旨,设大都督兵农司,兼领其职,下置十道分司,专督屯种,已有一年。所得收成,除输送大都所用,多半留在军中,供其自需。山西富庶之地,其年前之收获必然甚多。

面对朝阳东升,徘徊在尸山血海、狼藉沆瀣的战场之上,雷帖木儿不花不由叹道:“时也?命也?”

“兵法云:凡战,智也。斗,勇也。今当大敌,正该殚精竭虑,鼓勇向前。刘大人不思效股肱之力,反而未战先言退。臣不知其可也。伏唯请主公明断。”

洪继勋晒然一笑,转对邓舍,道:“以臣之见,救上都,即保辽东。弃上都,即弃辽东。至于诸公所忧者,不外乎道远、粮草、兵疲。适才杨大人说,可以惠和、武平做后援,以为接应。又说,可以广宁为中转,运辽左之粮储。不知主公以为如何?”

“然也。是我海东才驱北地纳哈出之狼,又迎来西边孛罗帖木儿之虎。自此,西线不宁,战事不止。是我海东千辛万苦才有的大好局面,不及休养生息,必将再度陷入兵火连绵。而今,北边的纳哈出虽败仍存,又诚如适才刘大人所言,南边的南高丽至今尚且未曾全部平定。他们会不会因此蠢蠢欲动呢?如果会,将奈之何?”

邓舍召集文武群臣,商议此事。

“孛罗帖木儿部固然年前丰州获胜,士气甚高。

这个问题好回答,有雷帖木儿不花的现成例子在。从上都到辽阳,雷帖木儿不花总共走了十来天,这还是他为避开沿途有元军驻守的城池,而绕走远路的结果。有人回答道:“五六日内。”

兴和到上都有五百里,看起来很远,可是漠南的地势基本一马平川,河流也很稀少,基本没有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重地。且兴和一带,皆处于蒙元的势力范围之内,不存在人为的阻拦,如果孛罗帖木儿纵军疾驰的话,用不了十天,就能从兴和杀到上都城下。

平壤迎宾馆内,雷帖木儿不花坐立不安,他懊悔不迭。

海东与纳哈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得知了:奉元帝之命,屯驻大同的孛罗帖木儿亲率三军,兴师动众,兵发上都,其前锋已经抵达了兴和。

“又再再请问诸位。设若孛罗帖木儿夺取了上都,以之为跳板,转而进攻惠和。惠和南有世家宝,北临孛罗帖木儿,能守得住么?”

雷帖木儿不花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重复道:“时也?命也?运也!”

“臣闻,兵法云:百里而趋利者,必蹶上将军。况千里耶?南高丽战事未息,即调精锐北上。臣又闻,兵法云: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士卒身强力壮者先到,疲弱者滞后掉队,这种做法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能够到位。”

因为,兼听则明。只有他们辩论地激烈了,争论地深入了,敌我的优劣才能被分析的透彻。才有助于他做出正确的决定。

刘世泽伏地顿首,说道:“臣虽书生,亦可为主公提三尺剑,杀敌阵前。此匹夫之勇也。臣既蒙主公不以臣卑鄙,拔擢田亩之间,荣登行省之堂。身受君禄,沐浴君恩,岂敢不尽忠竭能?兵者,凶器也,动则置生死之地,不可不察。谋国应以老成,岂可因为逞一时之勇气,而致三军入险地?

赞成支援的一方,有一人出列驳斥反对者提出的论据。他说道:“孛罗帖木儿有大都督兵农司,我海东亦有屯田军。若以比粮足,而论士气之高低。请问刘大人,大同之粮,岂有我海东之丰?此其一。

他既点出了救援上都的重要性,又不支持派军前往。有点儿自相矛盾。

“‘今将卷甲轻举,深入长驱,难以为功。’

“兴和至上都沿线的城池多为鞑子占据,我军若纵向鱼贯前行,则有受迎击或腰击之患;横向数道并出,则有被隔绝或抄袭之忧。疾则粮乏,人马走的太快,粮草定然跟不上。徐则后利,人马走的太慢,就会丧失战机。不至千里,人马乏食。

“三万人的军粮,需得多少?我海东去年一年的收获,多半已经用在了南高丽的战事,所剩的粮草委实难以维持数万人的远征。就不说兵疲,只说这一条,就不可行。故此,臣不以为然。”

“但我海东,年余来,先取辽阳,近得王京。主公帅旗指向,连克重镇;我军铁蹄到处,所向披靡。高丽之伪主王祺,今成我阶下之囚;蒙元之国王囊加歹,早成了明日黄花。纳哈出空有北地蒙古十万部落,三战三败,咫尺天涯,不能南下一步。我军虽然久战,士气亦然前所未有的旺盛。此其二。

“守不住。”

这不能说是他的失算。堂堂数万大军,站着不动任人砍头,也得杀好几天,谁又能想的到,就这么忽然一下子灰飞湮灭了?而起因,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把数千的上都军误认为了海东的援军大部队。

反对这人名叫刘世泽,也是邓舍新得的辽东士子,与适才的那位“刘大人”是兄弟。“刘大人”名叫刘世民,两人都来自盖州,在当地很有名气,号称“辽左地灵,独美二刘”。刘世泽为弟,现任行省架阁库的管勾。刘世民为兄,与杨行健一样,亦然任职检校所,做的检校官。

昔日的军事重镇,今日又成了鏖兵的所在。

持正反两方意见的,其实不止他们几个。行枢密院的官员争执得更加热烈,只是他们多为粗人,说不出类似的抨击话语,——杨行健“不知其可”四个字,杀伤力很大的。因此,看似反而不如文官儿们吵的厉害。

刘世泽所说的反对意见,后半截悉数引自《汉书·韩安国传》。“遗人获也”的意思,就是说主动送士卒给敌人俘获。

他话音才落,反对支援上都的一方,即立刻有人高声反驳道:“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我平壤距离兴和,远近何止千里,距离上都,亦有千里之遥。杨大人通方之士,向有才俊之名,难道没有读过《汉书·韩安国传》么?

“因此臣以为,无论于公于私,我军皆当援之。”

姚好古肃手,请洪继勋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