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慧能居于双峰曹溪。神秀栖于江陵当阳山。同传达磨之法。盛行于天下。并德行相高。於是教兴南北。以能为南宗。以秀为北宗。二宗之称自兹为盛矣。
信行泣牛 昙猷扣虎
信行。才生之后便乐经像。似知空门之道。乃令出家。时年四岁。於路见牛车没泥牵引不停。乃悲泣无已。人问其故。曰悯其疲苦如是。
昙猷。以修学禅道隐于上剡之石城山。后移赤城山石室坐禅。常有虎数十头蹲在猷前。猷诵经次。中有一虎困睡。猷乃以竹如意扣虎头曰何不听经。於是俱听。须臾有蛇竞出。大数十围。共来听法而去。
慧持龙门 竺潜蓬户
慧持。即慧远之弟也。性格清隽解行俱高。亦事道安为师。与远共止庐山。领徒三千余人。持居其首。时豫章太守范宁请持讲法华.毗昙。于时学者竞集。王殉与范宁书云。远公持公孰愈。范宁答曰诚为贤兄贤弟也。持后届于蜀都大扬教法。时有沙门慧岩.僧恭者皆先在蜀。俱有才名。一时之英杰也。及持至。皆望风推服。其有升持堂入持室者。号为登龙门焉。
竺潜。字法深。大有才器。晋哀帝频请入内讲演。时简文作相。与潜交知。时诣简文所。遇沛国刘[怡-台+炭]。[怡-台+炭]嘲曰道人何以游朱门。潜曰君自睹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耳。还剡之仰山遂隐其迹。于时支遁遣使求买仰山之侧沃州小岭。潜答曰。欲来輙给。岂闻巢由买山而隐遁欤。([怡-台+炭]疑当作恢字)
抱玉出云 涉公致雨
抱玉。行业高奇。人事罕接。谓来事如目击焉。每夕独处一室。常有邻僧见玉口中出云色彩五般。人皆往视。每夕如是。
涉公。西竺人也。不食五谷。日行五百里。以苻坚建元中来长安。于时天旱。坚请咒龙。俄而致雨。凡大旱。请必致雨。涉卒。经年不雨。坚祈之不致。谓大臣朱彤曰。涉公若在。朕岂燋心於云汉若是哉。此道人者其大圣乎。
昙遵泣师 跋摩化母
昙遵。解行高深。诵经论备晓。事保光为师。初在齐州讲演。闻师保光终后。不觉大恸。从床掷身於地。口中血流。其孝义若是。乃游化齐楚晋魏。遇丞相王肱知见。遂举为国统。
求那跋摩。此云功德铠。大有道行慧解过人。本居剎利。有母常食野肉。令跋摩辨之。摩启母曰。有命之类莫不贪生。害彼之命非仁矣。母怒曰。设令得罪。吾当代汝。摩他日煮油设浇其指。谓母曰代儿忍痛。母曰痛在汝身吾何能代。摩曰。眼前之苦尚不能代。况三途耶。母即礼拜悔过。终身不杀。因兹信重於摩。
陀勒乞油 道冏采乳(橤生切音汝)
犍陀勒者。西域人。来至洛阳。人莫能识。一日谓众曰。洛东有盘鸱山。有古寺基存焉。众则不信。乃往掘之深方见石基。乃共立寺而居。寺去洛城一百余里。勒朝朝至洛诸寺赴中。暮则乞油一钵归寺烛灯。以此为常。有人健行者欲随勒观其迟疾。奔走不及。勒令执衣角。唯闻励风之响。不觉须臾而至彼寺。
道冏。事道懿为师。懿病。遣同寺四人至河南霍山采钟乳入穴。数跨木渡水。三人溺死。炬火又灭。到无济理。冏乃唯诵法华经。忽见一光如萤火。追之不及。照穴分明。遂得出穴。
(支)僧达白发 觉明赤髭
伪魏僧达。学通内外时尽称扬。性刚忓物。被摈居于长沙。达少而发白。故世皆号为白头达。
佛陀耶舍。此云觉明。幼在释门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兼解义理。罗什事之为师。大晓毗婆沙论。少有赤髭。时号曰赤髭毗婆沙。(觉明。本传作觉名)
宝琼法主 神迥论师
宝琼。才生之后便入空门。年虽少小大通经论。始从光宅寺云法师习学。后移听南涧仙法师讲。仙深加赏叹。年登五岁举为法主。与仙师更相敷演。及长。身长八尺背皮龙文。口三十九齿。异常之相不一。
神迥。幼龄隽敏神异非常。深穷内外。凡撰疏文铭论共四十余卷。故四海英贤为之谚曰。大论师释迦。迥法界多罗一时领。
灵润观烧 智凯誓池
灵润。节橾孤真博通典教。因与同学数游山。复观野烧烧火。四合众并走避。唯润安行如常。火虽逼身。顾下语诸同学曰。心外无火。火实自心。谓火自逃。无由免火。及火至润身忽然散灭。
智凯。姓凭。父早亡。六岁听吉藏法师讲法华火宅品。夜告母曰。经明火宅者。只我身尔。是我火宅我应烧。人既其不烧。明知无我。终夜达晓诣藏出家。身相黑色。时号为乌凯。年十三便讲经论。胁不亲席。不受信施虚斋度日。佛殿之后忽涌开一池。凯便誓曰。只饮此池中水以过此生。
明恭食鹿 道丰啖罴
明恭。昔在俗时为隋高祖下犳骑。与伴一人膂力相似。时皆猜忌。帝欲除之作饼两裹。一饼内生鹿角一具。一饼内盐五升。俱赐食之并尽。食盐者腹裂而死。恭食鹿角全无所妨。因乃悟而出家。住会善寺。尝与超化寺争地。彼多召无赖者百余人来夺会善秋苗。众咸忧愁。恭曰勿愁。乃取一大石可三十人得转。恭独拈之。远掷如小土块。彼徒一时奔走。(犳音豹。即豹字省也。又音勺。兽豹文也○伴一人者。本传作三人。传文疑误欤)
道丰。世称得道之流也。为齐高祖仰重。帝命酒及一蒸罴置於殿上。勅丰上殿赐食之。聊无辞让。极意饱啖。帝大笑归。谓弟子曰。除却床头物。及撤床。见向者帝赐蒸肫宛然而在。都无啖嚼之处。弟子大惊怪也。(置於殿上之置字疑写倒当作帝命置酒及一蒸罴於殿上)
僧实重瞳 法秀连眉
僧实。生而目有重瞳。光明外射。口绕黑子欹若斗形。腋怀凤卵。七处俱平。人皆异之。果於释教入明理性。周太祖文帝诏实曰。师目有重瞳。偏同虞舜。背隆伛偻。分若周公。可谓世宝矣。
昙摩蜜多。此云法秀。西竺人。来於汉土。年登七岁。大有节操善解众经。生而连眉。相状奇异。故此方人号之为连眉禅师。(来於。准本传疑当作来游欤)
慧迁白玉 辨相紫芝
慧迁。讲说才能振名天下。勅送舍利。於海州安和寺起塔掘地之际。忽感一白玉阔一尺余。光彩明皎。人皆异之。
辨相。幼习经论兼晓儒宗。勅送舍利。於吴州大禹寺忽腾光五色。建塔之所获紫芝枝。长三尺余。光色殊异。(吴州。本传作越州。又三尺余作二尺三寸)
(铣)智藏踞座 道安登辇
智藏。少而神气。长乃晓释宗。武帝重之。频请入内讲演。勅升御座。群臣议曰。御座唯天子所升。沙门不可沾预。藏闻之。勃然作色。上正殿。踞法座曰。贫道昔为吴中俗官。尚不惭御榻。况复乃祖定光金轮释子耶。檀越若杀贫道即杀。不虑无受生之处。帝乃罢勅。依前升座。
道安。性行高明而形貌陋黑。时人语曰漆道人。惊四邻。秦苻坚深加礼重。坚与诸小国书云。晋氏伐吴。利在二陆。今朕破汉南。获士一人有半尔。仆射权翼曰。未审谁耶。坚曰。安法师一人。习[医-酉+金]齿半人。后坚出游东苑。命安法师升辇同载。权翼谏曰。臣闻天子法驾侍中陪乘。安师毁形。不可参厕。坚勃然作色曰。安师道冥至境。德为时尊。朕举天下之重未足以易之。非卿辈举之荣。是朕之显也。仍勅权翼扶法师登辇。
法开才华 昙延机辩
于法开。以义解才能知名天下。与谢安.王文度等为文学之友。故孙绰目之曰。深通内外。才华瞻逸。其在开公乎。晋哀帝累请讲唱。
昙延。身长九尺五寸。手垂过膝。大晓三藏。机辩非常。为周大祖礼重。后入秦境。时陈有使周弘正者。深穷释教兼晓儒宗。机辩过人游说三国。以周建德中衔命入秦。秦王见其机辩。朝堂大臣无敢对者。勅境内能言之士不限道俗与弘正对论。时刺史中山公宇文氏上表奏延入京。秦王乃大集贤能观其辩论。延直上座。秦主问曰。何不礼三宝。延曰自力兼微不假圣贤加助。遂与弘正论议三教。正被延数问不通。机辩不捷。便乃下座扬声叹伏。礼拜为师。旦夕亲近。目之曰昙延菩萨。
道整出尘 智称入善
道整。在俗姓赵名正。字文业。伪秦位至武威大守。性好讥谏。苻坚末年。坚宠鲜卑。正见坚及鲜卑。便乃歌曰。昔闻孟津河。千里作一曲。此水本自清。是谁搅令浊。坚动容曰是朕也。又曰。北园有一枣。布叶垂重荫。外虽饶棘刺。内实怀赤心。坚曰非赵文业耶。正因而忽悟释教。便乃出尘改名道整。与昙摩大三藏游於襄阳大传教法。(讥谏。疑当作规谏)。
智称。俗姓裴。幼乃性好弓马。十七便为武官。后北讨猃狁。每至交兵心怀慈悯。因乃叹曰。害人自济。非仁之志矣。便解甲投师出家。从南涧宗法师学习。大晓解群经。其名远振。后集学徒一万余人。
南阳雉鸠 法朗猴犬
有僧不出姓名。来于[利-禾+登]州。日食二雉鸠。僧俗尽皆嫌恶。每馔羞之。次有贫士求乞。其僧乃分其二足与之共食。僧食讫。命水盥洗嗽。忽见向者雉鸠从口飞出。一则能行。一则匍匐在地。贫士大惊。不觉亦出二雉鸠。足生全。道俗异之。号为南阳雉鸠和尚。
法朗。入道后居于鄂州。饮啖同俗。时共非之。常养一猴一犬。其状伟大。与朗行坐相随。若至食时。猴与犬将木盂来受食。与朗同食。食讫。猴戴木盂於顶。骑犬背上与俱行。朗若诵念。猴犬伏听。朗声发如雷。唇吻不动。其神怪莫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